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矫治孩子的自卑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梅,刘晓雯[1](2021)在《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文中提出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在《社区矫正法》专章特别规定出台后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出现了以"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等为代表的实践模式。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在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方面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方向,提出"心理咨询师与司法社工相结合"的天津社区矫正模式,在确保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信息保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当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科学评估与心理矫正,并促进有关各方协同合作推进智慧矫正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智能监管和智能教育帮扶。
王迎[2](2021)在《偏差与排斥: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考察与策略选择——基于X特教中心8名智障儿童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障儿童作为特殊群体相对于正常儿童面临更多的经济、安全和教育需求,就目前国内现有的智障儿童生活条件状况而言,仅有少数有能力在特殊或正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大部分智障儿童还是生活在常规化模式的家庭中。基于8个智障儿童案例,文章分析当前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刻板式"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差异、国家政策支持的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究其家庭对智障的错误理解、照顾者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偏差、社会成员的漠视等主要原因,尝试提出协助照顾者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构建共商共制共评共教的学校—家庭联合照顾模式与"爱心引擎"社会互助支持网络等对策建议,让智障儿童更好地接受完整的教育,更快地康复并适应社会。
蒋小军[3](2021)在《谈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职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厌学、懒散、自卑、多疑等。通过对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个人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采取借助专业提兴趣、借助"专家"明方向、借助制度矫行为、借助魅力润心田等措施,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阿依加马力·吾买尔,阿米娜·买斯地克[4](2021)在《和田地区中职生习得性无助表现、成因及矫治》文中指出以和田地区某中职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成就、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研究分析中职生学习具体表现,得出部分中职生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习得性无助。其原因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的影响因素和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均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学校实施心理疏导,学校强化正能力激励,家庭、社会关心关爱,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和关心中职生的氛围,更多的关心关爱中职生的身心健康,个人努力走出消极心理定式等四点矫治建议。
罗淏月[5](2021)在《增能视角下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小组工作介入实践 ——以L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文中提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现存的一些重要矛盾会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很多的行业都对一些技术型人才具有非常大的需求量,我们国家也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变得越来越重视。习总书记在近些年曾对职业教育给予期望,他认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行业就是实体经济,这就要求在实体经济中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的加入,他们都是我国的栋梁之才,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匠心精神,那么就需要职业教育学院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壮大,仍然需要很长久的努力。笔者曾在L县职业教育中心任课期间,通过长时间深入接触“职业高中”学生这一群体,发现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问题,由于这是本就被中考所落下的一批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一般,甚至极其差,这些都是影响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直接因素。校方对于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也十分关注,笔者在与学校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后,决定将曾经咨询过本校心理咨询室自卑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整合筛选,并与学生协商、征得其本人同意后,由笔者以需求评估、小组工作介入的方式,基于赋权增能视角理论,通过自卑心理量表测试以及访谈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展开小组活动,解决有需求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为其增能,助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通过此次实践,小组工作介入到改善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以及发人深思的活动,中职生能够适应周围环境并希望主动融入其中。基于增能视角,中职生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看法也有了改变,在与组员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也对改善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的实践拓宽了思路。
李坤莹[6](2020)在《九美技术对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与自卑的减缓效应》文中认为九美技术是一项新的积极心理干预技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例如,一周)内每天临睡前15分钟回想并记录当天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自然、人工和道德方面各三项共九项的美好事物或事情,然后研究其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九美技术在国外已成功运用,考察的是该技术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的效应,发现它能减轻抑郁症状,提高幸福感水平。本文基于九美技术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焦虑、自卑情绪的相关文献,结合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与自卑的调查研究,发现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焦虑情绪处在中等水平,其自卑情绪为类型Ⅱ:因动机与期望过高引起的自卑。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是使祖国成为强国的必备条件。我国从政策上还特别提到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要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如今的小学生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本研究期望能为学校有效矫治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提供帮助,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绵薄之力。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都意识到正确处理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与自卑情绪的重要性。但我国却缺乏具体可行的干预技术。同时,山村地区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能具有更为明显的焦虑和自卑问题。因此,本研究借鉴九美技术,对山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验,以检查这种技术对减轻他们焦虑和自卑情绪的效应。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九美技术对我国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和自卑的减缓效应。本研究对减缓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焦虑和自卑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山村小学可将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和各班的中队辅导员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让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以日记为载体,用九宫格的形式写下九项美事:三项今天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三项今天感受到的人工之美、三项今天感受到的道德之美。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九美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个体减缓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强调个体通过提高自身技能、为身边人和事提供服务的美德,提升幸福感;并使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有效促进和谐生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本研究运用李春荣(2014)焦虑症倾向心理测试和赵永萍(2014)自卑心理测试,对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镇隆镇某几所山村小学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实验,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九美技术对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与自卑的减缓效应。前测结束后运用九美技术对实验组进行30分钟的团体辅导,教会学生根据提供的九美内容样本,用15分钟回想当天的情况,以九宫格的形式写下九项美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请学生每天用15分钟回想自己的早期记忆,将它们写下来。研究发现:1.九美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减缓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焦虑与自卑情绪。2.九美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的减缓效应,性别上差异不显着。3.九美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卑情绪的减缓效应,性别上差异显着,且男生、女生均差异显着;但女生显着高于男生。
卢翰琳[7](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研究 ——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情绪问题层出不穷,自卑感便是突出表现之一。中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认知水平更低,自我评价更为消极。自卑感导致他们怯于大胆肯定自己的价值,错失自我发展的良机,也阻碍了中职学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达成立德树人,尤其是“树人”根本任务的脚步。因此,有必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感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选取大连市四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感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剖析中职学生自卑感的具体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教育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男生自卑感比女生更强;不同年级学生自卑感的表现不同;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自卑感严重。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入手分析,分别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不到位;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恶劣;中职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薄弱。最后,针对中职学生自卑感的具体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消解中职学生自卑感的教育对策:学校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社会要摒弃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家庭要为子女营造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中职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胡思芸[8](2019)在《艺术治疗对小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应用研究 ——基于南昌市经开区Y小学的实践》文中提出儿童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儿童)较为敏感和脆弱,需要一定的情感支持。当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沉默、谩骂和打架等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适。如果他们在出现这些行为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些行为就会被进一步地强化,形成偏差行为,从而影响到儿童的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朋辈关系、学习成绩等。但是,目前我国对儿童偏差行为的实践研究发展较慢。作为一种将艺术与心理学、医学相结合的现代疗法,艺术治疗通过演讲、绘画、心理剧等儿童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来揭示儿童深层的内心活动。有研究表明,儿童能够通过专门设计的艺术治疗方案来宣泄情感和释放压力,从而改善他们的偏差行为。因此,本次研究将通过艺术治疗融入小组社会工作来介入具有偏差行为的儿童,目的是探究儿童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检验艺术治疗对儿童偏差行为的干预效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笔者在南昌市经开区Y小学实习的两个月期间,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从Y小学选出了7名四至六年级,年龄在1013岁之间具有偏差行为的儿童组成小组。首先,笔者通过对案主及其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访谈,发现父母与案主的亲子互动时间少以及家长、老师错误的教育和引导是导致这些案主产生偏差行为的主要原因。然后,笔者参考了艺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在现有艺术治疗方案(包括绘画、戏剧、手工等)的基础上,策划了主题为“有你相伴,快乐成长”的艺术治疗小组活动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开展了为期7周,共计7小时(每周1次,每次持续1小时)的小组活动。再次,根据小组活动的进程,社工对案主的家长、老师和同学都会进行阶段性的访谈,目的是改变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获取更多的评估资料。最后,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观察记录,发现与干预前相比,案主在参与艺术治疗后的语言和行为表达方式都得到了改善,亲子、朋辈关系更融洽,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因此,笔者建议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当他们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辱骂、踢打等)的时候,老师与家长应该及时与儿童沟通,关注他们心理的成长变化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产生偏差行为。
王鹏文[9](2019)在《小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定西市渭源县S小学Y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及同辈群体在这一阶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这一阶段孩子很多问题的产生往往与这个孩子背后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产生诸如学习习惯差、性格暴躁、敏感自卑和行为习惯不规范等偏差行为。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社会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孩子的偏差行为可能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进而从一般偏差行为发展到严重偏差行为。因此,如何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治小学生的偏差行为,是我们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运用个案工作介入的方法,结合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技巧对存在偏差行为的小学生进行个案工作介入。本研究当中的案主是定西市渭源县S小学的Y学生,笔者在此次个案工作介入的过程中首先采用访谈法对案主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和预估,接着从案主本身、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方面对其偏差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案主偏差行为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制定了个案工作的介入目标和介入计划,最终经过八个阶段为期三个多月的个案工作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矫治和改善了案主存在的偏差行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服务目标。通过此次个案工作的介入研究,笔者发现单亲或留守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其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较差,往往更容易产生偏差行为。同时,笔者也认发现个案工作介入小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治有明显效果,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技巧对矫治小学生偏差行为有效。
张莉羚[10](2018)在《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社区矫正是人类刑罚史上的一大进步,强调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运用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一方面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农村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是实现恢复性司法的体现,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学者们关于农村社区矫正微观操作的研究成果较少,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农村社区矫正的研究成果更少。本课题采用优势视角改善农村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卑心理问题,运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出一套个案工作介入矫正对象自卑心理问题的操作流程,提出解决好矫正对象自卑心理问题需要提高矫正对象的素质、需要营造社会的接纳氛围、需要完善农村社区矫正的制度和增加农村社区矫正的投入等方面的建议。由此,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社区矫正提高了司法价值和社会价值,符合了社区矫正和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理念。
二、如何矫治孩子的自卑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矫治孩子的自卑心理(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
(一)社会支持理论内涵 |
(二)社会支持理论与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关系 |
(三)社会支持理论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价值 |
二、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模式 |
(一)上海“三三合一”模式 |
(二)北京“3+N”模式 |
(三)广东“社工+义工”模式 |
(四)天津“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模式 |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
(一)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工作 |
1.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分类处遇 |
2.因人而异选择适合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特点的专业心理咨询技术 |
3. 重视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科学评估 |
(二)通过推进“智慧矫正”加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
(2)偏差与排斥: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考察与策略选择——基于X特教中心8名智障儿童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家庭教育对于智障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
二、相关研究回顾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1. X中心基本资料 |
2.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见表1?表2) |
四、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现实问题及其生成原因 |
(一)我国智障儿童教育机构发展现状 |
(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 |
1. 智障儿童义务入学率低,家庭教育效果甚微 |
2. 教育内容集中于日常需求,缺乏专业性内容 |
3. 关注身体健康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
4. 不当教育观念,阻碍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
(三)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其特征 |
1. 智障儿童家庭“经验式”刻板教育方式不当 |
2. 智障儿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明显鸿沟 |
3. 国家政策支持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资金杯水车薪 |
(四)生态系统理论下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 |
1. 微观系统:智障的非理性认知与家庭教育的认识缺陷 |
2. 中观系统:智障儿童家庭面临的社会排斥 |
3. 宏观系统:法制建设落后与经济补偿短缺 |
五、完善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实路径 |
(一)协助照顾者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
(二)构建“共商共制共评共教”的学校—家庭联合教育模式 |
(三)加大政策支持共筑“爱心引擎”协作互助的社会支持网络 |
(四)运用大众传媒呼吁社会关注智障儿童教育事业 |
(五)充分发挥社工在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
六、总结与反思 |
(3)谈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
二、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
(一)主观因素 |
(二)客观因素 |
第一,家庭因素。 |
第二,学校因素。 |
第三,社会因素。 |
三、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对策 |
(一)借助专业提兴趣 |
(二)借助“专家”明方向 |
第一,请法制员或派出所领导协助教学。 |
第二,请家长协助教育。 |
第三,请优秀毕业生及实习生来校讲座。 |
(三)借助制度矫行为 |
(四)借助魅力润心田 |
四、取得的成效 |
(4)和田地区中职生习得性无助表现、成因及矫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得性无助概念及危害 |
二、和田地区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
(一)和田地区中职生低成就学生的具体表现 |
(二)和田地区中职生低自我概念具体表现 |
(三)和田地区中职生低自我效能的表现 |
三、和田地区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 |
(一)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 |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
(三)社会的影响因素 |
(四)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 |
四、中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矫治 |
(一)学校实施心理疏导 |
(二)学校强化正能力激励 |
(三)家庭、社会的关心关爱 |
(四)个人努力走出消极心理定式 |
(5)增能视角下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小组工作介入实践 ——以L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理论价值 |
1.1.3 实践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2 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3 社会工作介入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4 文献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中职生自卑心理 |
1.3.2 成长小组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服务对象的选择 |
2.1 接案与准备 |
2.1.1 服务机构介绍 |
2.1.2 服务对象来源 |
2.1.3 组员招募过程 |
2.1.4 前测与评估 |
2.1.5 组员基本情况 |
2.2 问题与需求分析 |
2.2.1 自我认知不足 |
2.2.2 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升 |
2.2.3 社会支持缺乏 |
第3章 小组介入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目标确立 |
3.1 理论基础 |
3.1.1 增能赋权理论 |
3.1.2 情绪ABC疗法 |
3.2 小组目标的制定 |
3.2.1 总目标 |
3.2.2 具体目标 |
第4章 小组工作介入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实务过程 |
4.1 改变自我认知 |
4.1.1 小组活动内容 |
4.1.2 小组活动总结 |
4.2 改善人际交往 |
4.2.1 小组活动内容 |
4.2.2 小组活动过程总结 |
4.3 促进团队协作 |
4.3.1 小组活动内容 |
4.3.2 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
第5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估 |
5.1 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
5.1.1 小组活动满意度评估 |
5.1.2 量表测评结果评估 |
5.1.3 成员访谈评估 |
5.2 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小组活动形式评估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结论 |
6.1.1 小组工作介入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有效性 |
6.1.2 增能理论介入中职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有效性 |
6.2 思考 |
6.2.1 建立关系阶段 |
6.2.2 问题评估阶段 |
6.2.3 开展活动阶段 |
6.2.4 后期跟进阶段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自卑感量表(FIS)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九美技术对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与自卑的减缓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九美技术 |
1.自然美 |
2.人工美 |
3.道德美 |
(二)焦虑 |
1.焦虑定义 |
2.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的表现 |
3.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情绪的因素 |
(三)自卑 |
1.自卑的界定 |
2.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卑的原因与对策 |
(四)研究假设 |
三、方法 |
(一)被试 |
(二)工具 |
1.焦虑症倾向心理测试 |
2.自卑心理测试 |
(三)程序 |
(四)统计分析 |
四、结果 |
五、讨论 |
(一)对研究结果的概括 |
(二)与其他研究的联系 |
(三)山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试行办法 |
六、结论 |
七、研究创新、不足和展望 |
(一)研究创新之处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研究 ——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状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中职学生基本信息调查结果 |
(二)中职学生自卑感差异分析 |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的问题 |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原因分析 |
四、消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的教育对策 |
(一)学校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 |
(二)社会要摒弃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 |
(三)家庭要为子女营造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
(四)中职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8)艺术治疗对小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应用研究 ——基于南昌市经开区Y小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脉络及方法 |
1.3.1 研究脉络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艺术治疗 |
2.1.2 儿童 |
2.1.3 儿童偏差行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儿童偏差行为的研究现状 |
2.2.2 儿童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 |
2.2.3 儿童偏差行为的矫治与预防 |
2.2.4 艺术治疗经验借鉴研究 |
2.2.5 小组社会工作用于矫治儿童偏差行为的优势 |
2.3 文献评述 |
3 对南昌市Y学校偏差行为儿童的小组社会工作活动介绍 |
3.1 活动背景 |
3.1.1 南昌市经开区Y学校介绍 |
3.1.2 选择案主 |
3.1.3 问题与需求分析 |
3.2 活动目标及理论基础 |
3.2.1 活动目标 |
3.2.2 理论基础 |
3.3 小组活动内容 |
3.3.1 针对案主及其老师和同学的访谈 |
3.3.2 针对家长的线上家长访谈 |
3.3.3 针对案主的艺术课堂 |
4 艺术治疗对儿童偏差行为的矫治过程及评估 |
4.1 艺术治疗的内容 |
4.2 艺术治疗的实施过程 |
4.2.1 熟悉环境,建立关系 |
4.2.2 情感需求的摸索 |
4.2.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4.3 小组社会工作活动结果 |
4.3.1 过程评估 |
4.3.2 结果评估 |
5 结论与反思 |
5.1 总结 |
5.1.1 艺术治疗对在校偏差行为儿童矫治的特点 |
5.1.2 可借鉴的经验 |
5.1.3 建议 |
5.1.4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定西市渭源县S小学Y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偏差行为 |
(二)个案工作 |
(三)行为疗法 |
五、理论依据 |
(一)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
(二)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适用对象及特点 |
(三)行为疗法工作的基本过程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S小学Y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个案工作介入准备 |
一、案主基本情况及背景 |
二、接案 |
(一)确定服务对象 |
(二)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
三、预估 |
(一)案主偏差行为的表现 |
(二)案主偏差行为的原因分析 |
四、个案工作介入的服务目标与计划 |
(一)个案工作介入的服务目标 |
(二)个案工作介入的具体服务计划 |
五、个案工作介入的方法技巧 |
第二章 S小学Y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
一、澄清案主存在的偏差行为,明确矫治目标 |
二、构建案主支持系统,培养信任关系 |
三、梳理并肯定案主正向改变内容,强化其正向改变动力 |
四、引导案主觉察已产生的积极改变,增强改变的信心 |
五、寻找“榜样”力量,巩固矫治效果 |
六、进一步强化案主正向行为改变的效果并使其“习惯化” |
七、检视个案介入效果,做好结案准备 |
八、结案:处理离别情绪,肯定案主的成长 |
第三章 S小学Y学生偏差行矫治的个案工作介入评估 |
一、方案评估 |
(一)介入方案的优点 |
(二)介入方案的缺点 |
二、过程评估 |
(一)建立关系阶段的评估 |
(二)个案工作介入阶段的评估 |
(三)介入过程中社工专业知识运用的评估 |
(四)结案阶段的评估 |
三、效果评估 |
(一)目标达成情况 |
(二)案主改变情况 |
(三)案主班主任的评价 |
(四)案主同学的评价 |
(五)后期跟进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专业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一)单亲且留守家庭儿童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较差 |
(二)个案工作介入对矫治小学生偏差行为有明显效果 |
(三)行为疗法对小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治有效 |
(四)重塑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小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治有重要作用 |
二、讨论与思考 |
(一)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
(二)引进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三、专业反思 |
(一)专业关系在个案介入中所起作用的反思 |
(二)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反思 |
(三)专业理论技巧运用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农村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卑问题 |
第一节 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概况 |
一、司法所及矫正对象的基本资料 |
二、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界定 |
三、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二节 矫正对象自卑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自我认同度低,调适能力弱 |
二、家庭收入基础薄弱,成员文化素质低 |
三、农村经济文化低,熟人社会特征鲜明 |
四、国家投入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三节 矫正对象自卑问题产生的影响 |
一、影响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
二、影响矫正对象家庭的和谐幸福 |
三、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和价值弘扬 |
四、影响国家的法治建设和长治久安 |
第二章 个案实施过程 |
第一节 接案与预估 |
一、个案的来源与接案 |
二、预估 |
第二节 服务目标与计划 |
第三节 服务计划实施 |
一、运用孝道良好家风,获胜评选活动 |
二、运用妻子搭建桥梁,化解家庭矛盾 |
三、运用个人木工技能,开设沙发工厂 |
第四节 评估结案与服务跟进 |
一、评估 |
二、结案 |
三、服务跟进 |
第三章 总结与建议 |
第一节 经验总结 |
一、创新矫治方式,科学服务 |
二、倾注社工真情,真心感化 |
三、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帮扶 |
第二节 教训反思 |
一、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
二、要信息共享,节约资源 |
三、要学用结合,提高效率 |
第三节 建议 |
一、矫正对象要树立信心,提高素质 |
二、社会公众要接纳包容,营造氛围 |
三、国家政府要完善制度,增加投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四、如何矫治孩子的自卑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J]. 刘晓梅,刘晓雯.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1(05)
- [2]偏差与排斥: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考察与策略选择——基于X特教中心8名智障儿童的分析[J]. 王迎.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21(10)
- [3]谈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治对策[J]. 蒋小军.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21(09)
- [4]和田地区中职生习得性无助表现、成因及矫治[J]. 阿依加马力·吾买尔,阿米娜·买斯地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04)
- [5]增能视角下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小组工作介入实践 ——以L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D]. 罗淏月.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6]九美技术对山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与自卑的减缓效应[D]. 李坤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感研究 ——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卢翰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艺术治疗对小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应用研究 ——基于南昌市经开区Y小学的实践[D]. 胡思芸.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9]小学生偏差行为矫治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定西市渭源县S小学Y学生为例[D]. 王鹏文.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10]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D]. 张莉羚. 太原科技大学,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