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钼业年评(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胡平,邢海瑞,左烨盖,程权,胡卜亮,王快社,冯鹏发[1](2020)在《钼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综述》文中指出稀有金属钼,具有熔点高(2 620℃),抗热震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强等优点,成为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照明、微电子技术、医疗器械等重要领域。但由于钼本身高温氧化严重、变形温度高、温降快、抗拉强度大等一系列加工特性,严重限制了钼的深加工可行性和其在应用领域的发展。然而钼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等优异的性能,被大量应用于导弹、涡轮机和聚变反应堆组件等重要的高温环境。近年来,基于国内外学者对钼合金的高温拉伸、压缩、蠕变、弯曲、疲劳、烧蚀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牌号的钼合金成分、含量和作用机制对高温性能均有影响。本文综述了钼合金发展、分类及高温力学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未来钼合金高温应用的角度对新型钼合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设性的展望。
赵立民[2](2020)在《栾川小庙岭铜钼二次资源超导磁分离-浮选回收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铜钼分离是浮选的难题之一,特别是钼精选尾矿,由于其一般含有少量铜,且铜钼可浮性差异小、品位低、粒度细及受残余药剂的影响,使得传统浮选难以分离,铜钼精矿互含高,不利于资源高效回收利用。论文以栾川小庙岭钼精选尾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超导磁选实现铜钼分离,然后对超导磁分离产品分别进行铜钼浮选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提高铜钼资源利用率以及深化超导磁选应用领域提供新思路。通过超导磁选分离钼精选尾矿试验研究,对脱药剂用量、背景磁场强度、磁介质类型、复合磁介质比例、分散剂用量、给矿矿浆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钼品位0.13%,铜品位0.17%的铜钼二次资源在脱药剂用量100 m L,背景磁场强度4 T,场内冲洗水流速22 L/min,六偏磷酸钠用量300g/t,复合磁介质(1.9×2 mm:1 mm菱形)比例为1:1,给矿矿浆浓度20%条件下,经过一次分离试验,可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指标。其中非磁产品产品钼品位为0.15%,铜品位为0.04%,钼回收率为77.71%,铜回收率为15.35%;磁性产品钼品位为0.09%,铜品位为0.45%,钼回收率为22.29%,铜回收率为84.65%。进一步对超导磁选产品分别进行了钼浮选、铜浮选试验,对矿浆p H、分散剂用量、捕收剂用量及配比、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浮选时间、精扫选次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于非磁产品,在矿浆p H=7,煤油和丁基黄药总用量300g/t且配比2:1,2#油45 g/t,矿浆浓度20%,浮选时间5 min条件下,经过一粗五精三扫开路浮选,可以获得钼精矿钼品位38.05%,回收率40.28%,铜品位0.19%的指标;对于磁性产品,在矿浆p H=9,水玻璃100 g/t,硫酸铜50 g/t,丁基黄药400 g/t,2#油30 g/t,矿浆浓度20%,浮选时间5 min条件下,经过一粗四精四扫开路浮选,可以获得铜精矿品位20.13%,回收率42.17%。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超导磁选连续分离-铜钼分别浮选闭路试验,经过超导一次分离,非磁产品一粗五精四扫及磁性产品一粗四精四扫闭路试验,在不使用抑制剂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钼品位35.40%,非磁产品闭路浮选作业回收率89.64%,铜品位0.36%的钼精矿及铜品位18.16%,磁性产品闭路浮选作业回收率88.73%的铜精矿。经过数质量流程计算总的钼回收率为70.35%,总的铜回收率为78.72%。该论文有图46幅,表18个,参考论文127篇。
牛炫阳[3](2020)在《粉末冶金法制备Mo-Ti合金靶材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属钼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前景。然而,钼存在再结晶温度低、室温强度低、脆性大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合金元素固溶强化是提高钼性能最有效的途径。钛是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合金添加元素之一,可固溶于钼中,当钼钛形成固溶体后,晶格常数会发生变化,提高钼合金的综合性能。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纯钼靶材普遍采用的生产工艺包括冷等静压-氢气烧结-热轧-机加工等步骤。但由于钛吸氢后变脆,造成钼钛合金轧制时极易开裂,该工艺不能用于钼钛合金靶材的生产。因此,本文采用粉末冶金中的热压烧结法制备了钼钛合金,探究了球磨工艺,烧结工艺以及Ti含量对钼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以后的钼钛合金靶材的制备及溅射性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次实验的主要工作如下:当球磨参数设定为转速为150rpm,球料比为4:1,球磨时间为20h时,球磨产生的团聚或片状物最少,转速过快或过慢都会使得物料不均匀,而球料比选择得不合适会导致球料接触得不充分,而球磨时间过长会导致团聚物的增加。钼钛合金中的钛相在1500-1600℃条件下全部转化为β-Ti并且固溶进Mo中。随着烧结温度升高,Mo-Ti合金的致密度,硬度,抗弯强度也逐渐增加。当烧结温度从1500℃提高到1600℃后,合金的致密度从97.4%升高到98.4%,抗弯强度从354.1MPa提升到396.5MPa,洛氏硬度从31.26HRC提升至32.58HRC。烧结压力对钼钛合金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烧结压力增加,钼钛合金的晶粒增长明显,孔隙数量大幅减少,结晶度增加,材料的致密度大幅提高。当压力从20MPa提升至40MPa时,致密度从94.5%提升至98.4%。由于致密度的大幅提高,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性能的提升。抗弯强度从290.3MPa提升至396.5MPa,洛氏硬度从30.43HRC提升至32.58HRC。保温时间对钼合金组织及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晶粒在保温过程中逐渐长大以填充孔隙。随着保温时间从10min变为180min,材料相对密度从96.6%提升至98.4%,硬度从31.92HRC提升至32.58HRC,抗弯强度从382.6MPa提升至396.5MPa。但是保温时间不足会使得结晶度变得较差,晶粒尺寸也大幅减少,细碎晶粒也大幅增加。在1600℃烧结条件下,钼和钛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随着Ti含量增加,晶粒尺寸增大,孔隙数量减少。Mo-50%Ti的断裂类型为穿晶断裂,而Ti含量较低的合金为晶间断裂。XRD分析表明,合金中只有钼的峰,没有钛的峰。说明β-Ti已经完全固溶进Mo中,而且随着Ti含量的增加,峰向低角度移动,表明晶格常数变大。随着钛含量的增加,钼和钛合金的密度逐渐增加。由于固溶强化效应和空洞数量的减少,钼和钛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逐渐提高。当钼钛原子比为1比1时,材料烧结得最充分导致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9.5%,抗弯强度达到679.63MPa,硬度达到45.47HRC。
常贺强,侯勇,何凯,乌红绪,周国治,张国华[4](2020)在《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文中提出本文系统地归纳了不同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概述了钼资源的分布以及应用情况,介绍了钼铁、炼钢钼条、三氧化钼等多种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应用情况,总结了不同钼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发展情况,并对不同种类添加剂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健菲[5](2017)在《全球钼矿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材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略需求。本文以“全球钼矿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对资料收集、统计的基础上,开展全球钼矿资源分布研究,归纳钼矿资源的分类、时空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总结出钼矿床的成矿规律,最后圈定资源远景区,结合勘查开发现状对远景区进行评价,为国家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建议和帮助。据USGS统计,2016年世界钼矿资源储量约1500万t,98%的钼资源储量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斑岩型钼矿床是目前开发利用最重要的矿床,其资源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是钼金属最主要来源。结合34个大型超大型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和岛弧带,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带和古亚洲洋边缘。综合分析制定了潜力分布区圈定原则,圈定了14个潜力分布区:加拿大东南部钼矿远景区、中亚钼矿远景区、蒙古钼矿远景区、中国东北钼矿远景区、中国华北北缘钼矿远景区、中国东秦岭钼矿远景区、西亚钼矿远景区、中国西南部钼矿远景区、加拿大西部钼矿远景区、美国西部钼矿远景区、墨西哥西南钼矿远景区、南美西部钼矿远景区、中国南岭钼矿远景区、澳大利亚东部钼矿远景区。综合全球钼矿资源区和潜力区的分布特点、钼矿成矿特点及成矿规律,并结合各个远景区所在国的投资环境,以及紧紧围绕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布局,提出了我国钼矿资源“走出去”战略建议。中亚、西亚和南美钼矿潜力区资源量较大,开采便利,投资环境较好,适合作为资源进口地。东秦岭、东北钼矿潜力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供应来源,终究会面临资源量有限的困境,应加大勘查开发力度。
孙士强[6](2016)在《金堆城钼精矿浮选提纯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钼是一种珍贵的高熔点金属,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近年来,对高品质钼精矿(含Mo高于57%)的需求持续增加,生产高品质钼精矿是钼矿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途径。而针对钼精矿浮选提纯的研究较少,通过浮选方法提纯仍然是一个难点。本论文首先对辉钼矿、黄铜矿、方铅矿三种纯矿物在不同浮选环境下的行为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原矿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XRD衍射分析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有价矿物为辉钼矿,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黄铁矿,其次还有少量的高岭石、黄铜矿、方铅矿等;钼、铜、铅主要分布在0.025mm-0.074mm粒级,分布规律并无很大差异。-0.025mm粒级中,钼相对其他两种矿物,含量较低,且品位也较低。单矿物试验研究表明,煤油作用体系下辉钼矿的回收率要高于YC作用体系,煤油和YC对黄铜矿、方铅矿的捕收性能均较差,煤油作用体系下辉钼矿浮选的适宜pH为6左右。三种纯矿物基本不随着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用量的增加发生变化,其他三种调整剂中,巯基乙酸钠对黄铜矿的抑制效果最好,磷诺克斯对方铅矿抑制效果最好,而STLM对方铅矿抑制效果较好,但对辉钼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实际矿物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浮选试验研究,确定粗选的浮选条件为:再磨细度为-0.038mm含量70%,不加捕收剂、起泡剂及NaOH,六偏磷酸钠用量1000g/t,巯基乙酸钠用量2500g/t,磷诺克斯用量3000g/t。经过一粗四精的开路流程,得到的钼精矿品位57.74%,回收率58.86%,Mo、Cu和Pb含量均达到了高纯钼精矿的标准。开展了实际矿物半工业浮选柱试验,在处理量0.2t/h,循环压力0.24MPa,六偏磷酸钠用量5040g/t,巯基乙酸钠用量3960g/t,磷诺克斯用量6750g/t的条件下,经过浮选柱“一粗二精”闭路分选,获得Mo品位为57.71%,Cu品位为0.033%,Pb品位为0.039%,Mo回收率为57.54%的钼精矿产品。
张其东[7](2016)在《辉钼矿与滑石可浮性差异调控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钼是重要的稀有矿产资源,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矿和硫化矿形式存在。约99%的金属钼来源于辉钼矿。滑石型钼矿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滑石天然疏水且与辉钼矿可浮性相近,浮选分离困难,造成精矿中MgO含量过高,钼品位达不到工业要求,严重制约了滑石型钼矿资源的利用水平。论文以辉钼矿和滑石为研究对象,从矿物的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入手,提出基于可浮性差异调控的浮选方法和强化工艺,系统研究了体系中滑石对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机制、矿物可浮性差异调控的技术手段及浮选过程中矿物的选择性强化抑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滑石型钼矿浮选分离的基础理论及浮选新技术原型,最后对实际矿石的浮选分离效果进行了考察。1.矿物表面性质差异与浮选行为研究首先对辉钼矿和滑石的晶体结构组成、表面动电位、表面润湿性及矿物表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辉钼矿和滑石均为层状矿物,两者表面润湿性相似,都很难与水分子发生作用。采用AFM测试、DLVO理论计算以及浮选试验对矿物颗粒不同晶面间的相互作用及矿物的浮选行为进行研究,揭示了滑石与辉钼矿难以浮选分离的内在机制。辉钼矿和滑石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易发生异相团聚,而在碱性条件时两者处于稳定的分散状态,通过调节矿浆环境可以控制矿物间的团聚-分散行为。浮选试验结果显示,碱性条件时,滑石良好的天然可浮性是影响辉钼矿精矿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大辉钼矿和滑石的可浮性差异是实现两者浮选分离的技术关键。2.金属离子对辉钼矿、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颗粒粒度实时检测及静电作用能计算,考察了金属离子 Ca2+、Mg2+、Cu2+、Fe2+、Ni2+、Pb2+、Fe3+、Al3+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了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的作用形式和作用机理。辉钼矿和滑石的浮选行为与金属离子的存在形式有关,而金属离子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当金属离子以羟基络合物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时,矿物表面电负性减小,矿物颗粒间静电斥力减弱,团聚现象加强,导致矿物回收率上升;随着溶液pH值升高,吸附的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具有很强的极性,容易通过氢键与水发生作用,造成矿物的可浮性下降;当溶液pH值大于沉淀物的零电点时,氢氧化物沉淀的Zeta电位由正变负,此时氢氧化物沉淀与矿物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增加,沉淀物逐渐从矿物表面脱离,矿物浮选回收率上升。金属离子会造成辉钼矿和滑石颗粒间的团聚且对两种矿物的抑制无选择性,不利于辉钼矿和滑石的浮选分离。六偏磷酸钠可以消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减弱或消除金属离子对浮选所产生的影响。3.抑制剂及药剂添加顺序对矿物可浮性差异调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试验及Zeta电位测试等研究了抑制剂、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及药剂作用顺序对辉钼矿和滑石可浮性差异调控的影响,为浮选分离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葡聚糖和酵母淀粉均是辉钼矿的有效抑制剂,对滑石的抑制作用较弱,依据此研究结果,采用反浮选优先对滑石进行脱除。黄药是辉钼矿的有效捕收剂,添加黄药后,被抑制的辉钼矿可浮性得到恢复。瓜尔胶是滑石的有效抑制剂,对辉钼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调控药剂作用顺序,在正浮选时,优先添加丁基黄药,丁基黄药在辉钼矿表面发生吸附,而不与滑石作用,从而阻碍或减弱抑制剂瓜尔胶在辉钼矿表面的作用,增强药剂对辉钼矿和滑石选择性抑制作用,增大两者的可浮性差异。4.滑石型钼矿的浮选调控技术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形成“反浮选抑钼浮镁脱除滑石-正浮选强化抑镁浮钼富集辉钼矿”的滑石型钼矿分选技术原型。利用浮选柱对原矿钼品位为0.14%的滑石型钼矿石进行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经“一粗一精”反浮选工艺脱除滑石,“一粗两扫四精”正浮选工艺回收辉钼矿,最终得到品位为46.82%,回收率为83.28%,MgO含量为3.68%的合格钼精矿,为我国滑石型钼矿的资源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红菊[8](2014)在《中国钼矿市场价格走势分析》文中认为近10 a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钼矿市场价格一蹶不振,通过对国内供需形式、以往市场价格走势等方面加以总结,从当前国内钼矿价格走势、钢铁业发展形式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推断国内钼矿价格有望触底回升,并将缓慢持续。
黄卉,陈福亮,姜艳,容会,朵云峰,杨志鸿[9](2014)在《我国钼资源现状及钼的冶炼分析》文中指出主要介绍了我国钼资源现状、钼或钼产品的冶炼方法,对比各工艺特点,对我国钼工业提出几点思考。
王玉峰,王建平,戚开静,朝银银,柳振江[10](2011)在《中国钼产业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政府部门、美国地质调查局及相关网站提供的近十年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在钼矿的生产量、消费量等方面均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钼资源大国。然而,当前我国钼矿产业中尚存在着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小企业太多造成的生产涣散、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浪费严重等,这使得我国要想成为钼资源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当前,世界各国已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国际钼矿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国家应加强对钼矿产业的宏观调控,对钼矿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钼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局势,促进我国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2002年钼业年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钼业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钼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钼合金的发展及分类 |
2 钼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 |
2.1 高温拉伸性能 |
2.2 高温压缩性能 |
2.3 高温蠕变性能 |
2.4 高温弯曲性能 |
2.5 高温疲劳性能 |
2.6 高温烧蚀性能 |
3 结 语 |
(2)栾川小庙岭铜钼二次资源超导磁分离-浮选回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铜、钼资源概述 |
2.2 黄铜矿和辉钼矿性质 |
2.3 铜钼硫化矿选矿研究现状 |
2.4 铜钼硫化矿浮选药剂现状 |
2.5 超导磁选研究现状 |
3 试验矿样、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
3.1 矿石制备和性质 |
3.2 试验药剂 |
3.3 试验仪器 |
3.4 试验研究方法 |
4 超导磁选分离试验研究 |
4.1 条件试验 |
4.2 本章小结 |
5 铜钼分别浮选开路试验研究 |
5.1 非磁产品浮选试验 |
5.2 磁性产品浮选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6 超导磁选-浮选闭路试验研究 |
6.1 超导磁选连续实验及结果分析 |
6.2 浮选连续试验 |
6.3 数质量流程图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粉末冶金法制备Mo-Ti合金靶材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金属钼及钼钛合金的概述 |
1.1.1 金属钼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
1.1.2 钼的应用介绍 |
1.1.3 钼钛合金的结构与制备方法 |
1.2 靶材及应用 |
1.3 Mo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1.3.1 Mo本身的缺陷和解决办法 |
1.3.2 粉末冶金介绍 |
1.4 性能指标要求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纯度 |
1.4.2 致密度 |
1.4.3 晶粒度及其尺寸分布 |
1.4.4 结晶取向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2.1 实验原料及工艺路线 |
2.1.1 实验原材料 |
2.1.2 实验工艺流程 |
2.2 实验过程与方法 |
2.2.1 实验设备 |
2.2.2 球磨工艺 |
2.2.3 热压烧结 |
2.3 分析方法及检测手段 |
2.3.1 微观组织分析 |
2.3.2 密度测量 |
2.3.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章 球磨工艺对Mo-Ti混合粉末的组织和形貌影响 |
3.1 引言 |
3.2 球磨转速对Mo-Ti混合粉末的组织和形貌影响 |
3.2.1 球磨转速对Mo-Ti混合粉末的物相影响 |
3.2.2 球磨转速对Mo-Ti混合粉末的形貌影响 |
3.3 不同球料比对Mo-Ti混合粉末的组织和形貌影响 |
3.3.1 不同球料比对Mo-Ti混合粉末的物相影响 |
3.3.2 不同球料比对Mo-Ti混合粉末的形貌影响 |
3.4 不同球磨时间对Mo-Ti混合粉末的组织和形貌影响 |
3.4.1 不同球磨时间对Mo-Ti混合粉末的物相影响 |
3.4.2 不同球磨时间对Mo-Ti混合粉末的物相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烧结工艺对Mo-T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
4.1 引言 |
4.2 热压烧结过程的行为分析 |
4.3 烧结温度对Mo-T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
4.3.1 烧结温度对Mo-Ti合金的组织影响 |
4.3.2 烧结温度对Mo-Ti合金的致密度及性能影响 |
4.4 烧结压力对Mo-T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
4.4.1 烧结压力对Mo-Ti合金的组织影响 |
4.4.2 烧结压力对Mo-Ti合金的致密度及性能影响 |
4.5 烧结时间对Mo-T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
4.5.1 烧结时间对Mo-Ti合金的组织影响 |
4.5.2 烧结时间对Mo-Ti合金的致密度及性能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Ti含量对Mo-T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
5.1 引言 |
5.2 Ti含量对Mo-Ti合金的组织影响 |
5.3 Ti含量对Mo-Ti合金的致密度及性能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钼资源与应用概况 |
1.1 钼资源概况 |
1.2 钼的应用概述 |
2 不同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 |
2.1 钼铁 |
2.1.1 炉外硅-铝热法制备钼铁 |
2.1.2 碳还原法制备钼铁 |
2.1.3 等离子法冶炼钼铁 |
2.1.4 自蔓延法制备钼铁 |
2.2 炼钢金属钼 |
2.3 氧化钼 |
2.4 二氧化钼 |
2.5 碳化钼 |
3 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展望 |
(5)全球钼矿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1.3 前人研究工作进展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主要含钼矿物及应用 |
2.1 主要含钼矿物 |
2.2 钼金属的用途 |
第三章 钼矿资源分布特点 |
3.1 全球钼矿资源分布概况 |
3.2 全球主要钼矿床分布特点 |
第四章 钼矿主要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 |
4.1 钼矿床类型 |
4.2 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模式 |
4.3 全球钼矿床成矿规律概述 |
第五章 钼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和投资环境 |
5.1 钼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
5.2 钼产品消费贸易状况 |
5.3 主要国家的投资环境分析 |
第六章 全球钼矿资源潜力分析 |
6.1 钼矿资源潜力评价指标 |
6.2 钼矿资源潜力区圈定原则 |
6.3 钼矿资源潜力区划分方案 |
6.4 钼矿资源潜力区评价 |
第七章 钼矿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6)金堆城钼精矿浮选提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辉钼矿性质及用途 |
1.2 辉钼矿资源状况 |
1.3 辉钼矿选矿特点及方法 |
1.4 钼精矿提纯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意义、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2 试样、仪器设备、药剂和研究方法 |
2.1 试样 |
2.2 试验仪器设备 |
2.3 试验药剂 |
2.4 试验研究方法 |
3 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 |
3.1 常用捕收剂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
3.2 煤油作用下pH值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
3.3 常用调整剂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际矿物实验室浮选试验研究 |
4.1 浮选机粗选试验研究 |
4.2 浮选机精选试验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 实际矿物半工业浮选柱试验研究 |
5.1 半工业试验系统 |
5.2 工艺条件探索试验 |
5.3 浮选柱连续稳定试验 |
5.4 产品沉降试验 |
5.5 产品嵌布特征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辉钼矿与滑石可浮性差异调控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钼资源概况及特点 |
1.2.1 钼资源储量和分布 |
1.2.2 我国钼资源特点 |
1.3 钼矿选矿技术研究现状 |
1.3.1 主要钼矿物及其可浮性 |
1.3.2 辉钼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 |
1.4 滑石型硫化矿分选研究现状 |
1.4.1 滑石的特性及对硫化矿分选的影响 |
1.4.2 分选过程中滑石的脱除和抑制 |
1.4.3 滑石型钼矿的技术研究进展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样品、药剂及研究方法 |
2.1 试样 |
2.1.1 单矿物试样 |
2.1.2 实际矿石 |
2.2 试验药剂 |
2.3 试验仪器和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第3章 辉钼矿与滑石的表面性质与可浮性研究 |
3.1 辉钼矿与滑石的晶体结构 |
3.2 辉钼矿与滑石的表面性质 |
3.2.1 辉钼矿与滑石的润湿接触角 |
3.2.2 辉钼矿、滑石颗粒与气泡的粘附能力 |
3.2.3 辉钼矿与滑石的表面电性研究 |
3.2.4 水分子在辉钼矿与滑石表面的吸附 |
3.3 颗粒间界面的相互作用研究 |
3.3.1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法 |
3.3.2 DLVO理论计算法 |
3.3.3 辉钼矿与滑石颗粒间作用力的计算与分析 |
3.4 辉钼矿与滑石的可浮性及滑石对辉钼矿浮选的影响 |
3.4.1 辉钼矿与滑石的自然可浮性研究 |
3.4.2 滑石对辉钼矿浮选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与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机制 |
4.1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与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4.1.1 二价金属离子对辉钼矿与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4.1.2 三价金属离子对辉钼矿与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4.2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与滑石的作用机理 |
4.2.1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与滑石表面电性的影响 |
4.2.2 金属离子在矿物浮选体系中的存在形式 |
4.2.3 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与辉钼矿和滑石表面之间的静电作用能 |
4.3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的影响及消除 |
4.3.1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和滑石团聚行为的影响 |
4.3.2 金属离子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影响的消除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抑制剂及药剂作用顺序对辉钼矿和滑石可浮性差异调控的影响研究 |
5.1 无机抑制剂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 |
5.1.1 水玻璃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5.1.2 六偏磷酸钠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5.2 有机抑制剂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5.2.1 腐植酸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5.2.2 淀粉类有机物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5.2.3 木质素磺酸盐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5.2.4 羧甲基纤维素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5.2.5 瓜尔胶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5.2.6 葡聚糖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5.2.7 抑制剂对辉钼矿和滑石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调控 |
5.3 捕收剂与抑制剂在辉钼矿和滑石表面的竞争吸附 |
5.3.1 捕收剂对辉钼矿和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5.3.2 捕收剂和抑制剂联合作用下辉钼矿和滑石的可浮性调控 |
5.3.3 药剂的竞争吸附机制 |
5.3.4 调控药剂作用顺序对人工混合矿浮选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滑石型钼矿浮选调控技术研究 |
6.1 易浮脉石矿物滑石的优先脱除 |
6.1.1 抑制剂对比试验 |
6.1.2 抑制剂用量试验 |
6.1.3 起泡剂用量试验 |
6.2 浮选过程中滑石的强化抑制 |
6.2.1 捕收剂用量试验 |
6.2.2 抑制剂用量试验 |
6.3 滑石型钼矿石浮选流程试验 |
6.3.1 粗精矿再磨试验 |
6.3.2 浮选开路试验 |
6.3.3 浮选闭路试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中国钼矿市场价格走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供需形式 |
2 市场价格走势 |
2.1 2004年至2014年国内Mo价格走势 |
2.2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国内Mo价格走势 |
3 国内钼矿市场行情分析 |
4 结语 |
(9)我国钼资源现状及钼的冶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我国钼资源状况 |
2 钼及钼产品的应用 |
3 钼产品的生产 |
3. 1 钼铁的生产[14] |
3. 2 钼酸铵的生产 |
3. 3 钼粉的生产 |
4 对我国钼冶炼工业的思考 |
(10)中国钼产业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十年国际钼矿产业发展状况及中国钼矿产业国际地位的变化 |
1.1 近十年国际钼矿产业发展状况 |
1.2 中国钼矿产业国际地位的变化 |
2 当前中国钼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中国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四、2002年钼业年评(论文参考文献)
- [1]钼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综述[J]. 李辉,胡平,邢海瑞,左烨盖,程权,胡卜亮,王快社,冯鹏发. 功能材料, 2020(10)
- [2]栾川小庙岭铜钼二次资源超导磁分离-浮选回收试验研究[D]. 赵立民.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3]粉末冶金法制备Mo-Ti合金靶材的工艺研究[D]. 牛炫阳.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 [4]含钼炼钢添加剂的发展[J]. 常贺强,侯勇,何凯,乌红绪,周国治,张国华. 中国钼业, 2020(01)
- [5]全球钼矿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研究[D]. 王健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6]金堆城钼精矿浮选提纯试验研究[D]. 孙士强.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7]辉钼矿与滑石可浮性差异调控基础研究[D]. 张其东. 东北大学, 2016(10)
- [8]中国钼矿市场价格走势分析[J]. 王红菊. 能源与节能, 2014(11)
- [9]我国钼资源现状及钼的冶炼分析[J]. 黄卉,陈福亮,姜艳,容会,朵云峰,杨志鸿. 云南冶金, 2014(02)
- [10]中国钼产业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 王玉峰,王建平,戚开静,朝银银,柳振江. 中国矿业,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