一、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实施《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苏立苓[1](2020)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在全面梳理外科护理学传统教学弊端和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评价该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三年级中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对照组,另一个班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改革前,保证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投入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师资与教材使用、授课学时与教学进度均一致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干预。教学改革后,以组间对照、自身对照的形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投入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和期末理论成绩变化情况,通过对试验组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并对参与师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教学改革后,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05),且试验组护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生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学习动机(t=-2.842,P=0.005)、计划和实施(t=-2.279,P=0.025)、自我管理(t=-2.657,P=0.009)、人际沟通(t=-2.495,P=0.014)。2.教学改革后,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05),且试验组护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问卷包括3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行为投入(t=-2.555,P=0.012)、认知投入(t=-2.463,P=0.015)、情绪投入(t=-2.770,P=0.007)。3.教学改革后,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04),且试验组护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问卷的7个维度中,有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寻找真理(t=-5.327,P=0.000)、开放思想(t=-2.987,P=0.004)、分析能力(t=-3.349,P=0.001)、系统化能力(t=-3.377,P=0.001)、批判思维的自信心(t=-2.401,P=0.018);有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求知欲(t=0.247,P=0.806)、认知成熟度(t=0.798,P=0.427)。4.两组护生期末理论成绩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9,P=0.001)。5.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该教学方法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6.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授课教师对试验组护生的总体评价较好。结论:1.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教学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护生的学习投入、提高护生期末理论成绩,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2.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方法。3.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师生较高的满意度评价,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王洋[2](2019)在《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外科护理》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加深,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主题。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的基地,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从《外科护理》课程的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并结合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设计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具体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综述对分课堂教学研究的现状,阐述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的对象、意义、思路和具体方法。概述现有文献中对分课堂的概念、对分课堂基本流程,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使用现状,阐述本研究所涉及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本研究在《外科护理》课程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策略、开发教学资源,设计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通过行动研究,收集课堂评价数据,分别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教学资源使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根据具体问题对教学具体过程进行三轮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将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应用于《外科护理》的课程中,与不运用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传统课堂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对三个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课堂满意度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本研究结论为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本研究设计开发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的教学资源,并研究设计的具体教学流程,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谢银环[3](2019)在《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项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2.构建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3.初步评价概念图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以及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问题:研究者在本院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系统综述也报道,全国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仍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分析问题:横断面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根据量性与质性研究结果,明确影响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并提出概念图教学法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阶段形成计划: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初步构建了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并结合《护理研究》教学大纲对具体的教学章节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阶段实施计划:选择福建某省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大三助产班级的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护理研究》这门课程来开展概念图教学模式,行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收集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通过三轮理论课以及两轮实验课的行动干预,最后形成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第五阶段评价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师生质性访谈法收集资料,以评价概念图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效果。结果:1.本研究通过3轮行动研究对初步制定的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适用于师生的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L.E.A.R.N.S模式”为理论指导,以概念图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教、评、思”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1)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学习策略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前后认知策略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策略总分及其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概念图学习效果结果显示:18个所有条目的得分均>3分,学生对概念图教学模式总体持肯定意见,且第三轮行动循环后师生访谈所呈现的结果也表明了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论:1.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建立了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学生与教师的反馈修正形成,在教学中可接受性与可行性较高。2.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能够改善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梳理教材结构、对概念进行深入思考、便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与思考并有利于教学反馈和反思。
任洁娜[4](2018)在《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TSP)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护理专业134名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实验教学满意度,了解实验组对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评价情况。[结果]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和实验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评价良好。[结论]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周厚秀[5](2016)在《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近年在循证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循证教学的概念,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当前所能查询到的最好教学研究为证据,同时考虑教师个人经验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并探讨和提出了循证教学的框架性步骤。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尚十分薄弱,护理教学相关研究更为鲜见。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并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的教学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外护理教育者迄今多数仍主要凭借经验和便利性选择教学方法,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循证实践的理念,研制关于教学方法文献参考价值的评价工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科学选择护理教学方法的路径,对于帮助护理教师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拟从目前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的现状,探索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工具,形成以EBP理念为指导、以《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为关键工具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为更加科学地选择护理教学方法提供思路和方法。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1.国内近10年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情况的文献定量分析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到2014年12月发表的护理教学文献共31163篇,根据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5939篇,根据随机抽样调查相关公式计算样本量,随机抽取400篇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文献发表期刊的数据库来源、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等。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Excel2007、SPSS for window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2.国内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遵循自愿原则,通过护理教学网络平台及学术会议平台进行发放。共有262位护理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认知、态度、行为、影响因素、接受教育教学培训的情况等以及关于调查对象自身教学经历等信息的条目。调查结果输入Excel2007、SPSS for window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3.《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的研究根据文献分析结果,结合当前我国护理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了《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预案,在全国11所重点院校选择30位专家,采用Delph专家咨询法,请专家对指标条目及内涵进行认定或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根据结果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内涵。根据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判断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形成了包含9个条目的《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为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提供了必要的工具。4.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研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对《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进行实证研究确认其可信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法,对循证理论、戴明循环理论、循证实践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基于EBP理念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结果:1.通过对国内2005—2014年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5939篇中随机抽取的400篇进行分析显示:发表于统计源期刊和医学教育核心期刊的论文占34.5%;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前两位的课程是护理学基础(23.50%)和外科护理学(19.00%),而人文类课程如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相关研究较少(共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国内的护理教学方法改革中居首位(22.5%);41.25%的文献未描述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描述了教学方法选择依据的文献中,教学方法优越性是研究者考虑最多的因素(74.46%)。2.通过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内71所护理学校的262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全部(100%)认可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包括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等;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班额太大、课堂时间紧张、考试形式的限制等;理论课和技能课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讲授法和示教法。调查显示护理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教学培训不足,可能是导致护理教师教学方法选择单一的重要原因。3.通过Delph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本着简便科学的原则,形成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从研究方案是否科学、研究结果是否有效、研究结论是否可信、适用性如何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共包括9个条目,其内容和权重为:(1)研究方法合理(0.208);(2)研究设计规范(0.221);(3)符合伦理要求(0.068);(4)数据分析规范(0.136);(5)结果显示有效(0.104);(6)结果与结论逻辑关系成立(0.036);(7)教学条件可以满足(0.092);(8)教学方法易于实施(0.109);(9)易于取得学生配合(0.027)。使用评价量表可以确定单篇文献的参考价值等级,也可以对多篇文献的参考价值进行高低比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使用方便简单,结果客观可信。4.以该量表为基本工具研究制定的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基本程序如下:(1)计划阶段,包括组成教学组和确定教学内容;(2)实施阶段,包括选择数据库,检索相关教学方法文献,教学组使用评价表对文献进行评价,选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3)评价与改进阶段,包括结合师生反应、考试成绩等因素,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法。结论:1.国内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文献总体质量不尽人意,涉及课程不均衡,选择教学方法依据的科学性不足。2.国内护理教师课堂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直接示教法;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但未接受合理的教育教学培训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有必要为护理教师提供一个科学方便的教学方法选择路径。3.《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方便有效,适合作为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的文献评价工具。4.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分为计划、实施、检查与改进三个阶段,通过循环进行达到教学效果的阶梯式提高。
刘洋[6](2015)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级护理专业共计98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健康教育路径表为流程、以角色扮演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结果两组学生在理论考核成绩及教学评价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增强整体护理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刘东山[7](2014)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探索》文中指出对现存护理专业临床课程进行分析,概述其与当前职业教育的不适应之处——未体现本学科特性、工作过程被零碎化、重医轻护、医护知识体系之间缺乏连接性;指出其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加了教学负担、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中高职学生的学习任务区分不明等。提出了以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为框架、贯通医学与护理两大知识体系、构建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这种课程构建思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刘伟[8](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唐健宏[9](2010)在《整体护理模式下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摆脱以疾病护理为主的模式,大多采用"小医疗+护理"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先介绍某一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最后才提及一点相关的护理知识,其缺陷是只见"病"不见"人",对护理内容的讲解少,临床护理的特点不突出,难以满足现代人对身心护理的要求。为此,应以现代护理理
翟凤平,梁爽,张梅,樊桂莲[10](2008)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见习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促进护生掌握护理程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教学模式。方法以2002—2003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带教老师讲解为主、护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见习教学模式,2004—2005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护生为主体,"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两组护生在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见习护理病历评判结果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评教反馈满意度大于95%。结论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见习模式符合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对提高临床护理见习课的教学质量有益。
二、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实施《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实施《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2.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3 外科护理学教学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现实意义 |
第一部分 相关教学模式概述及研究理论依据 |
1 相关教学模式概述 |
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
2 研究理论依据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自主学习理论 |
2.3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5 掌握学习理论 |
第二部分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1 外科护理学课程分析 |
1.1 课程简介 |
1.2 教材分析 |
1.3 教学资源 |
1.4 学情分析 |
2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素 |
2.1 教学目标设计 |
2.2 教学内容设计 |
2.3 教学策略设计 |
2.4 教学过程设计 |
2.5 教学评价设计 |
3 外科护理学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实施过程 |
3.5 统计分析 |
3.6 质量控制 |
3.7 伦理要求 |
3.8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2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2.1 组间对照 |
2.2 自身对照 |
3 学习投入水平比较 |
3.1 组间对照 |
3.2 自身对照 |
4 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
4.1 组间对照 |
4.2 自身对照 |
5 两组护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
6 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评价 |
7 访谈结果 |
7.1 学生访谈结果 |
7.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
3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 |
4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 |
5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满意度 |
6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护生线上学习行为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外科护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 |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 |
第六节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三章 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分析 |
第二节 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
第三节 行动研究进行教学设计 |
第四节 教学评价设计 |
第四章 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 |
第一节 实验目的与对象 |
第二节 实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第四节 研究的反思 |
第五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学习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与操作性定义 |
2.1 研究理论框架的发展 |
2.2 可操作性定义 |
2.3 研究问题 |
3 研究方法 |
3.1 方法的选择 |
3.2 资料收集方法 |
3.3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基于实证的问题确认与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资料收集方法 |
1.5 资料分析方法 |
1.6 科研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横断面调查结果 |
2.2 质性访谈结果 |
3 讨论 |
3.1 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
3.2 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
3.3 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质性访谈分析 |
4 研究结果对解决方案形成的启发 |
第二部分 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
1 文献研究 |
2 理论研究 |
3 初步构建概念图教学模式 |
第三部分 概念图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资料分析方法 |
1.5 科研质量控制 |
1.6 科研伦理考虑 |
2 研究过程 |
2.1 第一轮行动循环 |
2.2 第二轮行动循环 |
2.3 第三轮行动循环 |
3 结果 |
3.1 形成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 |
3.2 教学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3.3 教学前后学生学习策略比较 |
3.4 概念图学习活动调查问卷结果 |
4 讨论 |
4.1 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的特点 |
4.2 概念图教学模式对师生的效益分析 |
4.3 概念图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1.1 构建了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 |
1.2 初步验证了概念图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1.3 初步验证了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1 研究设计方面 |
2.2 教学改革科目方面 |
2.3 概念图功能方面 |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实验组 |
1.2.1. 1 TSP的选择 |
1.2.1. 2 标准化病例编写 |
1.2.1. 3 TSP培训 |
1.2.1. 4 教师标准化病人参与日常实验教学 |
1.2.1. 5 OSCE考核 |
1.2.2 对照组 |
1.3 评价指标 |
1.3.1 实验考核成绩 |
1.3.2 实验教学满意度 |
1.3.3 实验组学生教学效果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比较 |
2.2 两组学生实验教学满意度比较 |
2.3 实验组对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评价 |
3 讨论 |
3.1 TSP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
3.1.1 弥补和缓解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
3.1.2 与学生标准化病人和职业标准化病人比较有优势 |
3.1.3 TSP有良好的评价作用 |
3.2 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护理综合能力 |
3.3 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3.4 存在问题及对策 |
(5)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概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假设 |
1.4 研究内容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1.6 相关概念 |
1.7 学位论文结构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内近10年护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文献定量分析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过程与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护理教学方法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实证研究及基于EBP理念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研究 |
5.1 《护理教学方法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的实证研究 |
5.2 基于EBP理念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研究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循证教学的起源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国内外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学研究情况 |
致谢 |
(6)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健康教育路径表设计 |
1.2.2 教学实施 |
1.2.3 效果评价 |
1.2.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 |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
3 讨论 |
3.1 应用意义 |
3.2 应用优势 |
3.2.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
3.2.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3.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
3.2.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 |
3.3 小结 |
(7)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存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
(一) 优点 |
(二) 不足之处 |
1. 学科独立性的课程地位与课程思想表达不明确 |
2. 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被零碎化 |
3. 有重医轻护之嫌 |
4. 医护知识体系之间缺乏连接性 |
(三) 对教学的不良影响 |
1. 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向前发展 |
2. 增加了教学负担 |
3.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
4. 脱离实践, 应用困难 |
5. 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
6.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
7. 中职、高职学生的学习任务区分不明 |
二、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
(一) 预期目标 |
1. 体现护理学的一级学科地位 |
2. 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
3. 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4. 区别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差别 |
(1) 课程构建体现就业岗位层级差别的要求 |
(2) 护理中职生岗位特点 |
(3) 护理高职生岗位特点 |
(二)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
1. 工作过程的内涵 |
2. 护理程序是工作过程 |
3.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构建临床护理课程 |
4.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意义 |
(1) 实现了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目标 |
(2) 贯通医护两种知识体系 |
(3) 体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差别 |
(4) 推动护理学历史向前发展 |
(8)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
一、培养层次比较 |
二、培养目标比较 |
三、课程体系比较 |
四、教学方法比较 |
五、教育评价比较 |
六、思考与对策 |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质量控制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
讨论 |
一、问卷调查部分 |
二、文献分析部分 |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
一、培养模式 |
二、培养目标 |
三、课程设置 |
四、课程结构 |
五、课程内容 |
六、实践教学 |
七、教育评价 |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
一、基本思路 |
二、主要原则 |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
一、框架构想 |
二、具体内涵 |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
一、培养目标确立 |
二、课程体系建设 |
三、实训体系建设 |
四、保障体系建设 |
五、评价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论文摘要 |
(9)整体护理模式下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 |
2 方法 |
2.1 教学方法 |
2.1.1 教材改革 |
2.1.2 课堂教学改革 |
2.1.3 实践教学改革 |
2.2 调查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认同情况 |
3.2 带教教师对学生实习的信息反馈 |
3.3 教学改革内容期末理论测试情况 |
4 讨论 |
4.1 突破传统, 总体优化 |
4.2 优化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培养护生角色的多元化[3] |
4.3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
4.4 实行教考分离, 促进教学相长 |
5 结论 |
四、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实施《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立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外科护理》课程为例[D]. 王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3]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项行动研究[D]. 谢银环.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任洁娜.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 [5]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D]. 周厚秀. 第三军医大学, 2016(12)
- [6]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刘洋. 卫生职业教育, 2015(07)
- [7]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探索[J]. 刘东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8]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整体护理模式下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唐健宏. 卫生职业教育, 2010(02)
- [10]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见习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翟凤平,梁爽,张梅,樊桂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