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伊特造纸技术在芬兰有了新成员

福伊特造纸技术在芬兰有了新成员

一、Voith Paper Technology在芬兰有了新成员(论文文献综述)

谢艺[1](2019)在《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旅游支持产业的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扩大。结合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各地普通高校结合自身优势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趋势,应用技术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有针对性,培养在行业中拥有创新能力,行业技能型人才。但当前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及实际教学计划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培养和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许多高校还延续着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融合应用技术大学应有的教学特色,忽略了许多应用技术人才应掌握的实践能力及内在能力的培养,这也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本文以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向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应如何培养酒店服务行业相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宏观的发展方向,再通过调查问卷总结了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寻找不足。借鉴国际上权威的酒店管理专科学校的先进经验,总结出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并结合相关学习力理论及当前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模型,以学校为内在路径、酒店为外在路径为两种闭环路径并伴随着辅助路径阐述了如何通过产学研的途径完善酒店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最后针对模型的相关内容及运作方式总结出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相关内容提出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学生理论、实践及必要技能学习、双方教育内容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培养内容。

唐兵[2](2018)在《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转轨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立陶宛,是最早脱离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地缘上,三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北岸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是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与向西的出海口。文化与宗教上三国则深受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影响,信奉天主教和新教者居多,始终未从内心接受俄罗斯东正教与斯拉夫文化。三国对俄罗斯地缘重要性以及文化上的疏离感使这一地区成为西方国家制衡苏联/俄罗斯而不愿放弃的地缘阵地。西方国家对20世纪80年代末三国脱离苏联的独立运动给予支持与关注,反对苏联对三国的独立斗争使用武力,并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承认三国独立地位。三国独立后,西方国家利用三国防范俄罗斯、“回归欧洲”的目标,将其列为欧盟与北约东扩的对象,积极帮助它们快速实现转轨及国防力量重建,将三国纳入欧洲安全与秩序体系,并利用三国向独联体国家传递转轨经验、实施民主改造,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乌克兰危机以来,随着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对抗不断升级,三国更成为双方角力的前沿地带。总之,三国独立、转轨及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夹杂着西方国家与苏联/俄罗斯之间的地缘博弈,也使西方国家对三国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到欧洲国家的转变中施加重要影响。所以,对三国独立、转轨及发展中西方国家的政策与实践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西方国家波罗的海三国政策的实质,也可以以此为视角探究西方国家与苏联/俄罗斯地缘博弈态势,对研究原苏联国家转轨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些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全文包括引言与正文五章共六个部分。引言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转轨及发展中西方影响的研究现状,并作出相应评述。第一章介绍三国地缘与文化特点,阐释西方国家对苏联兼并三国的不承认政策,为理解三国独立问题做必要背景研究。第二章探讨西方国家在三国实现独立问题上的立场与作用。第三章研究三国以欧盟标准为转轨“范本”、在西方国家的大量援助与监督下完成转轨并加入欧盟的进程。第四章探讨三国加入欧盟后,欧盟的法律制度、政策对三国内政、外交等问题的持续影响及其特征。第五章探讨了围绕三国加入北约问题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博弈及三国加入北约后对其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本文力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第一,在三国独立问题上,从西方国家外部影响的角度展开研究。相对于以往学者侧重从历史、民族、经济等内部因素探究三国独立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国独立期间诸如立陶宛四月危机、维尔纽斯与里加流血事件等一些细节问题上西方国家的立场与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并得出结论,尽管有一些学者将苏联解体视为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结果,从本文研究看波罗的海三国走向独立是苏联内部形势变化推动下实现的,西方国家在阻止苏联对三国独立斗争使用武力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把三国独立视为西方国家长期战略的结果是个误导。第二,三国独立后在初始条件不如中东欧国家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完成转轨与国家重建,成为2004年加入北约、欧盟成员国中唯一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与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援助是密不可分的。以往学者关于三国转轨问题研究仅局限于中东欧转轨问题研究着作中的个别章节,而且侧重于对转轨进程以及效果的分析,关于西方国家对三国转轨与国防力量重建问题上的作用研究相对缺乏。本文通过对三国独立后加入欧盟、北约的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西方国家为把三国纳入自身势力范围,以入盟、入约目标为激励,通过制定标准、提供援助、进行评估与监督等手段来保证三国沿西方国家既定轨道顺利实现转轨与国家重建,从而使西方国家对三国转轨与国防力量重建起到积极作用。三国加盟入约后必须履行成员国义务,为强化其欧洲国家身份三国也谋求进一步欧洲一体化,从而保证西方国家的政策目标仍然持续影响三国的内政与外交。三国加入欧盟与北约是其出于防范俄罗斯主动选择的结果,但在借助欧盟与北约制衡俄罗斯过程中也存在着维护本国利益与推行西方国家政策相矛盾的情况,为三国完全“内化”西方国家的制度、观念等带来一定的挑战。第三,波罗的海三国地缘战略意义虽不及波兰等东欧国家重要,但它们对俄罗斯的特殊地缘意义决定这三个小国始终是西方国家与苏联/俄罗斯地缘争夺战中不能回避的一个因子。以三国独立、转轨及发展中西方国家影响力为研究着眼点,对探究西方国家与苏联、尤其是冷战后与俄罗斯地缘博弈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围绕三国独立及独立后加盟入约问题中西方国家与苏联/俄罗斯的博弈进行研究认为,西方国家的波罗的海三国政策始终从属于它们对苏联/俄罗斯的政策,西方国家对三国独立、转轨与发展的影响力度受制于西方国家与苏联/俄罗斯的制衡与合作关系。

王晨光[3](2018)在《路径依赖、关键节点与北极理事会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文中提出北极理事会是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区域性机制安排,历史制度主义为我们认识其发展变迁的制度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作为北极理事会的"前身",《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是在冷战结束的背景下,北极八国为弥补既有制度的不足、更好地应对北极环境问题而创设的。AEPS的制度设计虽不完美,但在时间序列上占据优势,并在北极治理中不断自我强化,因而使北极理事会对其产生了"路径依赖"。2007年,"插旗事件"成为改变北极局势的"关键节点",北极理事会也在北极八国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然而,鉴于巨大的"沉没成本"以及防止出现"裂口效应",八国还是将其限定在《渥太华宣言》的框架之内。未来一个时期,北极理事会仍难打破"路径依赖",但会延续机制化、开放性的变革方向,需予以进一步关注。

徐晓丹[4](2018)在《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创新带给国家的巨大进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图抢占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开展高校协同创新正是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形势提出的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跨文化、跨领域、多主体参与的非线性创新组织模式,与以往的产学研合作机构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客观评价、有效激励,寻求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以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是国家面临的客观现实难题,也是本研究开展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研究综合运用协同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创新网络理论等,采用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以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协同创新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基本路径,重点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的利益机制和现实问题,在借鉴吸收国外协同创新制度设计、组织模式、运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共同治理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路径。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通过对国家首批认定的14家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的13家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具体分析这些自然形成的不同协同创新中心的利益述求以及影响协同创新利益配置的复杂因素,探索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机制及其实现途径。本研究发现,高校协同创新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性,不仅是简单的政策构想和理论创新模式,而是长期以来人类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高校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科技创新社会网络化,根本是体制机制创新。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协同创新进行利益配置的影响因素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主要表现为重大任务承担能力和科研产出贡献度。面对高校协同创新这样一种由多元异质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愿景组成的复杂性开放系统,建立健全具有合理的配置原则、科学的评价体系、理性的契约过程和完善的配套政策的利益配置机制成为必要。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协同创新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推进,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密切配合。

李远香[5](2018)在《美国《2014年国别贸易壁垒评估报告》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设置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和市场。如今,中国正携手“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与贸易伙伴的合作。为了帮助经济和贸易领域的人员和机构了解我国重要贸易伙伴存在的贸易壁垒,进而处理这些问题,笔者选取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国别贸易壁垒评估报告》(2014 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on Foreign Trade Barriers)的欧盟和澳大利亚部分,共15000字,作为本实践报告的语料。该报告将贸易壁垒分为九类,包括贸易协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壁垒、投资壁垒、电子商务及其他壁垒等。由于该报告涉及经济、医学、法律、电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专门知识,其语言风格十分严谨,而且有许多长而复杂的句子、机构名称和文件名称。为了使翻译与原文的风格如出一辙,笔者决定以着名英语语言学家韩礼德(M.A.Halliday)的语域理论及其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为指导,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来处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实践报告首先说明了此次翻译任务,介绍了源文本的内容与结构,分析了源文本的特征。其次对包括译前准备和译后工作的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描述。然后以韩礼德(M.A.Halliday)的语域理论为指导,对源文本进行分析,确定翻译策略。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采用了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添加译注、增减词、结构调整、词组搭配衔接等,来处理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的翻译问题。本实践报告表明,由于选择的语料是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涉及了诸多领域,需要译者进行大量的译前准备工作,积累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应用所学的翻译理论,使译文准确有效地把源文本的信息传达给译入语读者。

李斌[6](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化产品主要是指数据、软件、视听产品、电子图书等可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产品或服务。传统上,这类产品具有有形的物质载体,被归类在货物范畴,应征收关税。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跨境数字化产品通过网络进行电子传输,海关难以对其进行海关估价和征税。1996年,WTO新加坡部长级会议首次提及相关议题,但由于数字化产品的特殊性质引发对此类产品归类问题的意见分歧,即归类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抑或是知识产权贸易。这一问题进而导致其适用贸易规则的争议,即适用WTO货物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还是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关于这类产品的海关估价问题,由于《WTO海关估价协议》要求被估价的产品必须是有形的,因而也难以解决。加上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难以达成共识,在WTO框架下相关议题长期滞后,1998年WTO日内瓦部长级会议通过的电子传输免税备忘录的法律地位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数字化产品免征关税的现状维持至今。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拓展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如许多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都有与电子商务和数字化产品贸易相关的条款,G20/OECD推动的BEPS行动也将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列入行动计划。各国也在调整本国税制以适应这一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更突显解决互联网环境下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产品贸易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关税损失也越来越大。在各国力攀全球IT价值链高端的大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数字化产品的关税及消费税征收问题拉开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竞争的序幕。同时,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WTO框架下处理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争议焦点问题;WTO框架下现行海关规则对解决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难点——对此类产品归类问题的意见分歧;《WTO海关估价协议》对解决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法律局限性;主要国家和地区对数字化产品征税情况分析以及国际社会数字化产品相关议题其他改革;我国针对跨境数字化产品征税的必要性;最后就本文研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在WTO框架下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问题的核心,即数字化产品的分类问题和此类产品海关估价征税的法律依据,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张铁道,白晓晶,李国云,季瑞芳,吴莎莎[7](2015)在《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文中指出一、概述未来五年全球的基础教育将会面临什么形势?有哪些趋势和技术将会驱动教育的变革?有哪些挑战是可以解决或者是难以克服的?应该如何制订有效的战略性解决方案?新媒体联盟邀集56位国际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协作研究和专题讨论,并与学校网络联合会(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Co SN)合作完成了《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旨在预测全

卢艺[8](2015)在《就业社团参与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大学就业社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从200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完善,国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教育部大幅度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希望有效地增加高素质人才的供给,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就已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很多学校硕士研究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半或两年。但是,近三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却在放缓,应届生就业市场需求量减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外,根据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据,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面对研究生如此严重的就业问题,诸多的就业社团应运而生。就业社团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研究生希望通过参与就业社团增加研究生的求职渠道或是提升研究生的能力素质。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生就业社团到底在哪些方面带来了就业能力的影响,挖掘研究生就业社团的问题,最终促使就业社团能够更好地为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文章首先讨论当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迅速扩张与目前就业形势的加剧之间的矛盾,并着重介绍了由于此种矛盾,就业类社团相继涌现的现状。同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丰富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下对于就业社团和研究生就业能力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上,希望能够着眼于南京大学SCDA,分析就业社团的存在意义,并给SCDA一些的建议。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研究生就业类社团和就业能力进行了基本的概念界定;然后,对就业社团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且没有形成完整的定量研究。因此,首先是对提升研究生就业力的方法的进行文献挖掘,总结提升方法主要集中在实习经验的增加和职业类课程的增设;然后进一步分析就业社团对于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在于就业社团对于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基本呈现的是正向作用,其中,社团参与经验带来的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不仅包括了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和面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还在于搭建了研究生就业中高校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假设,并形成了假设模型图,假设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视角,分别假设了就业社团求职渠道的影响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就业社团求职心理影响和就业能力的关系、就业社团对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影响和就业能力的关系。之后,进行问卷设计和访谈设计,首先阐述了SCDA作为一个较为健全的就业社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作为研究样本。同时,进行变量设计,然后验证就业能力自测量表、就业社团带来求职心理的影响量表和就业社团带来能力锻炼的量表的信度。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分析基本支持了所有的假设。另外,在就业社团内部,成员的参与程度对就业能力的提升产生的差异性影响较为显着。最后,结合访谈记录进行了总结并对南京大学SCDA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增加与往届社团参与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交流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以增强参与度;针对校内研究生做出调查,寻求最贴近研究生需求的突破点以及寻找扩展正式工作的渠道的有利方式。

张春梅[9](2015)在《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发展研究 ——基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分析》文中认为二战以来,科学技术在军事、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得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技术发展及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欧洲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界和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0世纪60年代末,提升技术人员培养层次的呼声在产业界中越来越高。此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提供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教学成为必然。应用科技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创立的。应用科技大学从成立至今时间并不长,其科研发展时间更短,他们在发展之初也遇到了与资源基础薄弱、起步晚等相关的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但是很多国家的应用科技大学现在都发展得比较好,在科研方面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它们在自己国家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那么,这些高校该如何转型呢?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可以给我国高校转型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欧洲应用科技大学是如何发展的?其科研使命,遇到的困难及挑战有哪些,政府和院校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来克服这些问题?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有哪些启示?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及政策分析法对瑞士、德国、挪威、芬兰、捷克、比利时六国应用科技大学及高等教育政策进行分析。了解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发展的整体情况。然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芬兰和瑞士两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发展方面的政策及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得出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发展比较成功主要得益于一下几方面:第一,政府积极的政策支持;第二,院校准确的科研定位;第三,结构合理的布局;第四,积极的院校产业合作。对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转变思想观念;第二,积极的引导政策;第三,专项经费支持;第四,调整高校布局,加强院校区域发展的责任感。

李菲[10](2015)在《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43万的老年人口,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峰值。且增长的趋势在未来的20年之内将始终保持。2亿多老年人希望可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共存的现实环境造成了老年人与社会的“信息鸿沟”,阻碍了老年人对社会资源与服务的有效利用。要消除老年人与社会的“信息鸿沟”,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与发展需求,需要明确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和服务现况。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分七章。第一章对主题领域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研究意义,并明确研究对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本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分析社会建构、社会支持与隔离、圆周生活等老年学相关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等需求理论对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研究的理论支撑;涵化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和“信息贫困”等信息效用理论对老年人信息服务效用研究的理论指导,归纳对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和服务进行研究的理论思路。第三章通过小规模个人访谈与大面积问卷调研,对老年人信息需求的现状予以揭示。分析老年人信息需求的具体内容、特点、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等,并对老年人不同层次信息需求的满足途径与满足程度进行研究,为后面信息服务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基于文献调研和田野观察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服务、文献信息提供服务、网络信息服务、老年人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和其他相关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五个方面对老年人信息服务现状进行了探究。从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服务来看,虽然老年人是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稳定受众,但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与老年人的信息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文献信息提供服务来看,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文献信息服务存在图书老化、馆藏更新不及时、易获取性差等问题;发行量较大的党报和都市报对老年人的报道力度欠缺,老年专业报纸因自身的内容单一和外部经营等问题生存艰难。网络信息服务方面,政府部门主办的老年人门户网站信息内容可靠性较高,非政府部门老年人网站信息内容与总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老龄委办公室和老年大学是政府设置的专门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前者主要搜集老年群体信息并以文件形式向相关部门传达老龄工作建议,后者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知识传授服务和信息交流场地;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订餐、家政、物业维修等信息中介服务。就其他为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而言,社区老年服务主要是信息收集与传递服务。第三方组织发起的老年人公益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心理健康、信息工具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第五章基于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现状调研的结果,提出应重视面向老年人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组织工作。对老年人信息资源组织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从注重专题数据库建设、开展分众化信息资源组织与加强网络信息服务三个方面对信息资源组织工作重点分别进行了阐述。第六章结合前几章的理论分析与调研结论,论述了我国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构建问题。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两大部分。服务保障体系是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主体有机衔接的基础,服务保障机制是服务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主体建设,信息服务保障机制包括政府、市场和群体三大机制。第七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本研究的结论和贡献,并说明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二、Voith Paper Technology在芬兰有了新成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oith Paper Technology在芬兰有了新成员(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概念既定
        1.4.1 应用技术大学
        1.4.2 酒店管理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问卷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学习力
        2.1.1 学习力三层次六要素
    2.2 情景学习理论
        2.2.1 实践共同体
        2.2.2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2.2.3 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第三章 国内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3.1 调查设计
    3.2 调查指标说明
    3.3 问卷说明
    3.4 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3.4.1 学校培养目标较明确
        3.4.2 课程设置基本合理
        3.4.3 更注重专业技能培训
        3.4.4 基础理论学习能力较强
        3.4.5 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低
    3.5 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问题
        3.5.1 教师实践经历及实训环境落后
        3.5.2 企业教学角色的缺失
        3.5.3 学生实习岗位角色融入性差
        3.5.4 校企沟通反馈途径模糊
        3.5.5 学生实习内在能力需要提高
第四章 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4.1 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培养模式
        4.1.1 教学目标
        4.1.2 办学模式
        4.1.3 课程安排
        4.1.4 教师资历
    4.2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培养模式
        4.2.1 教学目标
        4.2.2 教学模式
        4.2.3 教学安排
        4.2.4 师资力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内容
    5.1 岗位基础知识
    5.2 工作思维方式
    5.3 酒店职业精神
    5.4 工作实践经验
    5.5 团队协作能力
    5.6 学科创新能力
第六章 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
    6.1 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模型要素
        6.1.1 知识内化:学校直观培养路径
        6.1.2 知识外化:企业间接对学生培养路径
        6.1.3 辅助活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6.2 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模型的构建
        6.2.1 内部培养路径
        6.2.2 外部培养路径
        6.2.3 辅助活动
    6.3 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
        6.3.1 加强教师培训更新基础知识理论
        6.3.2 依托酒店需求加强工作逻辑培养
        6.3.3 校企合作扩充职业精神培养
        6.3.4 酒店介入评价增加实践含金量
        6.3.5 知识内化反馈提升人才综合能力
        6.3.6 改进评估模式增强人才创新能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2)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转轨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
        (二)国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与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与不足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西方国家对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的不承认政策
    一、波罗的海三国受外部多重因素影响
        (一)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的地缘价值
        (二)波罗的海三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三)沙俄对波罗的海三国的长期统治
    二、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兼并
        (一)苏德秘密议定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二)苏联迫使波罗的海三国成为加盟共和国
    三、西方国家对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奉行不承认政策
        (一)美国奉行坚定的不承认政策
        (二)欧洲国家奉行不同程度的不承认政策
        (三)西方国家不承认政策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影响
    一、美国在波罗的海三国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谨慎立场
        (一)美国希望和平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独立问题
        (二)美国对1990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未给予承认
        (三)美国波罗的海三国政策的现实考量
    二、西方国家推动解除立陶宛四月危机
        (一)立陶宛四月危机与德国统一的“2+4”进程对冲
        (二)西方国家围绕立陶宛危机与苏联的“交易”
    三、国际社会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一)立陶宛危机解除后波罗的海三国寻求国际承认的尝试失败
        (二)西方国家阻止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斗争使用武力
        (三)八·一九事件推动西方国家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小结
第三章 欧盟对波罗的海三国转轨的影响
    一、欧共体/欧盟对波罗的海三国政策演进
        (一)欧共体对波罗的海三国政策选择——“第三条道路”
        (二)欧盟把波罗的海三国列为发展对象
        (三)推动欧盟改变波罗的海三国政策的内外部因素
    二、欧盟标准为波罗的海三国转轨指明方向
        (一)欧盟为波罗的海三国提供转轨“范本”
        (二)欧盟、美国的援助帮助波罗的海三国转轨
        (三)欧盟分期与波罗的海三国开启入盟谈判
    三、欧盟正式吸收波罗的海三国为成员国
        (一)“加强版入盟战略”推进波罗的海三国入盟进程
        (二)波罗的海三国符合欧盟标准的转轨成效
        (三)欧盟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问题上对波罗的海三国网开一面
    小结
第四章 欧盟对入盟后波罗的海三国发展的影响
    一、欧盟对波罗的海三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一)欧盟法律适用性与三国议会审查机制
        (二)欧盟内部法律改革中波罗的海三国立场
        (三)欧盟对入盟后三国民族融合问题的影响
    二、欧盟对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输血式”增长使波罗的海三国深受经济危机影响
        (二)加入欧元区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影响
        (三)欧盟对波罗的海三国能源问题的影响
    三、欧盟对波罗的海三国外交政策取向的影响
        (一)欧盟睦邻政策(ENP)的出台与意图
        (二)波罗的海三国积极推进欧盟睦邻政策
        (三)波罗的海三国对东部伙伴国的援助
    小结
第五章 北约东扩对波罗的海三国国家安全政策影响
    一、北约东扩与波罗的海三国国家安全诉求
        (一)西方国家敦促俄罗斯尽快从波罗的海三国撤军
        (二)西方国家帮助波罗的海三国进行国防建设
        (三)北约东扩至波罗的海三国:三国积极主动的要求
    二、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围绕波罗的海三国入约问题的博弈
        (一)俄罗斯坚决反对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
        (二)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三国入约问题的立场与分歧
        (三)西方国家助力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
    三、北约帮助波罗的海三国加强防务
        (一)波罗的海三国加强对俄罗斯的防御力量
        (二)波罗的海三国增强自身国防力量。
        (三)波罗的海三国积极参与北约的国际行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路径依赖、关键节点与北极理事会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
二、从《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到北极理事会
    (一) AEPS的背景及过程
    (二) 从AEPS到北极理事会的演变
三、“路径依赖”与北极理事会的渐进变迁
    (一) 北极理事会的“路径依赖”
    (二) 北极理事会“路径依赖”的机理
四、“关键节点”与北极理事会的制度突破
    (一) “关键节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 北极理事会的制度突破
五、结语

(4)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维度
        一、顺应大科学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三、推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第二节 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咨政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研究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章 回顾与反思:理论机理与文献述评
    第一节 已有研究:多学科视域中的文献综述
        一、协同
        二、协同创新
        三、利益配置机制
    第二节 研究思路:结构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已有研究评述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方法: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四、系统分析法
        五、调查访谈法
第三章 协同创新:宏观政策下的理想追求
    第一节 范式转变: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二、创新理论演进
        三、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第二节 模式变迁:从体制壁垒到融合集成
        一、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社会化
        二、高校学科、科研、人才发展的网络化
        三、高校科技创新社会网络化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高校选择:从产学研合作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一、协同创新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协同创新为高校实现“进位赶超”提供历史机遇
        三、高校协同创新相关理论基础
第四章 现实困境:高校协同创新利益分析
    第一节 厘清利益:理论机理与文献述评
        一、利益相关者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聚焦利益:现实状况与理论诉求
        一、高校协同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
        二、协同创新利益主体需求
        三、协同创新利益冲突分析
        四、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系统分析
    第三节 协调利益:权力冲突的权利转向
        一、利益相关者协调的逻辑起点
        二、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演化
        三、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的构建
第五章 价值逻辑:应然的取向与规范性的理想
    第一节 美国视角:协同创新发展历程及经验
        一、美国协同创新发展历程
        二、美国协同创新机制探析
    第二节 欧盟借鉴: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一、欧盟协同创新体系发展历程
        二、欧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特点
    第三节 典型案例:借鉴思考为我所用
        一、从美国I/UCRC看协同创新
        二、协同创新的加拿大“NCE计划”
第六章 共同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制度路径
    第一节 “共治”观念:高校协同创新治理设计之“轨”
        一、理论范式:利益相关者与治理
        二、分析维度:整合与互动
        三、协同层面:战略、知识、组织
    第二节 机制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之“钥”
        一、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要素
        二、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制创新
    第三节 体系框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机制
        一、利益主体的协同机制
        二、配置行为的优化机制
        三、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
第七章 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案例剖析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多元诉求之“要”
        一、B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与利益配置机制
        二、八家协同创新中心有关利益配置机制分析(如表7-2所示)
        三、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实证研究
    第二节 高校协同创新:一个期待续写的“故事”
        一、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机制研究结论
        二、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结语
附录
    附录1: 2013年国家首批认定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附录2: 2014年国家第二批认定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附录3: “高校协同创新工程”研究项目调研提纲
    附录4: “高校协同创新工程”调研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5)美国《2014年国别贸易壁垒评估报告》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An Overview of the Source Text
    1.3 Major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Ⅱ Translation Process
    2.1 Task Planning
    2.2 Pre-task Preparation
    2.3 Post-task Mod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Ⅲ Introduction to Register Theory
    3.1 Principles of Register Theory
    3.2 Practicability of the Register Theory
Chapter Ⅳ Case Analysis
    4.1 Equivalence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4.1.2 Translation of Polysemous Words
        4.1.3 Transformation of Word,Voice and Tense
        4.1.4 Translation of Other Languages
        4.1.5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4.2 Equivalence at Syntactical Level
        4.2.1 Splitting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4.2.2 Reversing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4.3 Equivalence at Textual level
        4.3.1 Lexical Cohesion in Textual Translation
        4.3.2 Grammatical Cohesion in Textual Translation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The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he Target Text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互联网环境下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主题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第2章 研究背景——数字经济
    2.1 数字经济的内涵
    2.2 数字经济的类型
    2.3 数字经济的特征
    2.4 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第3章 电子商务对WTO法律规则的挑战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3.1 电子商务对WTO法律规则的挑战
        3.1.1 市场准入问题
        3.1.2 信息技术产品问题
        3.1.3《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问题
        3.1.4 贸易便利化问题
        3.1.5 电子商务和政府采购的问题
        3.1.6 知识产权问题
        3.1.7 WTO框架下的规制问题
    3.2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问题
    3.3 现有研究
        3.3.1 对WTO框架下电子商务议题的研究现状
        3.3.2 对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问题的研究现状
        3.3.3 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第4章 WTO框架下处理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4.1 历史背景——1998 年WTO关于此类产品“暂免”关税的决议
        4.1.1 WTO《基础电信协议》
        4.1.2 WTO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与《信息技术协议》(ITA)
        4.1.3 WTO日内瓦部长级会议与WTO《电子传输关税豁免备忘录 》
    4.2 现状——此类产品处于事实上的免征关税状态
        4.2.1 WTO西雅图部长会议及相关工作
        4.2.2 WTO多哈部长会议及相关工作
        4.2.3 WTO多哈部长会议、香港部长会议及现状
    4.3 争议焦点问题——是否应对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的问题
        4.3.1 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4.3.2 欧盟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4.3.3 发展中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第5章 WTO框架下现行海关规则对解决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难点——对此类产品归类问题的意见分歧
    5.1 WTO框架下现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5.1.1 WTO组织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原则
        5.1.2 WTO组织的法律与组织结构
        5.1.3《关贸总协定》(GATT)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区别
    5.2 数字化产品分类问题
        5.2.1 货物和服务的归类问题
        5.2.2 GATS下模式的选择问题
        5.2.3 GATS下具体承诺的适用问题
    5.3 国际社会关于数字化产品分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5.3.1 根据GATT,归类为货物贸易
        5.3.2 根据GATS,归类为服务贸易
        5.3.3 根据TRIPS,归类为知识产权
    5.4 归类问题意见分歧的实质
        5.4.1 美国
        5.4.2 欧盟
        5.4.3 发展中国家
    5.5 数字化产品贸易分类混合属性
第6章 《WTO海关估价协议》对解决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法律局限性
    6.1 《WTO海关估价协议》有关规定及其由来
        6.1.1 海关估价制度的演变与《WTO海关估价协议》
    6.2 《WTO海关估价协议》有关规定的局限性——“货物”必须具有“有形”特征
        6.2.1 数字化产品贸易对《WTO海关估价协议》的影响
        6.2.2 海关估价委员会《关于软件海关估价的决定》及其局限性
    6.3 WTO主要成员对此问题的不同观点
    6.4 突破《WTO海关估价协议》的法律局限性
    6.5 对跨境数字化产品征税的法律依据
        6.5.1 WTO框架下对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规定
        6.5.2 WTO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6.5.3 WTO法规判断两种产品相似性的依据
        6.5.4 技术中立原则是WTO框架下处理数字化产品问题的关键原则
        6.5.5 数字化产品的应税性质
第7章 主要国家和地区对数字化产品征税情况分析
    7.1 美国
        7.1.1 联邦层面与电子商务征税相关的法律文件
        7.1.2“商事条款”和州面层面对数字化产品征税的态度
        7.1.3 美国近年来针对互联网税收的系列法案
        7.1.4 美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矛盾性
    7.2 欧盟
        7.2.1 欧盟增值税制简介
        7.2.2 数字经济对增值税体系的冲击及欧盟的应对
        7.2.3 欧盟增值税2015年新规
    7.3 其他国家和地区
        7.3.1 澳大利亚
        7.3.2 加拿大
        7.3.3 日本
        7.3.4 印度
        7.3.5 新加坡
    7.4 不同做法原因分析——各国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第8章 国际社会数字化产品相关议题其他改革
    8.1 双边贸易协定
        8.1.1 美国双边贸易协定中的电子商务条款
        8.1.2 美国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在电子商务条款上的内容与特点
        8.1.3 美国双边贸易协定中的电子商务条款的评价
        8.1.4 中韩双边贸易协定中的电子商务相关内容
    8.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8.2.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
        8.2.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条款
        8.2.3 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电子商务条款的评价
    8.3 OECD渥太华电子商务会议及其后续工作
        8.3.1 渥太华电子商务会议
        8.3.2 渥太华电子商务会议后续工作
    8.4 OECD“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
        8.4.1 BEPS行动的背景
        8.4.2 BEPS行动与数字经济
    8.5 对解决WTO框架下数字化产品问题的影响
        8.5.1 对WTO框架的冲击
        8.5.2 对WTO框架下解决跨境数字化产品问题的启示
第9章 我国针对跨境数字化产品征税的必要性
    9.1 防止经济效率损失和财政收入流失
        9.1.1 数字化产品免税可能造成的经济效率损失
        9.1.2 财政收入的视角下数字化产品征税的必要性
    9.2 全球价值链布局的需要
        9.2.1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9.2.2 IT全球价值链布局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9.2.3 发展中国家数字化产品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9.3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要求
第10章 关于我国海关如何解决跨境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税问题的政策建议
    10.1 积极参与数字化产品议题改革
        10.1.1 解决数字化产品关税问题的根本途径——现行WTO规则的重构
    10.2 改革海关关税征管体系,适应数字化产品关税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趋势
    政策
    领导力
    实践
    (一)远期趋势
        1. 重塑学校运行机制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扩展阅读
        2. 探索深度学习策略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二)中期趋势
        1.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2. 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三)近期趋势
        1. 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2. 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三、影响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挑战
    政策
    领导力
    实践
    (一)可解决的挑战
        1. 提供实景学习机会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2. 将技术融入教师教育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二)有难度的挑战
        1. 推进个性化学习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2. 重塑教师专业角色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三)严峻的挑战
        1. 教学创新的推广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2. 复合思维的教学
        (1)概述
        (2)对政策、领导力以及实践的影响
        (3)拓展阅读
四、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进展
    (一)采纳阶段:1年以内
        1. 自带设备
        (1)概述
        (2)与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的相关性
        (3)自带设备的实践案例
        (4)扩展阅读
        2. 创客空间
        (1)概述
        (2)与教学、学习及创新研究的相关性
        (3)创客空间的实践案例
        (4)扩展阅读
    (二)采纳阶段:未来2~3年
        1. 3D打印
        (1)概述
        (2)与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的相关性
        (3)3D打印的实践案例
        (4)拓展阅读
        2. 自适应学习技术
        (1)概述
        (2)与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的相关性
        (3)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实践案例
        (4)扩展阅读
    (三)采纳阶段:未来4~5年
        1. 数字徽章
        (1)概述
        (2)与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的相关性
        (3)数字徽章的实践案例
        (4)扩展阅读
        2. 可穿戴技术
        (1)概述
        (2)与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的相关性
        (3)可穿戴技术的实践案例
        (4)拓展阅读

(8)就业社团参与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大学就业社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研究生就业社团
        二、就业能力
    第二节 研究生就业社团与研究生就业能力关系的现有研究
        一、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二、研究生社团作用的研究
        三、就业社团与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分析模型
    第二节 实习渠道拓宽和就业能力的关系
    第三节 求职心理和就业能力的关系
        一、内在动机
        二、榜样作用
        三、归属感
    第四节 个人素质与能力提升和就业能力的关系
        一、求职技能
        二、求职准备意识
        三、通用能力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
        一、变量设计
        二、问卷信度
        三、问卷调查对象
    第二节 访谈对象和访谈提纲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一、对于全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二、对于参与社团成员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
        一、是否参加就业社团的就业能力差异分析
        二、不同性别、专业的社团参与者心理因素和个人能力素质差异分析
        三、不同参与程度的社团成员心理因素和个人能力素质差异分析
    第四节 层次回归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论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完善研究生就业社团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致谢

(9)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发展研究 ——基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的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产生
    2.1 应用科技大学的崛起
    2.2 早期的应用科技大学
    2.3 应用科技大学面临的挑战
    2.4 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科技大学
3 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战略
    3.1 科研使命
    3.2 科研的组织与管理
    3.3 科研经费
4 人力资源挑战
    4.1 应用科技大学的人力资源困境及其战略
    4.2 激发院校科研能力提升的科研政策
5 瑞士应用科技大学
    5.1 复杂的科研治理结构
    5.2 积极的科研发展政策
    5.3 科研经费:导向教学的经费体系
    5.4 人力资源政策
6 芬兰理工学院:培训与发展组织
    6.1 非大学机构的国家科研政策
    6.2 科研战略目标与指南
    6.3 科研经费
    6.4 理工学院科研的组织与实施
    6.5 阿卡达理工学院
7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2 启示
8 结语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8.3 研究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信息需求
        1.2.2 信息服务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
        1.3.2 国内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解决思路
    1.4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的相关理论
    2.1 老年学相关理论
        2.1.1 社会建构理论
        2.1.2 社会支持和隔离理论
        2.1.3 圆周生活理论
    2.2 需求理论
        2.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2.2.2 使用与满足理论
        2.2.3 问题——解决理论
    2.3 信息效用理论
        2.3.1 涵化理论
        2.3.2 沉默的螺旋理论
        2.3.3 “信息贫困”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3.1 深度访谈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访谈结果
    3.2 问卷调查
        3.2.1 问卷设计和发放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3 问卷调研总结
    3.3 影响因素分析
        3.3.1 内在因素
        3.3.2 外在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现状
    4.1 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服务
        4.1.1 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服务提供情况
        4.1.2 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服务使用情况
        4.1.3 老年人受众传播效果分析
    4.2 文献信息提供服务
        4.2.1 免费的文献信息服务
        4.2.2 付费的文献信息服务
    4.3 老年人网络信息服务
        4.3.1 城市老年人的网络使用情况
        4.3.2 政府部门主办的老年人门户网站
        4.3.3 非政府部门主办的老年人网络门户
    4.4 老年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
        4.4.1 老龄委办公室
        4.4.2 老年大学
        4.4.3 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
    4.5 其他机构提供的老年人信息服务
        4.5.1 社区
        4.5.2 公益组织
    4.6 本章小结
5 面向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组织
    5.1 面向城市老年人的信息资源组织目标与原则
        5.1.1 基于城市老年人需求的信息资源组织目标
        5.1.2 基于城市老年人需求的信息资源组织原则
    5.2 专题数据库建设
        5.2.1 老年人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5.2.2 老年人专题数据库建设的选题方向
        5.2.3 老年人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5.2.4 老年人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实现
    5.3 分众化信息资源组织
        5.3.1 城市空巢老年人的信息资源组织
        5.3.2 城市随迁老年人的信息资源组织
        5.3.3 城市孤寡老年人的信息资源组织
    5.4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
        5.4.1 搜索引擎
        5.4.2 门户网站
        5.4.3 跨系统的整合平台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6.1 构建多维一体的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社会保障体系
        6.1.1 信息服务是保障城市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重要途径
        6.1.2 单一的社会机构无法提供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保障
        6.1.3 城市老年人信息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6.2 老年人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6.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2.2 信息服务主体建设
    6.3 老年人信息服务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6.3.1 政府机制
        6.3.2 市场机制
        6.3.3 群体机制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Voith Paper Technology在芬兰有了新成员(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技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路径研究[D]. 谢艺. 天津工业大学, 2019
  • [2]西方国家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转轨与发展的影响研究[D]. 唐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路径依赖、关键节点与北极理事会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王晨光.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8(04)
  • [4]高校协同创新利益配置机制研究[D]. 徐晓丹. 厦门大学, 2018(06)
  • [5]美国《2014年国别贸易壁垒评估报告》汉译实践报告[D]. 李远香. 福州大学, 2018(03)
  • [6]互联网环境下跨境数字化产品海关估价征税的问题研究[D]. 李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7]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J]. 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张铁道,白晓晶,李国云,季瑞芳,吴莎莎.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S1)
  • [8]就业社团参与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大学就业社团为例[D]. 卢艺. 南京大学, 2015(08)
  • [9]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发展研究 ——基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分析[D]. 张春梅.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10]城市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服务保障研究[D]. 李菲.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标签:;  

福伊特造纸技术在芬兰有了新成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