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将出版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韩秋慧[1](2019)在《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实证研究 ——以吉林省D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会学习是人们对21世纪教育所达成的一个普遍共识,而教会学生学习则是新时代下所有教育工作中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随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更是直接强调,“一方面,教师要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由此可见,策略教学已然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然选择。然而,目前初中生“英语学习不得法”现象普遍存在,这里固然有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有限的原因,但众多的研究均表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学习策略指导则是主要原因。1998年至今的20余年来,我国学者就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的焦点多集中于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影响因素、与成绩的相关性以及培养措施等,而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模式及策略培养成效的历时研究等问题却亟待探讨并予以解决。鉴于此,基于上述时代、政策、现实以及学术等四大背景下,本研究以“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实证研究”为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及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测查了吉林省D中学183名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策略选择与使用的成因,并对41名被试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以期通过该研究完成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模式的建构,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完成策略培养成效的历时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D中学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水平一般;2.策略培训能够提高被试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及英语学习水平;3.专题讲座能够有效提高被试英语记忆策略的运用水平;4.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被试英语元认知策略及社交策略的运用水平,但对补偿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效果一般;5.融入策略内容的课堂教学及校外培训能够有效提高被试英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水平;6.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内容的内化不能一蹴而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八点建议:1.积极强化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学习策略培训意识渗透;2.全面优化初中英语教师职前英语教育课程体系;3.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师职后学习策略培训能力提升;4.丰富融入策略知识的多元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5.实践多路径相结合的个性化初中英语学习策略培训;6.构建基于智能化网络的初中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平台;7.建立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专业化测评体系;8.开发并实施初中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特色化校本课程。
冯红梅[2](2018)在《新时期汉语词素的发展变化研究》文中认为词素是一种音义结合体,是词的构成单位。作为造词构词的材料,词素不直接参与交际,因而与其他语言符号相比,词素要相对稳定,但也绝不是静止不变的。作为一级独立的语言单位,词素本身也自成系统,也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密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可以说,社会的诸多方面都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受此影响,新时期的词素系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素的产生和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这两种情形。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梳理了“词素”的相关研究,包括术语名称的选择、词素的界定、词素的分类以及词素的表义关系等。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考察新时期的新生词素。本章主要从来源方面分析。从来源看,新词素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外语的外源性词素,少数是来自共同语和方言的自源性词素。其中外源性词素从引入方式区分,又可分为音译词素和借形词素两大类,音译词素大多来自西方语言,借形词素主要指日源汉字词素和西文字母词素。共同语系统内新生的词素以合成词素为主,单纯词素屈指可数,并且几乎都是首先在网络上产生和使用;方言词素主要来自北京话和闽粤方言。总体来看,与现代汉语的其他阶段相比,新时期新生词素的数量更多,类型也更为丰富。第三章探讨新时期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重点为词素新义的产生。新时期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主要包括意义的丰富和深化、意义的扩大、义项的增加等类型,其中新义项的增加最为突出。新增的义项可以从性质、来源、衍生方式等诸多不同角度来观察。从性质来看,新增义项包括成词词素义和非词词素义两类。就来源而言,新义有的是在共同语系统内部自发生成,有的是从外语或方言中借用而来,还有的是受网络影响而产生。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对词素新义的生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是新时期词素意义发展演变的一个显着特点。从衍生方式来考察,新义衍生的方式主要为隐喻、转喻和横向合并,不同方式有时单独起作用,有时也会共同起作用。除词汇意义外,语法语义和色彩意义在新时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来看,由于自身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新时期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更好地体现了语言的渐变性特点;另一方面,这一时期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又表现出了 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比如新义项的增加要比以往更为突出。第四章从构式压制视角来考察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广泛参与造词构词是词素意义演变的基本前提,而广泛造词的一种常见方式就是创造性类推。创造性类推不但使得词汇系统增加大量新成员,而且伴随词族成员的增多,共同词素的组合方式和表义范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从而为词素产生新义创造机会。不过,新义能否顺利生成,往往要取决于造词中的构式压制。以定中构式为例,其语义模式为“提示特征+事物类”,造词过程中当构词词素不符合这一语义模式时,构式压制便会发挥作用,词素本身也会积极调整自身的属性,在构式和词素双向互动的合力机制下,新词得以顺利产生,词素的意义也相应发生某种改变。从作用对象来看,定中构式主要是对中心成分施压,当然也不排除对修饰成分进行压制。就压制结果而言,有的是临时性“压服”,有的是稳定性“压成”;有些是使得词素的词汇意义发生变化,有些不但使词汇意义变化,还会使语法意义发生改变。第五章探讨词素和词以及词素义和词义在动态发展中的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从产生源头来看,词素的产生都不能脱离词,语言中不会孤立地产生词素。当然,词和词素毕竟是不同层面的两级语言单位,两者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新词产生,未必产生新词素;旧词消亡,词素未必随之消亡。在意义的发展演变方面,词义由词素义构成,词素义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词义,两者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同步的;而与生俱来的性质和功能的差异又导致它们的发展演变各有自己的轨迹,呈现出一定的非同步性。就新时期而言,伴随新词的大量产生,词素系统也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新成员。在意义演变方面,新时期词素意义演变的主要类型为义项的增加,由于这一时期词义的发展演变也主要表现为义项的增加,因而两者的变化有时会体现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
王雪[3](2014)在《密苏里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汉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与日俱增,美国高校也为吸纳更多中国优秀的学子,纷纷与中国高校展开合作。因此,了解美国名校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及课程要求等情况,是决定能否与之进行合作的必备前提之一。河北联合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早有合作办学意向,本次翻译实践选取密苏里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务系统作为翻译对象,旨在为河北联合大学更好地了解该校研究生教育的具体情况,确定开展合作办学的可行性,提供汉译版本参考。同时,为广大有意赴美留学的学子提供信息查阅的平台以及更多的参考与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源文本系信息功能性文本,可更多地遵循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在翻译时采用一种流畅的译文,使得原语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异化的翻译表达则可更多地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和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翻译实践将归化异化理论结合作为理论指导,力求使译文被中国读者接受的同时,又能保留原作的风貌。在该理论指导下,翻译实践报告结合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翻译理论的运用,解决了翻译实践中字词、句段如专有名词的处理、代词的运用、一词多义的处理、主语的选择、主被动语态的转换及长难句的处理等难点。通过翻译实践,可以看出翻译工作开展之前的专业背景体系的建立和补充,深厚的翻译理论基础的掌握以及娴熟的翻译技能的运用等均对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叶元[4](2011)在《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障碍学生是一个异质而多样的群体,其显着差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及其相关服务的不可或缺。通过提供相关服务满足特殊需求,促进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普遍经验。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相关服务需求凸显,呼声强烈,迫切需要在提高认识、加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服务政策,推进实践进程。美国自1975年首次在特殊教育立法中提出相关服务以来,特殊教育相关服务已实施30多年,其经验与教训均可成为我国推进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重要资源。在美国特殊教育法律中,相关服务是指为了帮助障碍学生从教育中受益,依据障碍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和支持性服务。障碍学生多样的特殊性以及自然蕴含着的特殊教育需求构成了特殊教育及其相关服务的依据,决定了相关服务对于障碍学生实质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美国特殊教育法律演变为线索,追溯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发展进程,以教育平等以及残疾人受教育权特别保护的法理为理论基础,借鉴Neil Gilbert和Paul Terreil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服务享有者、服务提供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经费等方面呈现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大体框架与主要内容,评析其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现状,提出应在我国特殊教育立法中引入“相关服务”概念,明确相关服务享有者的资格,确定相关服务内容及其标准,加强相关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团队合作服务模式研究,加大相关服务经费投入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与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受教育权,满足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特殊教育质量的期待。
Dr.David Jiang[5](2004)在《听力设备校准和听觉延迟反馈》文中研究指明
董秀华[6](2004)在《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入世,国门更加宽敞地打开了,国内相对封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局面将逐步被打破,劳动力将在开放的国际大市场中流动,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服务贸易将逐步繁荣。按照国际惯例,专业人员出国深造或开展业务应持有经过专业认证的本国学位和经过注册的本国专业资格,而本国的高校专业认证和专业人员注册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还要得到对方国家的认可。这样才能保证得到便捷、平等、无歧视的对待。目前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组织设置、制度厘定等方面都还缺乏与国际惯例对接的平台,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界的实践活动目前仍处于一种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和孤立的不利境地。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计划经济已经转向了市场经济,并正在走向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市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随之出现的许多新的规律、特点,需要不断深入地分析、研究、探索、改革。尤其是当前集中出现的就业难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同时也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从制度的视角切入,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联系最为紧密的结合点——“专业”和“专业人才”问题入手,首先对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有着百余年历史、利用市场机制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知识含量也较高的专业的从业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做法展开论述,进而对确保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符合专业组织预设的合格标准的专业认证制度进行分析。作为两种制度的中介和两个研究专题之间的过渡,本研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即专业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予以了梳理。研究最后结合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创新的理论和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相关制度建设的现实,对我国实施市场准人和专业认证制度创新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将市场准入制度与专业认证制度统筹考虑;政府、专业界和高校在制度创新中协同配合;在制度创新中突出国际化要素。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了20多年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与社会最紧密的结合点—“专业”问题上的研究几乎没什么文献积累。本研究选取了这样一个巫待开发的“矿藏丰富的高价位新区”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 2、在我国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市场准人和高校专业认证,往往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几乎没有人对两者的关系做出阐述,相关制度安排中也缺乏对两者关系的关照。本研究追根溯源,对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深入、透彻的分析,并明确提出对两种制度的安排予以统筹考虑的建议。 3、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高等教育评估和近年来如火如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研究和实践中,对专业认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对专业认证专题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研究的内容,并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坐标。 4、本研究以当前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从制度层面人手,结合专业市场准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高等教育评估等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专业社会学、制度经济学、高等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理论,运用历史与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市场准人和专业认证制度进行立体多维的分析,基本上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的初衷。
蒋涛[7](2002)在《即将出版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简介》文中研究表明
二、即将出版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即将出版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实证研究 ——以吉林省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 人本主义理论 |
2.3 信息加工理论 |
2.4 二语习得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2 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总体水平的调查结果 |
3.3 记忆策略使用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3.4 认知策略使用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3.5 补偿策略使用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3.6 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3.7 情感策略使用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3.8 社交策略使用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2 英语学习策略培训计划的制定 |
4.3 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实验操作 |
4.4 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结果与成效分析 |
4.5 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历时研究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第六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1 研究局限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访谈提纲(学生用) |
附录D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访谈提纲(教师用) |
附录E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课堂观察表 |
附录F 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实验的相关材料 |
(2)新时期汉语词素的发展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汉语词素的研究概况 |
一 术语名称的选择 |
二 词素的界定 |
三 词素的分类 |
四 词素的表义关系 |
第二节 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时期的新生词素 |
第一节 外源性词素 |
一 外源音译词素 |
二 外源借形词素 |
第二节 自源性词素 |
一 共同语内部的新生词素 |
二 来自方言的新生词素 |
第三节 新时期新生词素的特点 |
一 外源词素语源的多样性 |
二 外源词素吸收方式的丰富性 |
三 词素书写形式的多样性 |
四 词素表义范围的广泛性 |
五 词素的产生和借用受网络影响 |
六 新生词素以名词性词素为主 |
第三章 新时期词素意义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词素意义发展演变的类型 |
一 意义的丰富和深化 |
二 意义的扩大 |
三 义项的增加 |
第二节 新增义项的性质 |
一 成词词素义 |
二 非词词素义 |
第三节 新增义项的来源 |
一 自发生成 |
二 借用生成 |
三 受网络影响产生 |
第四节 词素衍生新义的方式 |
一 隐喻 |
二 转喻 |
三 从隐喻和转喻的综合作用看词素义演变的复杂性 |
四 横向合并 |
第五节 词素语法意义的演变 |
一 新旧义的语法意义一致 |
二 新旧义的语法意义不一致 |
第六节 词素色彩意义的演变 |
一 戏谑色彩的突显 |
二 感情色彩的演变 |
三 时代色彩的演变 |
第七节 新时期词素意义演变的特点与轨迹 |
一 词素意义演变的特点 |
二 词素意义演变的轨迹 |
第四章 从构式压制视角看词素意义的演变 |
第一节 词族及类推 |
一 “词族”的界定 |
二 类推及其不同类型 |
第二节 词素意义演变中的构式压制现象 |
一 构式及构式压制的内涵 |
二 词素意义演变中的构式压制现象 |
第三节 定中构式压制的个案研究——新兴“X姐” |
第五章 词和词素的发展演变关系探究 |
第一节 词的产生和消亡对词素的影响 |
一 单纯词的产生和消亡对词素的影响 |
二 合成词的产生和消亡对词素的影响 |
三 新时期新词的产生和消亡对词素的影响 |
第二节 词义演变对词素义的影响 |
一 单纯词的词义演变对词素义的影响 |
二 合成词的词义演变对词素义的影响 |
三 新时期词义演变对词素义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密苏里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归化与异化理论概述 |
1.2 归化与异化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
第2章 翻译任务描述 |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源文本概述 |
第3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2 文本翻译过程描述 |
3.3 译后校对 |
第4章 翻译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4.1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2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
4.2.1 归化异化理论指导下字词的翻译 |
4.2.2 归化异化理论指导下句子的处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译文 |
附录B 原文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相关服务是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
1.1.2 相关服务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
1.2 概念界定 |
1.2.1 特殊教育 |
1.2.2 特殊教育相关服务 |
1.3 相关服务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1.3.1 理论基础 |
1.3.2 分析框架 |
1.4 文献综述 |
1.4.1 服务享有者 |
1.4.2 服务提供者 |
1.4.3 服务内容 |
1.4.4 服务方式 |
1.4.5 服务经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法律保障 |
2.1 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 |
2.2 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 |
2.3 障碍者教育法 |
2.4 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 |
2.5 障碍者教育促进法 |
3 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介绍 |
3.1 服务享有者 |
3.2 服务提供者 |
3.3 服务内容 |
3.3.1 听力学服务 |
3.3.2 言语语言病理学服务 |
3.3.3 职业治疗 |
3.3.4 物理治疗 |
3.3.5 心理服务 |
3.3.6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
3.3.7 咨询服务 |
3.3.8 儿童早期鉴别与评估 |
3.3.9 医疗服务 |
3.3.10 翻译服务 |
3.3.11 定向与移动服务 |
3.3.12 娱乐 |
3.3.13 学校健康服务和学校护理服务 |
3.3.14 交通服务 |
3.3.15 辅助技术服务 |
3.4 服务方式 |
3.4.1 服务流程 |
3.4.2 服务模式 |
3.4.3 服务管理 |
3.5 服务经费 |
4 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案例 |
4.1 职业治疗师服务案例 |
4.2 医疗服务诉讼案例 |
5 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评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5.1 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评析 |
5.1.1 主要经验 |
5.1.2 存在问题 |
5.2 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 |
5.2.1 在特殊教育立法中引入"相关服务"概念 |
5.2.2 明确相关服务享有者的资格 |
5.2.3 确定相关服务内容及其标准 |
5.2.4 加强相关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
5.2.5 加强团队合作服务模式研究 |
5.2.6 加大相关服务经费投入 |
6 创新与不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二、 术语使用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三、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
四、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市场准入制度 |
第一节 市场准入 |
一、 “市场准入”的概念 |
二、 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词看市场准入制度的复杂性 |
三、 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职业及其类型 |
第二节 专业 |
一、 “专业”的词源学研究 |
二、 专业社会学对“专业”的界定 |
三、 专业的发展 |
四、 作为特定职业的专业的特点 |
五、 专业与高等教育的联系 |
第三节 专业市场准入制度的模式与目的 |
一、 专业市场准入的两种主要模式 |
二、 政府干预力量在专业中心市场准入制度中的渗透 |
三、 专业市场准入的目的与作用 |
第四节 中国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一、 中国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概况 |
二、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与发展的案例研究 |
三、 中国市场准入制度的问题与差距 |
第五节 专业市场准入国际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
一、 专业市场准入的国际化趋势 |
二、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二章 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分类中的专业高等教育 |
一、 基于人才培养规格差异的高等教育分类 |
二、 学术性高等教育与专业性高等教育 |
三、 专业性高等教育与职业性高等教育 |
第二节 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沿革 |
一、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其专业教育特征 |
二、 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 |
三、 专业高等教育的真正崛起 |
四、 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现状 |
第三节 中国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
一、 专业高等教育长期未被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高等教育类型 |
二、 专业学位教育 |
第三章 高校专业认证制度 |
第一节 认证与专业认证 |
一、 认证 |
二、 专业认证 |
第二节 高校专业认证制度实施概况 |
一、 美国专业认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二、 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 |
三、 其它国家的专业认证制度 |
第三节 专业认证制度的发展趋势 |
一、 在自我管理和政府干预之间寻找平衡点:以美国为例 |
二、 国际化发展趋势 |
三、 ISO9000国际教育管理质量认证的兴起 |
第四节 中国高校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 |
一、 对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尚处于以介绍外国经验为主的阶段 |
二、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中缺乏专业认证的相关制度安排 |
三、 个别领域开展了专业认证的实践探索 |
四、 航海类院校在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方面的探索 |
第四章 市场准入与专业认证制度创新 |
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创新 |
一、 关于制度 |
二、 关于制度创新 |
三、 “诺斯悖论”与政府主导式制度创新 |
四、 制度创新应予以关注的几个问题 |
第二节 市场准入与专业认证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一、 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
二、 实践基础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
三、 实践基础Ⅱ: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对我国市场准入和专业认证制度创新的建议 |
一、 将市场准入制度与专业认证制度统筹考虑 |
二、 政府、专业界、高校在市场准入与专业认证制度创新中协同配合 |
三、 在市场准入与专业认证制度创新中突出国际化要素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即将出版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实证研究 ——以吉林省D中学为例[D]. 韩秋慧. 延边大学, 2019(01)
- [2]新时期汉语词素的发展变化研究[D]. 冯红梅. 山东大学, 2018(02)
- [3]密苏里大学研究生教务系统汉译研究[D]. 王雪.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4]美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研究[D]. 叶元.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5]听力设备校准和听觉延迟反馈[J]. Dr.David Jiang.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4(06)
- [6]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 董秀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7]即将出版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简介[J]. 蒋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