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徐春啸[1](2020)在《超危大工程的安全事故分析与应对策略 ——以扬州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近年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已取得初步成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得到进一步改善,总体逐步趋于稳定。但是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比如2019年发生在扬州的“3.21”附着式脚手架坠落、“4.10”深基坑坍塌两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本文针对扬州地区建筑施工的具体特点,选取了较为典型的高支模、悬挑式钢平台、深基坑、附着式脚手架等4种超危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研究。在高支模部分。分析了材料缺陷、设计方案缺陷、构造因素缺陷、施工管理和过程监控缺陷等四种影响高支模体系的因素,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构造因素对架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扫地杆对提升架体承载力比较重要,扫地杆设置越高、承载能力越低;水平杆不能缺失,步距越大,稳定承载力越低;水平剪刀撑密度越低,承载力越低;竖直剪刀撑密度越低,承载力越低;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越大,承载能力越低;立杆间距越大,承载能力越低。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浇筑方法受力分析表明高支模体系浇筑亦采用堆成浇筑方式。在悬挑钢平台事故分析方面,本研究分析了钢平台的结构特征和事故原因,归纳出预埋件质量与安装质量风险、吊装钩挂风险、检查不到位风险等三个风险点。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模拟悬挑式卸料平台应力分布情况,得出结论: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集中荷载,同时提出在简化计算中,增大安全系数,对因简化计算而造成的不足进行弥补;在实际安装中采用钢丝绳提前预张拉措施,或将卸料平台的端部抬高10~30mm,可提高钢平台的安全性能。深基坑部分。介绍了扬州地区常见基坑支护形式,对可能造成基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利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分析超挖工况下,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基坑变形规律以及超挖对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超挖对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会出现明显变形,不利于基坑变形的控制。附着式脚手架部分。分析了架体结构特征,强调了施工升降机位置、升降料台位置、架体楼梯位置三个特殊部位以及临时拉结、防倾防坠两个部分的架体处理措施,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总结附着式脚手架的安全预防措施及安全监督管理建议。全文通过分析超危工程特点提出安全注意点,通过对事故案例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引导出安全监督要点,为进一步引导、规范超危工程安全管理给予技术参考和支持,以希对扬州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王莉[2](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参与人员多、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事故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支持。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在面临具体安全问题时,如何从众多的数据资料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知识,至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URTCSM),从知识支持的角度,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核心任务和管理流程,提出智能知识支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知识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对URTCSM领域知识范围进行界定,从过程、组织、对象、管理等维度对领域知识进行分解,形成多维分层的知识分类体系。在领域概念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构建多维分层的专业领域概念模型;根据标准规范自身结构和使用需求,构建混合粒度的标准规范概念模型;根据事故分析对事故知识的需求,构建多主体关联的事故概念模型。在实体关系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分类体系结构进行概念之间层级关系建模,并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形成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为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知识框架。分析了URTCSM领域知识主要来源,重点对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在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面,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以及自然语言描述特点,对不同类型实体知识元的抽取分别采用人工抽取、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等方法。在关系知识元抽取方面,分别采用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关系抽取、基于实体共现的关系抽取、基于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等方法。在实体属性识别过程中采用类似的知识元抽取方法。抽取出来的知识元需要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情形下知识融合需求,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知识图谱中各类实体和关系知识元最后以图结构的形式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形成URTCSM领域知识图谱。提出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针对标准规范知识,提出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的三种方式:知识导航,智能搜索,知识推荐。针对安全事故知识的应用主要以支持安全知识智能分析为主,提出三类事故分析任务:以事故画像的形式全面可视化的展示事故认知结构,根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构建查询语句的事故统计分析,以及基于关联路径的事故深度分析。根据URTCSM领域知识图谱中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管理情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提供知识支持。最后,开发了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用于领域知识图谱维护和管理、标准规范知识智能获取、安全事故智能分析、安全管理决策分析等,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智能知识支持平台。该论文有图107幅,表23个,参考文献209篇。
余冰[3](2015)在《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公路工程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公路工程项目的增多,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作为公路工程安全监督的责任主体,其管理能力水平对保障公路工程安全越来越重要。因此,结合国外在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上的相关经验,探寻改进我国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的基本情况,从机构设置、监管权限及措施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基于对国内外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基本情况的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提出了提高我国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水平的思路,包括发挥企业安全管理作用、充分利用市场行业管理作用、借助社会力量配合管理、推行信息化安全监管手段、招标阶段强调安全管理责任、推广安全施工工艺与技术等。结合咸宁市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实际,将上述思路引入到项目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并通过调查实证法,对实际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综合项目实际找出政府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组织建设和监管手段两个方面提出了在公路工程安全监管中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全员安全管理制度、细化过程控制手段、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鼓励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工程的安全管理等建议。
杨晨[4](2012)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举世瞩目。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为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工作如下:(1)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对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分类、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进行了介绍。(2)对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是坍塌;事故的影响对象主要是临时结构破坏和地面沉降;安全事故多数发生在土建工程的施工阶段、少数发身在安装装修阶段。(3)对基坑工程、矿山法隧道、盾构推进和临时结构工程这几类典型事故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问题,尤其是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问题,大部分都是临时结构工程或地层预加固(辅助工艺措施)的施工质量问题,应注重对辅助工艺措施和临时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思路是通过人的管理达到对事的控制,构建责权清晰、简单流畅的安全责任体系能够有效地保障各责任主体安全责任的落实,实现人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5)结合政府监管层监管职责落实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性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2)合理规划、严格审批;3)健全市场评价体系;4)明确质监与安监的安全监管职责;5)发展安全监管社会中介服务机构;6)独立、公正、公开、公平地调查安全事故;7)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的惩处力度。(6)结合参建各方安全责任落实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性建议:1)突出建设单位的总体协调性;2)强调安全管理绩效考核;3)强调各责任单位安全责任的落实。
李海峰[5](2009)在《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落实,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的规定和要求,研究危险性较大工程危险源系统辨识和分析方法,统一一份合理完善的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分类。将系统分析的思想与危险源辨识的思想有机结合。从实践的角度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辨识,既保证系统性和全面性,又突出了重点。第二,从分析施工项目危险源入手,结合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要求,提出了施工项目危险源系统辨识方法。第三,以门式膺架吊装工程为例,提出了如何针对具体项目识别危险源,并编制了具有通用性的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了范本,大大节约了方案编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力。
夏滨[6](2008)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施工现场充斥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己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并积极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由于受到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帮助企业认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明确未来的改进方向,同时为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管理原理和事故致因理论,然后对中、外安全事故现状,中、外安全管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在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从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论述了改变现有建筑企业安全状况拟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对策,也是建筑安全行业面临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建筑行业推行提供借鉴。其次,对我国建筑工程重大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以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舞台屋盖坍塌事件、沪东“7·17”龙门起重机侧塌事件和一些已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为例,深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安全监管工作起到很好的警示与教育作用。最后,从事故预防和事故抑制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并以德阳市珠江花园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分析为例,说明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事先控制的推行和施工过程的严格执行。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正确认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提高其安全管理的水平,降低或消除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古勇,郑曼涛,刘守兵,秦保强,孙平[7](2002)在《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文中提出
二、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超危大工程的安全事故分析与应对策略 ——以扬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全国建筑业安全事故情况 |
1.1.2 江苏省建筑业安全事故情况 |
1.1.3 地域性建筑业安全事故情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一般工程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3.2 超危大工程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事故隐患的概念 |
2.1.1 定义 |
2.1.2 分类 |
2.1.3 分级 |
2.2 工程安全事故的概念 |
2.2.1 定义 |
2.2.2 等级 |
2.3 安全隐患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
2.4 建设工程危大工程、超危工程的概念 |
2.4.1 定义 |
2.4.2 范围 |
2.4.3 超危工程的的特点 |
2.5 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
2.5.1 概述 |
2.5.2 分析步骤 |
2.5.3 基本特点 |
2.5.4 常用软件 |
2.5.5 危大工程有限元分析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支模体系的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 |
3.1 高支模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
3.1.1 高支模特点 |
3.1.2 扬州市高支模施工现状 |
3.2 高支模体系坍塌事故原因剖析 |
3.2.1 材料缺陷 |
3.2.2 施工设计方案缺陷 |
3.2.3 构造因素缺陷 |
3.2.4 施工管理和过程监控缺陷 |
3.3 事故案例分析 |
3.3.1 工程概况 |
3.3.2 事故原因 |
3.3.3 模型的建立 |
3.3.4 扫地杆设置对高支模承载力的影响 |
3.3.5 步距设置对高支模承载力的影响 |
3.3.6 水平剪刀撑设置对承载力的影响 |
3.3.7 竖直剪刀撑设置对承载力的影响 |
3.3.8 a值对高支模承载力的影响 |
3.3.9 立杆间距对高支模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
3.4 浇筑过程中高支模时变结构特征及理论分析 |
3.4.1 单元的选取及节点处理 |
3.4.2 计算模型的加载方式 |
3.4.3 模拟数据分析 |
3.4.4 混凝土浇筑顺序的不同与高支模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
3.5 高支模体系风险控制对策 |
3.5.1 针对设计方案加强对方案的监督 |
3.5.2 针对搭设材料(周材)加强对进场材料的监督 |
3.5.3 针对构造因素加强对高支模验收的监督 |
3.5.4 针对施工和管理加强对人员管理的监督 |
3.5.5 监督重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悬挑式钢平台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 |
4.1 悬挑式钢平台的特点及类型 |
4.1.1 悬挑式钢平台的特点 |
4.1.2 悬挑式钢平台的结构类型 |
4.2 扬州市悬挑式钢平台施工现状 |
4.3 悬挑式钢平台安全事故的特征 |
4.3.1 伤害方式 |
4.3.2 生命周期 |
4.3.3 时间特性 |
4.4 悬挑式钢平台事故原因 |
4.4.1 技术原因 |
4.4.2 悬挑式钢平台事故管理原因 |
4.5 斜拉式悬挑式钢平台使用分析 |
4.5.1 结构体系 |
4.5.2 受力分析 |
4.5.3 使用风险分析 |
4.6 悬挑式卸料平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4.7 探索加载集中对平台承载力造成的影响 |
4.7.1 模型的建立 |
4.7.2 有限元分析的前期处理 |
4.7.3 模拟增加荷载 |
4.7.4 实际测量结果 |
4.7.5 数值结果分析 |
4.7.6 卸料平台有限元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
4.7.7 模型的建立 |
4.7.8 有限元分析的后期处理 |
4.7.9 位移应力情况求解 |
4.7.10 卸料平台关键受力构件分析 |
4.8 监督重点 |
4.8.1 程序监督 |
4.8.2 现场抽查 |
4.8.3 人员监督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 |
5.1 深基坑工程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
5.1.1 深基坑工程的概述 |
5.1.2 深基坑工程特点 |
5.1.3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现状 |
5.2 深基坑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造成原因 |
5.2.1 深基坑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形式 |
5.2.2 深基坑安全事故原因剖析 |
5.3 基坑安全事故事案例分析 |
5.3.1 事故案例扬州市广陵区“4.10”基坑坍塌事故 |
5.3.2 直接原因 |
5.3.3 间接原因 |
5.4 探索基坑超挖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
5.4.1 案例概况 |
5.4.2 模型建立 |
5.4.3 工况对比 |
5.4.4 计算分析 |
5.5 监管要点 |
5.5.1 建设单位监管要点 |
5.5.2 勘察单位监管要点 |
5.5.3 设计单位监管要点 |
5.5.4 施工单位监管要点 |
5.5.5 监理单位监管要点 |
5.5.6 监督重点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附着式脚手架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 |
6.1 附着式脚手架的概述 |
6.1.1 附着式脚手架原理 |
6.1.2 附着式脚手架组成 |
6.1.3 附着式脚手架的优势 |
6.2 附着式脚手架安全事故现状 |
6.3 附着式脚手架安全事故的安全事故类型及安全事故原因 |
6.3.1 附着式脚手架安全事故类型 |
6.3.2 附着式脚手架常见安全隐患 |
6.4 附着式脚手架安全事故事案例分析 |
6.4.1 事故案例扬州市“3.21”附着式脚手架事故简介 |
6.4.2 直接原因 |
6.4.3 间接原因 |
6.4.4 附着式脚手架结构分析 |
6.4.5 特殊部位架体处理措施 |
6.4.6 提出对策及建议 |
6.5 监管要点 |
6.5.1 程序监督 |
6.5.2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
6.5.3 监督检查表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
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
2.2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概念框架 |
2.3 知识图谱对URTCSM智能知识支持作用分析 |
2.4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研究 |
3.1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知识建模需求分析 |
3.2 URTCSM领域知识分类体系分析 |
3.3 URTCSM领域概念模式分析 |
3.4 URTCSM领域关系模式分析 |
3.5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4 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
4.1 URTCSM领域相关数据源分析 |
4.2 URTCSM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
4.3 URTCSM领域关系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
4.4 URTCSM领域属性知识元识别 |
4.5 URTCSM领域知识融合 |
4.6 URTCSM领域知识存储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研究 |
5.1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分析 |
5.2 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 |
5.3 安全事故智能分析 |
5.4 安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 |
5.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性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2 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现状 |
2.1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
2.2 国内外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基本制度与体系 |
2.3 国内外公路工程安全监管主要差异及原因 |
3 完善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的思路 |
3.1 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形势 |
3.2 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的不足 |
3.3 总结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的思路 |
4 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实证研究 |
4.1 咸宁市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
4.2 监管过程的优劣分析 |
4.3 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改进建议 |
5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安全责任体系研究现状 |
1.2.3 .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
1.3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线路 |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
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 |
2.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
2.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分类 |
2.1.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实意义 |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概述 |
2.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定义 |
2.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 |
2.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分类 |
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概述 |
2.3.1. 事故调查处理的意义 |
2.3.2. 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
2.3.3. 事故调查处理的流程 |
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
2.4.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定义 |
2.4.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定义 |
2.4.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
2.4.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
2.4.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 |
2.4.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 |
3.1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
3.1.1.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概述 |
3.1.2. 按事故发生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
3.1.3. 按事故影响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
3.1.4. 按工程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
3.2 国内建设期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预防对策 |
3.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主要事故隐患 |
3.2.2. 基坑工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预防对策 |
3.2.3. 盾构推进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预防对策 |
3.2.4. 矿山法隧道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预防对策 |
3.2.5. 临时承重结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预防对策 |
3.3 本章小结 |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预防举措研究 |
4.1 举措 1—加强对辅助工艺措施、临时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 |
4.1.1. 对辅助工艺措施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
4.1.2. 加强对临时结构工程的过程管理 |
4.2 举措 2—通过人的管理达到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 |
4.2.1. 工程质量安全要素分析 |
4.2.2. 人的作用 |
4.2.3. 工作质量保证因素分析 |
4.2.4. 通过人的管理达到对质量安全工作的控制 |
4.3 举措 3—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
4.3.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责任体系的内涵 |
4.3.2. 安全责任体系的工作机制 |
4.3.3. 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健全 |
4.4 本章小结 |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责任落实问题研究 |
5.1 政府监管层安全责任落实问题研究 |
5.1.1. 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尽完善 |
5.1.2. 规划、审批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5.1.3. 质量安全监管界限不清、权责不对等 |
5.1.4. 事故查处方面的问题 |
5.1.5. 改进性建议 |
5.2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安全责任落实问题研究 |
5.2.1. 前期工程主要问题分析 |
5.2.2.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主要问题分析 |
5.2.3. 施工阶段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
5.2.4. 改进性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附件一: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事故统计表 |
附录二: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事故行政处罚汇总表 |
附录三:国内两例地铁工程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情况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5)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况 |
1.1.2 大跨度拱桥钢管拱肋的施工技术 |
1.2 国内外危险源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危险源辨识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危险源辨识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的步骤、内容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章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系统辨识 |
2.1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构成与分类 |
2.1.1 危险源的构成要素 |
2.1.2 危险源的分类 |
2.1.3 危险源引发机理实践 |
2.2 危险源辨识的系统方法 |
2.2.1 施工项目工作系统的分解结构 |
2.2.2 工作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
2.2.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
第3章 危险性较大工程危险源分析研究 |
3.1 系统工程理论 |
3.1.1 系统工程的定义 |
3.1.2 系统工程的内容和特点 |
3.1.3 系统工程的步骤 |
3.2 逻辑框架法 |
3.3 门式膺架吊装工程施工危险源分析 |
3.3.1 确定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危险源存在范围 |
3.3.2 确定危险源,构建危险树,分析产生原因 |
3.3.3 建立系统分析模型,构建目标树 |
3.3.3.1 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并校核 |
3.3.3.2 构建门式膺架吊装危险源控制目标树 |
3.3.4 多方案比选,确定门式膺架吊装施工方案 |
第4章 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
4.1 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
4.1.1 编制范围 |
4.1.2 编制依据 |
4.1.3 编制原则 |
4.1.4 编制程序 |
4.1.5 编制内容 |
4.1.6 编制格式 |
4.1.7 编制注意事项 |
4.2 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
4.2.1 工程概况 |
4.2.2 主要编制依据 |
4.2.3 危险源分析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
4.2.4 施工要求 |
4.2.4.1 基本要求 |
4.2.4.2 施工准备 |
4.2.4.3 施工技术及措施 |
4.2.5 质量安全检查 |
4.2.6 施工安全保障及安全预案 |
4.2.7 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程序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安全与安全管理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建筑企业的安全现状 |
1.2.1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的生产形势 |
1.2.2 造成当前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2 本文的框架 |
2 安全管理原理 |
2.1 安全管理原理 |
2.2 事故致因理论 |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
2.2.2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模型 |
2.2.3 能量意外释放论 |
2.2.4 扰动起源论 |
2.2.5 综合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 |
3.1 安全方面的法律及安全管理体系 |
3.1.1 安全方面的法律 |
3.1.2 安全管理体系 |
3.2 中、外安全事故现状 |
3.2.1 美国的事故伤亡情况 |
3.2.2 日本的事故伤亡状况 |
3.2.3 英国的建筑事故伤亡状况 |
3.2.4 我国建筑事故的伤亡情况 |
3.3 中、外安全管理对比 |
3.3.1 建筑安全管理的法律和管理机构 |
3.3.2 安全教育 |
3.3.3 安全社会保障制度 |
3.4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3.4.1 政府法律和监管方面原因 |
3.4.2 企业安全管理原因 |
3.4.3 安全投入问题 |
3.4.4 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问题 |
3.5 拟采取的安全措施 |
3.5.1 完善安全管理职能的措施 |
3.5.2 加强安全投入方面的保证措施 |
3.5.3 改变我国安全教育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
3.5.4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
3.6 本章小结 |
4 建筑施工事故规律分析 |
4.1 2004 年我国建筑安全形势分析 |
4.1.1 事故类别 |
4.1.2 事故部位 |
4.2 三级事故分析 |
4.2.1 施工坍塌事故 |
4.2.2 高处坠落事故 |
4.2.3 中毒窒息事故 |
4.2.4 触电事故 |
4.2.5 机具伤害事故 |
4.2.6 事故分析 |
4.3 建筑事故的时间规律分析 |
4.4 美国这方面的经验 |
4.4.1 脚手架事故 |
4.4.2 梯子方面的事故 |
4.5 本章小结 |
5 工程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
5.1 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舞台屋盖坍塌事件 |
5.1.1 事故经过 |
5.1.2 事故的直接原因 |
5.1.3 事故的间接原因 |
5.2 沪东“7·17”龙门起重机侧塌案例分析 |
5.2.1 事故情况 |
5.2.2 事故直接原因 |
5.2.3 事故间接原因 |
5.3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
5.3.1 施工材料堆放事故 |
5.3.2 屋面坍塌事故 |
5.3.3 高空作业坠落事故 |
5.3.4 施工用电安全事故 |
5.3.5 机械设备使用安全事故 |
5.4 事故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
6.1 事故控制 |
6.1.1 事故预防 |
6.1.2 事故抑制 |
6.2 施工现场进行事故预防的管理对策 |
6.2.1 安全管理机构 |
6.2.2 安全教育 |
6.2.3 卫生保健 |
6.2.4 劳动防护 |
6.2.5 现场管理 |
6.2.6 分包管理 |
6.2.7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6.2.8 安全技术管理 |
6.3 施工现场进行事故抑制的管理对策 |
6.3.1 事故发生时的处理 |
6.3.2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 |
6.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
6.4.1 总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
6.4.2 策划 |
6.4.3 实施与执行 |
6.4.4 检查和纠正措施 |
6.4.5 管理评审 |
6.5 德阳市珠江花园案例分析 |
6.5.1 工程概况 |
6.5.2 实施原则 |
6.5.3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
6.5.4 安全监控体系和岗位安全责任体系 |
6.5.5 安全施工及消防的组织保证措施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7.1 结论 |
7.1.1 找出了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本质原因 |
7.1.2 总结出了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规律 |
7.1.3 提出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
7.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7.2.1 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
7.2.2 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
7.2.3 如何在施工现场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经过 |
2 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四、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危大工程的安全事故分析与应对策略 ——以扬州地区为例[D]. 徐春啸. 扬州大学, 2020(01)
- [2]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D]. 王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3]公路工程安全政府监管机制研究[D]. 余冰. 华中科技大学, 2015(11)
-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D]. 杨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2(03)
- [5]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D]. 李海峰. 南昌大学, 2009(S1)
- [6]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D]. 夏滨. 重庆大学, 2008(06)
- [7]1起挖孔桩作业致人中毒死亡调查报告[J]. 古勇,郑曼涛,刘守兵,秦保强,孙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