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目标基本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乔红莲[1](2020)在《基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广播电视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更是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就应该加强电视覆盖工程方面的重视程度,提高电视覆盖工程质量。而"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作为一种网络化工程,自从2010年国家退出全面实现农村地区电视广播覆盖的政策以来,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农村建设当中,农村地区的电视广播得到了更快发展。但是就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质量。因此,本文将简单对"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进行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提高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袁邈桐[2](2019)在《数字化转型与广电服务升级:从“村村通工程”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表明"村村通"是我国的系统性惠民工程,涉及到包括: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有效的举措。建国以来,随着产业升级、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广电事业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从"村村通"工程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到以弥合数字鸿沟为目标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通过若干代表性节点,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改
牟永高[3](2019)在《基于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策略》文中提出随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加快乡村振兴的问题上,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加以引导,更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愿景,广播电视行业同样责无旁贷。鉴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大环境为背景,对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发展进行探索,并从"村村通"发展的社会维度、经济维度及文化维度,深入探索其实践价值,并结合实际提出发展策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助力。
吴圆圆[4](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朱璐佼[5](2019)在《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主要内容,建立均等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L市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其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建设非均等化发展的问题依旧存在,在国家致力于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形势下,在“十三五”末,L市农牧区如期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归纳了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分析了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当前国内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研究视角,就如何优化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适合L市实际情况的对策建议。
苏美良[6](2019)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管理与维护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休闲娱乐有了质的变化,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和体验感受。然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国家为了缩短城乡差距,特结合农村的地理、习惯等特质实施开展了村村通、户户通的建设和改造升级[1]。当前随着农村广播电视建设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的建立并投入运行,使得农村的娱乐休闲活动由从前的匮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且在接收新闻等形式的社会实时消息方面由之前的局限性变得具有广域性,能够及时地接收到更为全面性的社会新闻播报。本文主要针对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管理及维护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从村村通户户通实施的意义为着眼点,为了能够实现最初的想法和能够更好地推广惠民工程,深度分析和探讨了目前农村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方法的有效提供。
方妍[7](2019)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管理与维护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为了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农村地区大力加强电视、广播设施建设。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但是其管理与维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村村通"向"户户通"的顺利转化。本文将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管理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着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田洪国[8](2019)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播电视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人们倾听国家相关政策最为直接的途径之一。但是,在现阶段的"村村通"工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村村通"覆盖工程建设的意义做出探讨,对其出现的总体性问题进行分析,配合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岩罕勒[9](2019)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安装及维护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民众也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我国开始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中国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步骤,是搭建融合文化的重要举动。在具体建设广播工程的过程中,由于地区文化情况不同,安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村村通"了解,主要介绍广播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安装与维护策略。
张洪迎[10](2018)在《“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建设"村村通"项目,是为了促进人民群体间的紧密合作,这个项目将会成为政府与人民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帮助人民直接倾听国家的重要政策和策略。农村"村村通"的正常实施必须要保证供电的正常,还要保证放大器和避雷措施的正常使用。
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目标基本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目标基本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研究背景 |
1.2“村村通”在农村地区实行、推广的意义 |
2. 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存在的问题 |
2.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不符合规范 |
2.2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设备存在问题 |
3. 改善不同地区“村村通”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3.1 加强政府基层部门对村村通的重视程度 |
3.2 逐步实现农村居民享受全网化的覆盖过程 |
3.3 对资源进行再分配 |
4. 结语 |
(3)基于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价值分析 |
1.1 社会维度 |
1.2 经济维度 |
1.3 文化维度 |
2.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的策略 |
2.1 注重政策扶持,加强工程发展实践管理 |
2.2 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多元统筹财源体制 |
2.3 深化基本服务,保障工程持续良好运营 |
2.4 重视广电发展,全面提升媒体传播质量 |
3. 结语 |
(4)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5)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
1.4.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及本质 |
1.4.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分类 |
1.4.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
1.5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
1.5.1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殊性 |
1.5.2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2.1 L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
2.2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
2.2.1 组织机构日益完善 |
2.2.2 传播效果不断改善 |
2.2.3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稳步提升 |
2.3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
2.3.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
2.3.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
2.3.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服务体系 |
2.3.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体系 |
2.3.5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体系 |
2.4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取得的成效 |
2.4.1 舆论引导能力增强 |
2.4.2 重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
2.4.3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
3.1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
3.2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不健全 |
3.2.2 广播电视组织体系不完善 |
3.2.3 广播电视自办节目不足 |
3.2.4 本地节目传输覆盖范围有限 |
3.2.5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不到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化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4.1 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启示 |
4.2 国内部分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4.2.1 扩大节目对外交流力度 |
4.2.2 重广播电视有效覆盖 |
4.2.3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服务模式 |
4.3 优化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4.3.1 规范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
4.3.2 创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制 |
4.3.3 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供给 |
4.3.4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 |
4.3.5 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一 广播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管理与维护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管理与维护中的问题 |
1.1 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管理水平不够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
1.2 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管理的技术人才相对薄弱 |
2 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用建设项目管理与维护的方法策略 |
2.1 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机制 |
2.2 建设和培养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项目工程的人才队伍 |
3 结束语 |
(7)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管理与维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管理与维护面临的问题 |
1.1 工程管理粗放, 急需向“户户通”升级 |
1.1.1 思想观念有待提升 |
1.1.2 基层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
1.2 工程管理技术力量不足 |
1.3 维护保障机制缺乏, 经费不足 |
2 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管理与维护的有效措施 |
2.1 强化管理, 加快推进户户通升级 |
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2.3 构建工程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增加经费投入 |
3 结语 |
(8)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意义 |
2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问题 |
2.1 缺少工作认识 |
2.2 缺乏工程资金 |
2.3 缺少管理制度 |
3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管理途径 |
3.1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
3.2 实施技术性管理, 做好“村村通”项目工程 |
3.2.1 落实成本预算 |
3.2.2 合理选择工程设备 |
3.2.3 注重维修管理 |
3.3 安全保障 |
3.4 利用多种技术方式实现 |
4 结语 |
(9)“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安装及维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意义 |
2“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注意事项 |
2.1 工程安装地点 |
2.2 技术人员缺失造成设备未能及时维护 |
3“村村通”广播设备安装策略 |
3.1 选址问题 |
3.2 天线安装位置 |
3.3 注意检查设备质量 |
3.4 天线安装的调试 |
4“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维护措施 |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制度 |
4.2“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人才培养 |
5 结语 |
(10)“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存在问题 |
(一)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不符合规范 |
(二)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相关设备缺乏维护 |
(三) 部分农村居民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认识不足 |
二、优化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
(一) 严格监控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 |
(二) 加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相关设备维护工作 |
(三) 建立宣传小组, 向农村居民宣传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
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目标基本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研究[J]. 乔红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11)
- [2]数字化转型与广电服务升级:从“村村通工程”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J]. 袁邈桐. 商业文化, 2019(25)
- [3]基于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策略[J]. 牟永高.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3)
- [4]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5]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D]. 朱璐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管理与维护问题的探讨[J]. 苏美良.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3)
- [7]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管理与维护分析[J]. 方妍.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3)
- [8]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探析[J]. 田洪国.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1)
- [9]“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安装及维护分析[J]. 岩罕勒.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1)
- [10]“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探索[J]. 张洪迎. 传媒论坛,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