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高频片式电感用低温烧结平面六角软磁铁氧体的电磁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1](2019)在《取向六角铁氧体的制备以及自偏置旋磁器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通信系统性能上的宽带高速、结构上的小型与集成化发展,对无源电子元器件的片式小型化、高频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无源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射频软磁器件例如电感元件实现GHz频率的应用并满足片式化和无源集成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用于T/R组件的微波旋磁器件如环行器/隔离器的小型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的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以及低微波损耗的单轴六角铁氧体材料的研究。六角晶系钡铁氧体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高饱和磁化强度、可通过离子掺杂调控磁晶各向异性大小与类型(主轴型,平面型),是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材料。本论文研究工作围绕M型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离子掺杂取代和单轴取向M型与W型六角铁氧体的制备展开。首先,为实现射频软磁器件的片式小型化、与LTCC工艺实现兼容,开展了M型钡铁氧体的低温烧结研究。选取具有高截止频率特性的Ba(CoTi)1.5Fe9O19材料进行研究,添加BBSZ助烧剂降低材料烧结温度。当BBSZ添加量为4wt%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材料的密度为4.62 g/cm3,收缩率为13.8%接近LTCC工艺15%的要求,饱和磁化强度最大达到24.5 emu/g,矫顽力为188Oe,磁导率截止频率达到2.45GHz以上,Q值为所有样品中最大值在1.7GHz时达到3.75,此时磁导率为11.3。采用高能球磨工艺细化低温烧结Ba(CoTi)1.5Fe9O19预烧粉料,磁性能相比常规球磨材料有显着改善,当BBSZ含量为2%的样品收缩率达到14.2%,饱和磁化强度达到53emu/g、矫顽力为113Oe,截止频率达到2.5GHz。通过对材料不同频率点的磁导率实部、虚部、Q值以及损耗值随掺杂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材料在助烧剂含量为2wt%时具有最佳性能,2GHz时,材料磁导率实部为15.8,Q值为2.5。为实现微波旋磁器件尤其是隔离器、环行器小型化的关键是利用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等效磁场作为偏置磁场实现器件的自偏置,去除外加偏置磁体。因此,开展了主轴型六角钡铁氧体的制备工艺、取向度、离子取代改性的研究。首先采用氧化物法制备了Hf4+离子掺杂M型钡铁氧体和Sc3+离子取代M型钡铁氧体并对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以及基本磁性能等一系列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两种离子掺杂方式均能有效调控M型钡铁氧体的磁性能,但是Hf4+离子掺杂会导致材料中出现杂相并提高材料的介电损耗。因此,采用Sc3+离子取代M型钡铁氧体进行取向M型钡铁氧体制备研究。采用氧化物法以及磁场取向成型工艺制备了Sc3+离子取代取向M型钡铁氧体材料。通过延长二次球磨时间、降低烧结温度以及加入添加剂H3BO3、Bi2O3,得到了具有较高矩型比和致密度的取向M型钡铁氧体BaSc0.2Fe11.8O19材料,矩形比达到0.85,饱和磁化强度达到4400G、磁晶各向异性场超过11500Oe、矫顽力达到2800Oe。在取向M型钡铁氧体制备工艺基础上,制备了取向Zn2W钡铁氧体BaZn2Fe16O27。通过对比实验,发现1020℃烧结后的Zn2W钡铁氧体具有最佳性能,易磁化方向磁滞回线的矩形比为0.8、铁磁共振线宽为996Oe、各向异性场强度为7532Oe、饱和磁化强度为3115G、矫顽力1011Oe,介电常数14。在制作材料的基础上,采用HFSS软件进行自偏置三角结微带环行器设计、优化与仿真。根据最终仿真结果,采用0.65mm厚度基片进行环行器实物制作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器件未在设计目标频率26.5GHz左右范围内实现环行功能。因此对导致器件失效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
周济,李勃,李龙土[2](2015)在《绿色无线信息技术中的微波无源元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高能耗、碳排放及电磁辐射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难题,而发展以低功耗、低辐射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信息技术已迫在眉睫。绿色信息技术对微波无源电子元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以高性能、低功耗、低损耗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微波无源元件是绿色信息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我们通过较为系统的材料研究,研发出了若干种新型高性能电磁介质材料,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系列新型无源器件和无源集成模块,为实现低损耗、低电磁干扰和泄漏的新一代电子整机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推动了国内片式电感类元件和无源集成技术产业的发展。
吴雨峰[3](2015)在《NiCuZn和CuZnTi铁氧体的温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NiCuZn铁氧体在叠层型片式电感器等多种产品上的广泛应用,而对其温度特性提出了要求,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另外,Cu ZnTi铁氧体在磁介入热疗中较为广泛,但对其材料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着重研究NiCuZn铁氧体和CuZnTi铁氧体的温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从NiCuZn铁氧体材料的主配方、添加剂以及烧结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其温度特性。研究表明:(1)NiCu Zn铁氧体的居里温度随着Ni/Zn比的增大呈直线增大的趋势,材料的比温度系数呈现不规律变化。(2)NiCuZn铁氧体的起始磁导率μ0随着Fe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居里温度则不断增大。在Fe含量为47mol%时,比温度系数达到最小,即温度稳定性最佳。(3)仅添加Bi2O3时,NiCuZn铁氧体材料的磁导率先增大后减小,温度系数为负值,且绝对值????增大,材料的居里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添加不同等量Bi2O3和玻璃时,NiCuZn铁氧体材料的磁导率单调下降,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而居里温度则表现为先升后降。(4)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NiCuZn铁氧体起始磁导率随之提高,居里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且在烧结充分时,都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本文还从主配方和制备工艺两个方面着手,探究了CuZnTi铁氧体温度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随着CuZnTi铁氧体材料的主配方中Cu/Zn比的增加,CuZnTi铁氧体的居里温度Tc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比温度系数αμ/μi为负值,绝对值先基本不变后减小。(2)一定范围内,随着CuZnTi铁氧体中T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居里温度逐渐降低;CuZnTi铁氧体中Fe含量的增加,其起始磁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居里温度呈现线性减小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uZnTi铁氧体中Fe含量的增加,其比温度系数αμ/μi基本保持不变。(3)CuZnTi铁氧体材料的烧结温度对于铁氧体材料的温度特性影响不大,对Fe含量较小时的铁氧体起始磁导率μ0有较大影响。当Fe含量较小时,烧结温度的升高使得CuZnTi铁氧体的起始磁导率μ0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Fe含量较大时,烧结温度对起始磁导率μ0影响不大。
王磊[4](2014)在《蛋清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纳米粉体及陶瓷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第四代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逐渐趋向于小型轻薄化、智能化、功能集成化、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方向发展,诸如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及MP4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而对以片式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迭层片式电感器(MLCI, Muitilayer Chip Inductor))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NiCuZn尖晶石软磁铁氧体因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起始磁导率、高电阻率及低磁损耗等优良高频特性而广泛应用于MLCI, MLCI是以铁氧体浆料和Ag电极为原料,经叠层交替多层印刷利用低温共烧技术(LTCT, Low Tmperature Co-fired Technology)烧制而成的具有独石化结构的电子器件。由于Ag的熔点为961℃,故伴随这一趋势的发展就要求能够开发出高性能的低温烧结NiCuZn软磁材料,而获得微细的、均匀的NiCuZn铁氧体粉体是获得高性能NiCuZn陶瓷材料的前提,是生产得到优良MLCI产品的基础。蛋清蛋白除了具有高营养蛋白质外,还具有超强的吸附性、泡沫性、胶体性及乳化特性,以蛋清作为复合络合剂制备铁氧体微细粉体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本论文利用蛋清法,在探究Cu、Zn含量分别对通过蛋清法制备得到的Ni1-xCuxFe1.96O4及Ni1-xZnxFe1.96O4铁氧体粉体及陶瓷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硝酸盐浓度、蛋清浓度、焙烧温度、有无预烧、烧结温度、烧结保温时间、升温速率以及是否采用缺铁配比等工艺和成分因素对制备得到的NiCuZn铁氧体粉体和陶瓷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筛选得到相对较佳的制备工艺制度。同时为进一步提高NiCuZn铁氧体的高频电磁特性,利用筛选得到的工艺制度及铁的配比关系,试制并探索了Nd203含量的变化对NiCuZn尖晶石软磁铁氧体性能影响的规律。对以稀蛋清(V蛋清:V去离子水=3:2)为复合络合剂,硝酸盐浓度为0.5mol/L,100℃/h于240℃-1h-440℃-2h-760℃-12h条件下制得的Ni1-xCuxFe1.96O4(x=0.4,0.5,0.7)及Ni1-xZnxFe1.96O4(x=0.4,0.5,0.7,0.75)铁氧体粉体XRD、粒度及磁滞回线的测试结果表明:蛋清法对制备单相的二元Ni1-xCuxFe1.96O4及Ni1-xZnxFe1.96O4铁氧体微细粉体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以配比分别为Ni0.6Cu0.4Fe1.96O4及Ni0.5Zn0.5Fe1.96O4得到的铁氧体粉体样品综合性能较好,平均晶粒度分别约为59.45nm、49.95nm,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29.63A·m2·kg-1、37.82A·m2·kg-1。在此基础上,对由蛋清途径制得的NiCuZn铁氧体粉体样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蛋清法对制备单相的三元NiCuZn铁氧体微细粉体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较佳制备工艺及成分配比条件为:240℃-1h-440℃-2h-760℃-12h,硝酸盐浓度控制在0.5mol/L,以稀蛋清为络合剂,700℃前100℃/h,700℃后50℃/h(慢速升温),且采用缺铁配比。此条件下得到的单相Nio.25Cuo.25Zno.5Fe1.9604铁氧体粉体平均晶粒为48.34nm,对应的D50=0.14μm, Ms=161.95A.m2.kg-1采用常规烧结法,对烧结得到的Ni1-xCuxFe1.9604.Ni1-xZnxFe1.9604及NiCuZn铁氧体陶瓷样品进行XRD、电阻率、磁频谱、SEM、密度和损耗角等测试分析。NiCu及NiZn铁氧体测试结果表明:Cu、Zn含量的变化对NiCu及NiZn铁氧体的电磁学性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综合对比,与粉体样品得到的结果一致,并且NiZn铁氧体较NiCu铁氧体在性能上有较为明显的提高。NiCuZn铁氧体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陶瓷制备工艺条件为:利用在稀蛋清条件下经760℃焙烧12h得到的Ni0.25Cu025-Zn0.5Fe19604铁氧体粉体,采用无预烧环节,慢速升温直接于950℃烧结3h。此条件下得到的NiCuZn铁氧体的磁导率最大可达到36.2。对掺杂得到的Ni0.25Cuo.25Zno.5Fe1.9604+xNd203(x=0,0.2%,0.4%,0.6%,0.8%)铁氧体粉体和陶瓷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Nd2O3的掺入会使基体出现铁与钕形成的第二相,且第二相衍射峰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适量的掺入有利于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增大晶粒不均匀性,提高孔隙率,以致有利于提高电阻率降低涡流损耗,但对高频下的磁导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降低了截止频率,此可能与生成的第二相有关。
陈世杰[5](2014)在《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平面磁结构的六角晶系铁氧体因具有比传统尖晶石型铁氧体高的多的截止频率和在高频下优良的磁性能而成为制作片式电感的理想材料。但叠层片式电感不仅要求铁氧体软磁材料具有优良的磁性能,而且要求其能够与银电极低温共烧(T≤950℃)。因此,实现平面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致密成为叠层片式电感高频应用的关键因素。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Ba2Co0.4Zn1.0Cu0.6Fei2O22)前驱体,并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L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E4991A射频阻抗/材料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共沉淀反应时间对粉体及烧结样品的粒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沉淀反应时间为90h时,得到的前驱体粉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μm。在900℃烧结后能够得到较纯相的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超过95%,频率为1GHz时,起始磁导率μi≈3.7,品质因数Q≈5.8,共振频率>2.5GHZ,截止频率在3GHz左右。将共沉淀反应时间为90h的前驱物微粉在不同煅烧温度(850~950℃)和烧结温度下(900~950℃)进行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850℃煅烧,950℃烧结后得到的样品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频率为100MHz时,起始磁导率μi≈3.65,品质因数Q≈132。片状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dr≈94%。样品在30MHz频率时的介电常数ε’≈7.12,介电损耗tan6的值在10-3数量级,1MHz频率时样品的直流电阻率PIMHz≈5.53×105Ω·mm。实验中发现前驱体干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团聚现象,为了抑制团聚,采用不同的洗涤制度对前驱体浆料进行处理,研究发现,用SDBS溶液对沉淀进行洗涤虽然可以抑制粉体在洗涤和干燥过程中的团聚,但其引入的杂质离子会对Y相的形成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而在前驱体浆料干燥前,采用无水乙醇置换颗粒表面的蒸馏水,可以抑制粉体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提高粉体的分散性,使干燥后的粉体均匀细小,并大大减小前驱体粉体研磨、过筛的难度,对样品最终的电磁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且不会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
章庆科[6](2014)在《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低温烧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逐渐趋向于微型化、片式化。目前主流的发展方向是把电阻、电容、电感与作为内电极材料的Ag进行低温共烧做成具有“独石”结构的多层片式元器件。在电子技术向高频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尖晶石结构Ni-Cu-Zn铁氧体因损耗过大已经不能满足其作为电感材料在甚高频段应用的需求。而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由于其结构决定的磁晶各向异性,在甚高频段具有较高的起始磁导率,高截止频率,高品质因数,高热稳定性,低的磁损耗和低的介电损耗,使其有望成为多层片式电感的理想材料。本论文采用传统的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固相反应法制备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对于影响其低温烧结的配方,工艺和掺杂做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主要内容为:1.研究了离子掺杂对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低温烧结电磁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Cu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将会逐渐增加,烧结密度逐渐降低。起始磁导率总体随Cu含量增加而增加。但随着Cu含量的增加,其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起损耗的突然大幅度增加。起始磁导率总体随Zn含量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Zn含量会导致截止频率降低。综合各方面参数考虑最佳配方为Ba2Co0.2Zn0.9Cu0.9Fe12O22,烧结温度为900℃。2.为了降低烧结温度,提高烧结致密性,研究了烧结助剂的影响。研究发现Bi2O3对磁导率变化影响不大,Bi2O3含量为2.5wt%时介电常数最小,此时介电损耗和磁损耗都低于10-2满足研究需求。200 MHz时磁导率为7.98,介电常数为14.10,磁损耗1.28×10-2,介电损耗5.91×10-3。3.为了降低烧结助剂的含量,研究了BBSZ(Bi2O3-H3BO3-SiO2-ZnO)取代Bi2O3掺杂。研究发现掺杂0.8wt%的BBSZ就可以进一步降低烧结温度至860℃,较掺杂Bi2O3时,产品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均有上升。
杨锴[7](2013)在《基于LTCC工艺的叠层片式功分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Co2Z型铁氧体材料是一种在高频下具有高磁导率、高截止频率、低损耗和高温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的材料,成为高频片式器件理想的基板材料。而掺入Sr2+离子之后,其高频性能将大大提高,本文研究的体系便是Co2Z型钡锶铁氧体材料。首先是研究固相法制备工艺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改变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气氛等参数,并对样品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预烧温度为1270℃,最佳烧结温度为1240℃,烧结气氛选择氧气为宜。为了实现Co2Z型铁氧体材料与先进的LTCC封装技术相结合,本文对该材料低温烧结工艺进行了研究,分别使用化学法和固相氧化物掺杂法制备材料,对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单独使用化学法无法将Co2Z材料的烧结温度降到900℃,而使用低熔点氧化物掺杂可有效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最终使用复合掺杂4%Bi2O3、2%CuO和1%V2O5时,材料可在900℃烧结并且性能优良,此时物相较纯,晶粒均匀细小,起始磁导率为3.5左右。最后基于该材料设计高频片式电感和片式Wilkinson二等分功分器,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建立模型,对片式电感和功分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类材料设计制备的片式电感比陶瓷材料具有更高的电感量,在1GHz时单匝线圈的电感量为7.5nH。对功分器的设计表明,在中心频率1GHz,带宽为200MHz范围内,器件性能较优,插入损耗小于3.5dB,隔离度和回波损耗都大于20dB,这表明了利用Co2Z型铁氧体材料设计制备片式Wilkinson功分器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陈文国[8](2011)在《低温烧结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由于其结构上的各向异性,使其在甚高频段(300~800MHz)应用时具有高起始磁导率、高品质因素和高的截止频率等优良磁性能,是制备片式电感的首选材料。目前,片式电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叠层片式电感,其关键技术在于寻找能够与导体共烧的低烧(Ts~900℃)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体前驱体,首先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改变单因素法优化实验条件,对影响前驱体沉淀颗粒的关键工艺条件pH值、温度(T)、搅拌速率(R)、盐溶液流速(V)、碳酸根离子浓度以及分散剂SDBS的浓度优化。通过LPS(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沉淀颗粒的粒度分布,可知,实验条件为:pH=10.50, T=50℃, R=300rpm, V=0.35ml/min, SDBS=0.3~1.0g/L时,粒度分布范围2.28-4.47μm, D50=3.0μm;将前驱体粉体在900℃煅烧后压制成磁环在1000℃烧结,使用XRD分析SDBS浓度对铁氧体物相的影响,表明SDBS浓度以0.3g/L为宜,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HP4291A型阻抗分析仪测量磁滞回线和磁频谱表征铁氧体磁性能可以看出,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铁氧体磁性能优良,实验条件为:pH=10.50, T=50℃, R=300rpm, V=0.35ml/min, SBDS=0.3g/L。磁滞回线参数为:σs≈29.72A·m2·kg-1,Hc≈4.11/kA·m-1,σr≈7.74A·m2·kg-1,频率特性良好,在100MHz频率下,μi≈9,Q≈18。将前驱体在600~1050℃下煅烧后在1000℃下烧结,对所有样品测试XRD图谱,结合TG-DTA曲线和扫描电镜照片(SEM)分析样品在各温度下煅烧后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变化,揭示了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形成及其晶体结构转变规律,表明样品在较低的温度(900℃)下煅烧后能形成纯相的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并且指出了其晶体结构的转变过程;磁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磁性能,样品的比比饱和磁化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应磁环的起始磁导率先降低后增大,当T=900℃时,σs≈17.262A·m2·kg-1, Hc≈5.146kA·m-1,在100MHz频率下μi≈3.7,Q≈13.4。为实现铁氧体的低温烧结致密,对煅烧后的粉体添加助烧剂Bi2O3,添加量为0.5wt%、1.0wt%、1.5wt%、2.0wt%,将添加不同量助烧剂的铁氧体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并使用排水法测试磁体相对密度,烧结温度为800℃、850℃、900℃、950℃,结果显示,添加1.0wt%的Bi2O3的样品在900℃×4h烧结后能实现铁氧体低温烧结致密,相对密度达到95%,测试磁频谱表征磁性能可知:μi≈10,Q≈13。
唐英明,贾利军,张怀武,殷水明,李涛[9](2010)在《超高频用Z型六角铁氧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文中认为综述了近年来超高频用Z型六角铁氧体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Z型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及其应用。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的低温烧结Z型六角铁氧材料的磁导率较低(24),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的磁导率一般在58,但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并从应用的角度对Z型六角铁氧体电磁性能的改善途径进行了总结。
唐英明,薛刚,罗俊,贾利军,张怀武[10](2010)在《Sr2+取代对Z型六角铁氧体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Z型六角铁氧体(Ba1-xSrx)3Co2Fe24O41材料。研究了Sr2+取代对Z型六角铁氧体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2+取代量x≤0.5时,随着取代量的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和烧结密度增加,1200℃烧结时,材料的起始磁导率从x=0的4.8增加到x=0.5的16.5,同时矫顽力减小;进一步增加取代量时,材料的起始磁导率下降,并且其矫顽力增大。x=0.5时,材料具备高的磁导率(1250℃烧结时为17)、较高的截止频率fr和磁品质因数Q,以及较低的矫顽力Hc。
二、甚高频片式电感用低温烧结平面六角软磁铁氧体的电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甚高频片式电感用低温烧结平面六角软磁铁氧体的电磁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取向六角铁氧体的制备以及自偏置旋磁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意义以及背景 |
1.3 六角铁氧体的研究和应用历史概述 |
1.3.1 六角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
1.3.2 六角铁氧体的基本性质 |
1.4 单轴六角铁氧体的研究情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六角铁氧体合成工艺与表征测试手段 |
2.1 氧化物法简介 |
2.2 样品分析及表征方法 |
2.2.1 X射线衍射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2.3 振动样品磁强计 |
2.2.4 铁磁共振线宽与微波介电常数测试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温烧结M型钡铁氧体的制备与研究 |
3.1 引言 |
3.2 低温烧结Ba(CoTi)_(1.5)Fe_9O_(19)铁氧体的制备与研究 |
3.2.1 BBSZ含量对Ba(CoTi)_(1.5)Fe_9O_(19)铁氧体物相的影响 |
3.2.2 BBSZ含量对Ba(CoTi)_(1.5)Fe_9O_(19)微观形貌的影响 |
3.2.3 BBSZ含量对Ba(CoTi)_(1.5)Fe_9O_(19)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
3.2.4 BBSZ含量对Ba(CoTi)_(1.5)Fe_9O_(19)铁氧体复数磁导率的影响 |
3.3 高能球磨对低温烧结M型钡铁氧体性能影响 |
3.3.1 对物相和密度以及收缩率的影响 |
3.3.2 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
3.3.3 对磁性能的影响 |
3.3.4 对磁导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离子掺杂以及取向M型钡铁氧体制备 |
4.1 引言 |
4.2 Hf~(4+)离子取代M型钡铁氧体的制备与研究 |
4.2.1 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 |
4.2.2 Hf~(4+)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相结构的影响 |
4.2.3 Hf~(4+)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微观形貌的影响 |
4.2.4 Hf~(4+)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
4.2.5 Hf~(4+)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介电性能的影响 |
4.3 Sc~(3+)离子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性能影响研究 |
4.3.1 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 |
4.3.2 Sc~(3+)离子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相结构的影响 |
4.3.3 Sc~(3+)离子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微观形貌的影响 |
4.3.4 Sc~(3+)离子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
4.4 Sc~(3+)离子掺杂取向钡铁氧体的制备研究及测试表征 |
4.4.1 Sc~(3+)掺杂对取向M型钡铁氧体相结构的影响 |
4.4.2 Sc~(3+)离子掺杂对取向M型钡铁氧体微观形貌的影响 |
4.4.3 Sc~(3+)离子掺杂对取向M型钡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
4.5 Sc~(3+)离子掺杂取向M型钡铁氧体的性能优化研究 |
4.5.1 制备工艺与表征手段 |
4.5.2 球磨浆料粒径分布 |
4.5.3 相结构 |
4.5.4 微观形貌 |
4.5.5 磁性能 |
4.6 添加剂对取向Sc~(3+)离子掺杂M型钡铁氧体性能影响研究 |
4.6.1 添加剂对取向BaSc_(0.5)Fe_(11.5)O_(19) 铁氧体的性能影响 |
4.6.2 添加剂对取向BaSc_(0.2)Fe_(11.8)O_(19) 铁氧体的性能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取向Zn_2W六角铁氧体的制备及自偏置环行器设计制作 |
5.1 引言 |
5.2 取向Zn_2W六角钡铁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5.2.1 Zn_2W六角钡铁氧体预烧粉料的制备研究 |
5.2.2 取向Zn_2W六角钡铁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5.3 Ka波段自偏置环行器设计与仿真 |
5.3.1 自偏置三角结微带环形器设计原理 |
5.3.2 Ka波段自偏置三角结环行器设计 |
5.3.3 环行器实物制作与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6.3 有待深入解决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绿色无线信息技术中的微波无源元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陶瓷无源元件对信息系统能耗和辐射影响的分析及其对策 |
2 研究实例 |
2.1 高性能微波片式电感器 |
2.2 高性能微波片式抗EMI元件 |
2.3 基于超低损耗低温共烧陶瓷(LTCC)介质的高性能无源集成微波器件 |
2.4 基于超常介质概念无源集成结构单元设计 |
3 结论 |
(3)NiCuZn和CuZnTi铁氧体的温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软磁材料研究进展和应用 |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特点 |
2.2 尖晶石型铁氧体 |
2.3 软磁铁氧体主要性能指标 |
2.4 软磁铁氧体的温度特性 |
2.5 氧化物法制备NiCuZn铁氧体工艺流程 |
2.6 铁氧体结构分析和性能表征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3 NiCuZn铁氧体温度特性的研究 |
3.1 主配方对NiCuZn铁氧体温度特性的研究 |
3.2 添加剂对NiCuZn铁氧体温度特性的研究 |
3.3 烧结温度对NiCuZn铁氧体温度特性的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CuZnTi铁氧体温度特性研究 |
4.1 主配方对CuZnTi铁氧体温度特性的研究 |
4.2 工艺参数对CuZnTi铁氧体温度特性的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蛋清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纳米粉体及陶瓷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磁性材料简介 |
1.2 铁氧体磁性材料 |
1.2.1 铁氧体的概念 |
1.2.2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
1.2.3 铁氧体晶体结构 |
1.3 NiCuZn软磁铁氧体材料 |
1.3.1 磁性来源及亚铁磁性 |
1.3.2 NiCuZn铁氧体主要性能参数 |
1.3.3 NiCuZn铁氧体微细粉体常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
1.3.4 蛋清法制备NiCuZn铁氧体微细粉体最新进展 |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 实验方法及工艺过程 |
2.2.1 实验方案设计 |
2.2.2 实验制备工艺流程 |
2.3 实验粉体及陶瓷样品汇总表 |
2.3.1 粉体样品汇总表 |
2.3.2 陶瓷样品汇总表 |
2.4 宏观性能测试分析与表征 |
2.4.1 粒度测试 |
2.4.2 密度测试 |
2.4.3 磁滞回线测试 |
2.4.4 电阻率及介电常数测试 |
2.4.5 磁频谱测试 |
2.5 微观性能测试分析与表征 |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三章 蛋清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纳米粉体工艺研究 |
3.1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
3.1.1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XRD测试与分析 |
3.1.2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粒度测试与分析 |
3.1.3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磁滞回线测试与分析 |
3.2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
3.2.1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XRD测试与分析 |
3.2.2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粒度测试与分析 |
3.2.3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粉体样品磁滞回线测试与分析 |
3.3 蛋清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纳米粉体工艺分析 |
3.3.1 NiCuZn铁氧体粉体样品XRD测试分析与讨论 |
3.3.2 NiCuZn铁氧体粉体样品粒度测试分析与讨论 |
3.3.3 NiCuZn铁氧体粉体样品磁滞回线测试分析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i-Cu-Zn铁氧体陶瓷材料蛋清途径制备工艺研究 |
4.1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
4.1.1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XRD测试与分析 |
4.1.2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电阻率测试与分析 |
4.1.3 Ni_(1-x)C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磁导率测试与分析 |
4.2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
4.2.1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XRD测试与分析 |
4.2.2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电阻率测试与分析 |
4.2.3 Ni_(1-x)Zu_xFe_(1.96)O_4铁氧体陶瓷样品磁导率测试与分析 |
4.3 NiCuZn铁氧体陶瓷材料烧结工艺探索阶段实验分析与讨论 |
4.3.1 探索阶段NiCuZn铁氧体陶瓷样品XRD测试与分析 |
4.3.2 探索阶段NiCuZn铁氧体陶瓷样品电阻率测试与分析 |
4.3.3 探索阶段NiCuZn铁氧体陶瓷样品磁导率测试与分析 |
4.4 调整工艺后NiCuZn铁氧体陶瓷材料实验分析与讨论 |
4.4.1 纯稀蛋清途径烧结得到的NiCuZn铁氧体性能测试 |
4.4.2 不同烧结温度及时间得到的NiCuZn铁氧体性能测试 |
4.4.3 不同升温速率及配比得到的NiCuZn铁氧体性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试制并探索Nd_2O_3含量对NiCu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
5.1 不同掺量Ni_(0.25)Cu_(0.25)Zn_(0.5)Fe_(1.96)O_4铁氧体XRD测试与分析 |
5.2 不同掺量Ni_(0.25)Cu_(0.25)Zn_(0.5)Fe_(1.96)O_4铁氧体磁滞回线测试与分析 |
5.3 不同掺量Ni_(0.25)Cu_(0.25)Zn_(0.5)Fe_(1.96)O_4铁氧体电阻率测试与分析 |
5.4 不同掺量Ni_(0.25)Cu_(0.25)Zn_(0.5)Fe_(1.96)O_4铁氧体磁导率测试与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铁氧体材料概述 |
1.2.1 铁氧体材料分类 |
1.2.2 软磁铁氧体磁性的产生机理 |
1.2.4 铁氧体的交换与超交换作用 |
1.3 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化学组成及晶体结构 |
1.4 表征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基本电磁参数 |
1.4.1 磁滞回线 |
1.4.2 磁导率 |
1.4.3 磁损耗 |
1.4.4 截止频率 |
1.5 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
1.5.1 固相球磨法 |
1.5.2 溶胶-凝胶法 |
1.5.3 水热合成法 |
1.5.4 化学共沉淀法 |
1.5.5 微乳液法 |
1.5.6 自蔓延燃烧合成法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2 实验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工艺流程及性能测试方法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2.2 主要实验设备 |
2.3 实验工艺流程 |
2.3.1 沉淀结晶理论基础 |
2.3.2 实验设计及流程 |
2.4 性能检测手段 |
2.4.1 样品成分及晶体结构分析(XRD) |
2.4.2 激光粒度分析(LPS) |
2.4.3 扫描电镜分析(SEM) |
2.4.4 磁滞回线测试(VSM) |
2.4.5 磁频谱与介频谱测试 |
2.4.6 样品密度测定 |
第三章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合成 |
3.1 反应时间对前驱体粒度的影响 |
3.2 反应时间对粉体形貌的影响 |
3.3 反应时间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
3.4 反应时间对磁性能的影响 |
3.5 反应时间对电性能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热处理制度 |
4.1 前驱体性能表征 |
4.2 晶体结构分析 |
4.3 煅烧烧结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
4.4 煅烧烧结温度对电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洗涤制度 |
5.1 团聚的产生 |
5.2 团聚的控制 |
5.2.1 引入分散剂 |
5.2.2 有机溶剂洗涤 |
5.3 洗涤制度对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
5.3.1 不同洗涤制度洗涤效果比较 |
5.3.2 洗涤制度对前驱体浆料粒度的影响 |
5.3.3 洗涤制度对烘干后样品形貌的影响 |
5.3.4 洗涤制度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
5.3.5 洗涤制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
5.3.6 洗涤制度对电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6)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低温烧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软磁铁氧体材料简介 |
1.3 平面六角晶系软磁铁氧体材料 |
1.4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化学组成 |
2.2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
2.3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磁性来源 |
2.4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磁化机制 |
2.5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主要性能参数 |
2.5.1 磁滞回线 |
2.5.2 起始磁导率 |
2.5.3 复数磁导率 |
2.5.4 磁损耗与品质因数 |
2.5.5 磁晶各向异性常数 |
2.5.6 介电常数 |
2.5.7 截止频率 |
2.5.8 磁导率温度系数、减落、老化系数与居里温度 |
2.6 影响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性能的因素 |
2.6.1 离子取代 |
2.6.2 掺杂 |
2.6.3 制备工艺 |
2.7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主要制备方法 |
2.8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低温烧结方法 |
第三章 实验方案、工艺流程与设备 |
3.1 实验方案 |
3.2 工艺流程 |
3.3 主要原料及工艺设备 |
3.4 产品的测试分析设备 |
3.4.1 成分、物相及晶体结构分析 |
3.4.2 密度测试 |
3.4.3 显微结构的分析 |
3.4.4 电磁性能测试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配方中CU含量的影响 |
4.1.1 Cu含量对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4.1.2 Cu含量对致密度的影响 |
4.1.3 Cu含量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
4.2 配方中ZN含量的影响 |
4.2.1 Zn含量对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4.2.2 Zn含量对致密度的影响 |
4.2.3 Zn含量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
4.3 BI2O3掺杂的影响 |
4.3.1 Bi2O3掺杂对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4.3.2 Bi2O3掺杂对致密度的影响 |
4.3.3 Bi2O3掺杂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
4.4 BBSZ掺杂的影响 |
4.4.1 BBSZ掺杂对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4.4.2 BBSZ掺杂对致密度的影响 |
4.4.3 BBSZ掺杂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LTCC工艺的叠层片式功分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Wilkinson 功分器的发展现状 |
1.3 LTCC 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 LTCC 材料的发展现状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O_2Z 材料理论基础及制备工艺介绍 |
2.1 软磁铁氧体材料简介 |
2.2 CO_2Z 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 |
2.2.1 起始磁导率 |
2.2.2 品质因数 |
2.2.3 截止频率 |
2.3 铁氧体的制备工艺 |
2.3.1 固相球磨法 |
2.3.2 溶胶凝胶法 |
2.4 CO_2Z 六角铁氧体材料的掺杂改性 |
第三章 CO_2Z 型钡锶铁氧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预烧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
3.2.1 预烧温度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
3.2.2 预烧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
3.3 烧结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
3.3.1 烧结温度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
3.3.2 烧结温度对磁性能的研究 |
3.4 烧结气氛对材料的影响 |
3.4.1 烧结气氛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
3.4.2 烧结气氛对磁性能的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O_2Z 型钡锶铁氧体的低温烧结工艺研究 |
4.1 引言 |
4.2 溶胶凝胶法制备 CO_2Z 型钡锶铁氧体材料 |
4.2.1 材料的制备与测试 |
4.2.2 相成分及微观形貌分析 |
4.2.3 磁性能分析 |
4.2.4 小结 |
4.3 低熔点氧化物掺杂 |
4.3.1 掺杂 Bi2O3对材料的影响 |
4.3.2 掺杂 CuO 对材料的影响 |
4.3.3 掺杂 V2O5对材料的影响 |
4.3.4 复合掺杂对材料的影响 |
4.3.5 小结 |
第五章 高频电感及 WILKINSON 功分器的设计与研究 |
5.1 引言 |
5.2 高频片式电感的设计与研究 |
5.2.1 高频片式电感简介 |
5.2.2 高频片式电感的理论计算 |
5.2.3 高频片式电感的仿真设计 |
5.3 叠层片式 WILKINSON 功分器的设计与研究 |
5.3.1 叠层片式 Wilkinson 功分器简介 |
5.3.2 Wilkinson 功分器的指标参数 |
5.3.3 Wilkinson 功分器的仿真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低温烧结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铁氧体材料简介 |
1.2.1 铁氧体材料分类 |
1.2.2 软磁铁氧体的磁性来源 |
1.2.3 软磁铁氧体的磁化机制 |
1.2.4 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和反铁磁性 |
1.2.5 交换作用与超交换作用 |
1.3 平面六角结构铁氧体材料 |
1.3.1 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化学组成 |
1.3.2 六角晶系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
1.4 表征Y型六角铁氧体的主要磁性参数 |
1.4.1 磁滞回线 |
1.4.2 起始磁导率和共振频率 |
1.4.3 软磁铁氧体的损耗 |
1.4.4 六角晶系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 |
1.5 六角晶系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
1.5.1 固相球磨法 |
1.5.2 自蔓延合成法 |
1.5.3 溶胶-凝胶法 |
1.5.4 水热合成法 |
1.5.5 微乳液法 |
1.5.6 化学共沉淀法 |
1.6 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
1.7 Y型铁氧体的低温烧结 |
1.8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8.1 本研究的意义 |
1.8.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设计、工艺流程及分析测试 |
2.1 主要实验原料及实验 |
2.2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 |
2.3 实验设计及工艺流程 |
2.3.1 实验设计 |
2.3.2 工艺流程 |
2.4 材料性能分析测试 |
2.4.1 样品成分及晶体结构分析 |
2.4.2 激光粒度分析 |
2.4.3 磁滞回线测试 |
2.4.4 磁体相对密度测定 |
2.4.5 显微结构观察(SEM) |
2.4.6 磁频谱测量 |
2.4.7 前驱体热重分析 |
第三章 共沉淀法合成Co_2Y铁氧体的工艺条件及其磁性能 |
3.1 共沉淀过程的结晶化学原理及影响因素 |
3.1.1 共沉淀过程的结晶化学原理 |
3.1.2 晶体生长速率和生长形态的影响因素 |
3.1.3 共沉淀颗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
3.2 前驱体粉体表征 |
3.3 共沉淀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 |
3.3.1 流速和搅拌强度 |
3.3.2 pH值和温度 |
3.3.3 流速、搅拌强度、pH及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
3.4 CO_3~(2-)浓度分析 |
3.4.1 CO_3~(2-)浓度对前驱体粒度的影响 |
3.4.2 CO_3~(2-)浓度对前驱体成分的影响 |
3.4.3 CO_3~(2-)浓度对Y相晶体结构的影响 |
3.4.4 CO_3~(2-)对磁性能的影响 |
3.5 分散剂(SDBS)用量确定 |
3.5.1 分散剂对粉体粒度的影响 |
3.5.2 分散剂对Y相晶体结构的影响 |
3.5.3 分散剂浓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处理温度对Co_2Y铁氧体显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
4.1 预烧过程分析 |
4.1.1 热重分析 |
4.1.2 晶体结构(XRD)分析 |
4.1.3 显微结构(SEM)分析 |
4.3 预烧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 |
4.3.1 预烧温度与磁滞回线 |
4.3.2 预烧温度对磁导率的影响 |
4.4 烧结温度对磁导率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i_2O_3掺杂Co_2Y铁氧体的低温烧结性能研究 |
5.1 铁氧体材料的低温烧结 |
5.1.1 制备叠层片式电感对软磁材料的要求 |
5.1.2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技术 |
5.2 Bi_2O_3含量对磁性能的影响 |
5.2.1 Bi_2O_3含量对磁导率的影响 |
5.2.2 Bi_2O_3含量对磁损耗的影响 |
5.3 Bi_2O_3含量对介电性能的影响 |
5.3.1 Bi_2O_3含量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
5.3.2 Bi_2O_3含量对介电损耗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9)超高频用Z型六角铁氧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低温烧结Z型六角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及其进展 |
2.1 固相反应法 |
2.2 软化学法 |
3 Z型六角铁氧体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 |
3.1 起始磁导率的提高 |
3.2 品质因数Q值的提高 |
3.3 介电常数的降低 |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0)Sr2+取代对Z型六角铁氧体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方法 |
2.1 制备工艺 |
2.2 测试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 |
四、甚高频片式电感用低温烧结平面六角软磁铁氧体的电磁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取向六角铁氧体的制备以及自偏置旋磁器件研究[D]. 王雨.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绿色无线信息技术中的微波无源元件[J]. 周济,李勃,李龙土. 电子科学技术, 2015(03)
- [3]NiCuZn和CuZnTi铁氧体的温度特性研究[D]. 吴雨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4]蛋清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纳米粉体及陶瓷材料研究[D]. 王磊.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5]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低温烧结及其性能研究[D]. 陈世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6]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低温烧结的研究[D]. 章庆科.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基于LTCC工艺的叠层片式功分器的设计与研究[D]. 杨锴.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低温烧结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陈文国.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9]超高频用Z型六角铁氧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 唐英明,贾利军,张怀武,殷水明,李涛.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0(06)
- [10]Sr2+取代对Z型六角铁氧体性能的影响[J]. 唐英明,薛刚,罗俊,贾利军,张怀武.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