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

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

一、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宋芳[1](2020)在《中红外激光甲烷传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内,国内发生煤矿瓦斯事故将近400次,产生了大量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实时监测甲烷气体十分必要。同时,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其浓度持续升高对生态和气候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此外,甲烷作为易燃易爆气体,在天然气生产、存储、运输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无论是在环境科学领域或者是公共安全生产领域,对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甲烷检测仪的需求都尤为迫切。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甲烷的方法。它精度高、寿命长、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不会影响待测气体组分。TDLAS系统中最常用的两种技术是直接激光吸收光谱(Direct LaserAbsorption Spectroscopy,DLAS)技术和波长调制光谱(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WMS)技术。波长调制光谱技术与锁相放大技术是提高TDLAS系统检测精度的主要技术。本论文研究了一款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采用TMS320F28335作为主控制器,选择高精度低噪声的模数转换器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通过优化电源树,提高了整板电源的效率,降低了系统的功耗。使用该锁相放大器进行气体实验,在积分时间为2s时,该中红外甲烷检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为13ppbv(parts per billion in volume,十亿分之一体积)。在直接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中,如果激光器驱动器中含有电学噪声,那么这个电学噪声加在激光器的两端,最终就会以光学噪声的形式出现,从而影响测量结果,降低系统的检测精度。因此为了抑制激光器驱动器中的电域噪声,本论文结合递归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Squares,RLS)自适应算法,研究了电域自适应中红外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首先基于Matlab平台,对RLS自适应算法进行了仿真,讨论了RLS自适应算法参数的选择准则。然后,将RLS算法与DLAS技术结合,仿真验证了RLS算法在DLAS中的滤波作用。最后进行气体实验,验证算法在实际中的滤波效果。系统采用室温连续的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和碲镉汞探测器,结合多反射气室技术,在无外加噪声的情况下,积分时间为6s时,使用RLS自适应滤波器,检测灵敏度由79 ppbv提高到44ppbv。并且对室内外的甲烷气体进行了实地测量。该传感器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可以应用于安全生产领域。波长调制光谱技术只关注吸收信号在调制频率的各次谐波处的信号大小,所以它能够很好地抑制系统噪声。但是若系统温度漂移、电域或光域引起的噪声频率小于扫描频率(通常为1Hz-20Hz),此时WMS技术就不能抑制这种噪声。因此,为了减小系统中的慢变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最小均方(Least-Mean-Square,LMS)自适应算法,研究了波长调制最小均方自适应甲烷传感器。首先讨论了LMS算法的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采用室温连续的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和碲镉汞探测器,通过增加一个光路参考通道来感知慢变的系统噪声。在积分时间为1.9s时,使用LMS自适应滤波器,检测灵敏度由25ppbv提高到16ppbv。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采用DSP作为主控制器,通过优化系统电源树,提高了电源效率,研制出低功耗、小体积的数字锁相放大器,为进一步缩小传感器体积、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2、为了抑制直接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中激光器驱动器的电域噪声,在中红外甲烷传感器中增加一路电域反馈通道,采用递归最小二乘自适应算法对含噪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随着系统中电域噪声的增大,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提升也会越明显。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红外气体传感领域。3、在中红外甲烷传感器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参考光路通道抑制系统慢变漂移的方法。通过在激光器的驱动信号中加入慢变的乘性噪声来模拟实际情况,采集参考通道中的噪声信号,结合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实现了对慢变噪声的抑制。该技术可以滤除各种统计特性未知的慢变噪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王雨[2](2018)在《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系统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路不平产生的振动激励是导致包装件及其内置商品在长途运输中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随机振动试验通过振动台系统模拟包装件在实际运输过程中遭受的振动环境,是验证包装件性能可靠性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的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系统与控制技术对优化包装件结构设计、提高产品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要求,设计适用于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的硬件平台,重点研究了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中的控制技术,并分别针对功率谱迭代修正效果不佳、对超高斯环境不能有效模拟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试验技术,最后设计软件试验平台并对振动试验系统及控制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根据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理论与相关国家标准,设计了以工控机为核心控制器,电磁式振动台为执行机构的随机振动试验系统硬件平台。然后,研究了随机振动试验的控制技术,对功率谱复现技术中功率谱估计、时域驱动信号生成、驱动谱的迭代修正进行了研究;针对其中驱动谱迭代修正对功率谱复现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采用最小均方自适应功率谱修正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自适应功率谱修正方法能快速准确复现目标功率谱;针对传统随机振动试验技术中生成的高斯时域驱动信号不能够精确模拟实际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的问题,提出超高斯随机振动试验驱动信号的生成技术,并通过仿真对生成的超高斯信号进行了分析。最后,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软件系统。通过实际振动试验测试表明,自适应功率谱修正有效提高了功率谱复现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超高斯随机振动驱动信号生成技术进行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振动驱动信号具有典型的超高斯特性,响应功率谱密度符合±3dB的允差要求,响应峭度控制在±7%误差范围,达到符合实际随机振动环境的试验要求。

鞠晓东[3](2006)在《基于ICS-650数据采集卡和DSP620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无线电是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灵活性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方法,在过去,模数转换器件(ADC)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芯片的可重新配置的局限性制约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半导体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芯片的可重新配置(例如DSP和FPGA等)的能力的提高,软件无线电在无线局域网和智能天线等方面已取得广泛应用。 在本论文中,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它表明在软件上可编程和硬件上可以重新配置,该平台由两块ICS-650数据采集卡和DSP处理板所组成,对数据采集卡的编程和调试工作已经完成,数据采集卡了提供了标准的API函数接口,通过调用该API函数已经能完成四路同步信号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部分的电路主要由DSP6000完成,PCI总线部分采用专门的PCI接口芯片S5933完成,用CPLD完成电路复位、中断及控制等。采集的四路同步信号经过PCI总线传到DSP处理。 为了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控制天线有类似‘智能’的特性,又研究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天线技术,并且在该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上演示了基于MUSIC(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的DOA(到达方向角)估计结果。

刘亚婷[4](2005)在《振动控制系统小型化及快速算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个人计算机配合数据采集卡以及线性功率放大器实现智能结构振动控制,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小型化的控制设备也成为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功率器件日益模块化、小型化、集成化,现代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控制系统小型化成为现实。 传统的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单元的构成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由三部分组成,即电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及其与数据采集卡相结合的 PC机。依据压电传感器测量原理将采集的电荷量采用运算放大器进行两级放大,使电荷放大器简易化;驱动压电驱动器的功率放大电路采用 PWM 脉宽调制原理设计的开关功率放大器代替传统的线性功率放大器,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测控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芯片并配以相应的外围扩展电路实现小型化;同时推导了适合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适应快速算法,将该自适应快速算法应用于测控系统,完成其软件设计。 最后采用上述自适应控制系统对挠性悬臂板进行一阶、二阶振动控制以及对一、二阶同时进行振动控制,挠性悬臂板的振动得到了有效的抑制,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邓学欣[5](2004)在《开放式故障诊断构架及动态测试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化工业中设备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决定生产设备的安全无故障运行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首要前提,是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努力方向。本课题针对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数据类型多、量大,专业要求高等特点,提出在线监测与离线监测的集成化设计理念,以异地诊断支持系统为模型构建开放式故障诊断平台,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有限的专家资源,实现测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调度。开放式故障诊断平台的分布式测量前端——嵌入式动态信号测试及分析系统依托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Microsoft XP Embedded(XPE)成功引入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中,充分发挥DSPLIB在百兆时钟下高速信号分析功能,并用XPE为系统定制微型操作系统内核,大大降低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的依赖性。应用基于注册表保护的EWF系统保护,防止系统被恶意改写,提升其可靠性。机械设备故障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突发性,需要连续监测分析。本文提出时变连续信号采集技术,数据采集卡采用环形内存池分段内存操作模式,用户缓冲空间建立二维缓冲队列,有效防止数据堵塞。采集软件以多线程模式并行搬运、处理数据,实现测试数据不丢点存盘和离线数据截取重构,完成便携式故障诊断设备的一次革新。模式分解技术是一种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分析方法,可以根据信号自身的时间特征尺度进行自适应分解,得到若干个基本模式分量。本文应用基于环形内存池模式的时变连续信号采集技术获取数据,对信号进行双边延拓,可有效抑制因边界不连续而产生的畸变效应,大大提高数据两端的分解精度。机械设备大多为非线性系统,因此状态监测信号中存在大量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工程应用中,这些信号往往淹没在周围的噪声之中,难以提取分析。本文在大参数信号的变尺度随机共振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扫频随机共振算法,通过动态改变采样频率和双稳态系统的结构参数,实现强噪声下的微弱信号的自动提取,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肖逾男,宋元胜[6](2004)在《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VC33-DSP芯片的数据采集卡的前向通道的实现方法,并简要说明了电力系统故障录波装置中自适应采集的实现过程。

吴浩[7](2021)在《基于光散射法的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大气颗粒物及其污染物对全球范围的大气环流、气候、环境、水文和土壤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颗粒物进行在线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光散射法设计了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通过参数标定和数据反演,在烟雾箱环境中,利用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对特定浓度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开展了实验观测和结果分析。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系统由颗粒物发生模块、颗粒物采集模块和散射光采集模块组成。首先,基于光散射法推导了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反演模型,根据理论模型,设计并构建了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主要完成颗粒物散射光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参数标定模块的设计。根据颗粒物散射光信号特点,选用低暗电流光电二极管和低输入偏置电流、低输入失调电压集成运放设计了散射光采集模块,实现了颗粒物散射光的采集。然后完成了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通过自适应滤波、最值筛选、分区间计数反演得到单个周期内脉冲电压的最值、电压分布函数,得到了含系统参数K和α的质量浓度测量值。在参数标定模块中,通过多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比,利用高斯-牛顿法实现了系统参数的标定,依据理论模型编写了反演算法程序,通过观测实验验证了系统软件设计的可行性。最后在烟雾箱环境中,利用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系统对多种PM2.5、PM10的标准颗粒物进行了系统实验测量与标定,获得了特定方向散射光强特性,依据散射光和质量浓度的关系反演了质量浓度,计算了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结果表明相对偏差小于10%,初步验证了系统有效性。

邢跃斌[8](2021)在《掘进机截割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综掘工作面用掘进机巷道成形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控制精度差的问题,以实时控制器为主控单元,完成掘进机截割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在详细分析掘进机自动截割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硬件、软件设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巷道成形、控制精度等方面效果显着,提高了掘进机截割工作效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任天一[9](2021)在《液相电极放电状态识别及加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申宏群[10](2021)在《基于LabVIEW与MATLAB的摇臂式波浪发电装置数据采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

二、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中红外激光甲烷传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甲烷传感器的分类
        1.2.1 电化学甲烷传感器
        1.2.2 半导体型甲烷传感器
        1.2.3 气相色谱型甲烷分析仪
        1.2.4 催化燃烧式甲烷传感器
        1.2.5 电声甲烷传感器
        1.2.6 光谱型甲烷传感器
    1.3 红外甲烷传感器的分类
        1.3.1 非分光型红外甲烷传感器
        1.3.2 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甲烷传感器
        1.3.3 基于光腔衰荡技术的甲烷传感器
        1.3.4 基于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甲烷传感器
        1.3.5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光谱技术的甲烷传感器
    1.4 基于TDLAS技术的甲烷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基于TDLAS技术的甲烷传感器的国外研究现状
        1.4.2 基于TDLAS技术的甲烷传感器的国内研究现状
        1.4.3 红外气体传感器中的滤波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红外激光甲烷气体传感技术检测原理
    2.1 分子红外光谱理论
    2.2 朗伯比尔定律
    2.3 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中激光器的选择
    2.4 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中探测器的选择
    2.5 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中多反射气室的选择
    2.6 基于TDLAS技术的甲烷传感器中的关键技术
        2.6.1 直接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2.6.2 波长调制光谱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研制与应用
    3.1 数字锁相放大器的原理
    3.2 基于DSP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
        3.2.1 硬件设计整体方案
        3.2.2 软件设计
        3.2.3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3.3 基于Lab VIEW的数字锁相放大器
        3.3.1 信号处理系统框图
        3.3.2 模块化及UI设计
    3.4 基于DLIA的甲烷传感器系统设计
    3.5 气体实验
        3.5.1 DSP-DLIA系统标定
        3.5.2 DSP-DLIA系统稳定性
        3.5.3 DSP-DLIA系统响应时间
        3.5.4 Lab VIEW-DLIA系统标定
        3.5.5 Lab VIEW-DLIA系统稳定性
        3.5.6 Lab VIEW-DLIA系统响应时间
        3.5.7 基于两种DLIA甲烷传感器的长期气体实验
    3.6 两种DLIA的对比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直接吸收光谱甲烷传感技术
    4.1 递归最小二乘(RLS)自适应算法
        4.1.1 RLS自适应算法的原理
        4.1.2 RLS自适应算法的在DLAS系统中的仿真
    4.2 基于DLAS技术的电域自适应甲烷传感器结构设计
        4.2.1 甲烷谱线的选择
        4.2.2 带间级联激光器
        4.2.3 碲镉汞探测器
        4.2.4 基于Lab VIEW的 RLS算法处理平台
        4.2.5 系统结构框图
    4.3 实际滤波效果
    4.4 配气和标定
    4.5 响应时间
    4.6 稳定性测试
    4.7 校园内的甲烷检测
        4.7.1 室内甲烷气体的检测
        4.7.2 室外甲烷气体的检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波长调制光谱甲烷传感技术
    5.1 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算法
        5.1.1 LMS自适应算法的原理
        5.1.2 LMS算法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中的仿真
        5.1.3 LMS算法在慢变噪声情况下的仿真
    5.2 基于慢变噪声环境的自适应甲烷传感器结构设计
        5.2.1 系统结构设计
        5.2.2 参考气室设计
        5.2.3 基于Lab VIEW的 LMS信号处理平台
    5.3 配气和标定
    5.4 实际滤波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振动试验发展与应用
    1.3 振动台试验系统研究进展
    1.4 振动试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相关理论
    2.1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与特性描述
        2.1.1 随机振动
        2.1.2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的特性描述
    2.2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系统设计指标
    3.2 系统硬件整体构建与模块设计
        3.2.1 电磁式振动试验台
        3.2.2 工控机与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3.2.3 功率驱动模块
        3.2.4 加速度传感器
        3.2.5 滤波器模块
    3.3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台系统工作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控制技术
    4.1 功率谱复现控制技术
        4.1.1 功率谱的估计
        4.1.2 时域驱动信号生成
        4.1.3 基于迭代的功率谱修正
    4.2 自适应功率谱修正
        4.2.1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原理的控制器与算法模型
        4.2.2 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功率谱修正算法
    4.3 超高斯随机振动驱动信号生成技术
        4.3.1 超高斯随机振动及其控制策略
        4.3.2 超高斯随机驱动信号生成
        4.3.3 仿真生成超高斯随机驱动信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系统软件设计及测试效果分析
    5.1 基于LABVIEW的试验系统软件设计
        5.1.1 振动试验系统软件控制流程
        5.1.2 振动试验控制信号输出软件模块
        5.1.3 振动试验数据采集软件模块
        5.1.4 振动试验软件系统界面设计
    5.2 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效果分析
        5.2.1 自适应修正功率谱试验分析
        5.2.2 超高斯随机振动试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3)基于ICS-650数据采集卡和DSP620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欧洲智能天线项目
        1.2.2 日本智能天线试验平台
        1.2.3 美国试验平台
        1.2.4 中国大唐智能天线
    1.3 软件无线电平台概述
        1.3.1 中频信号源简介
        1.3.2 数据采集部分简介
        1.3.3 基带信号处理部分简介
    1.4 软件无线电中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据采集卡
    2.1 ICS-650数据采集卡
        2.1.1 数据采集卡总体描述
        2.1.2 ICS-650技术规范
    2.2 采集卡母板功能描述
        2.2.1 ADC接口技术
        2.2.2 时钟/触发
        2.2.3 输出数据通道
        2.2.4 PCI总线接口
        2.2.5 多块采集卡的连接
        2.2.6 FPDP接口
        2.2.7 发光二极管
    2.3 采集卡数字调谐器的功能描述
        2.3.1 数字本振
        2.3.2 抽取
        2.3.3 宽带调谐器
    2.4 ICS-650数据采集卡的编程模式
        2.4.1 ICS-650的系列寄存器
        2.4.2 ICS-650的采集过程
    2.5 ICS-650数据采集卡软件
        2.5.1 ICS-650数据采集卡提供的API函数描述
    2.6 ICS-650数据采集卡编程及调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带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TMS320C6000系列DSP
        3.2.1 TMS320C6000简介
        3.2.2 TMS320C6000构成
        3.2.3 TMS320C6000的并行处理特点
    3.3 DSP6201系统的硬件设计
        3.3.1 DSP6201的HPI接口设计
        3.3.2 DSP6201的EMIF接口设计
        3.3.3 DSP6201的电源电路的设计
        3.3.4 DSP6201的电源监测电路的设计
        3.3.5 DSP6201时钟电路的设计
        3.3.6 DSP6201的JTAG及其它设置
    3.4 PCI总线技术
        3.4.1 PCI总线技术简介
        3.4.2 PCI接口芯片S5933
    3.5 系统中CPLD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天线中的DOA估计方法研究
    4.1 智能天线概述
    4.2 智能天线的相关技术及应用
    4.3 智能天线中的DOA估计方法
    4.4 DOA估计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4)振动控制系统小型化及快速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选题背景和依据
    1.2 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情况
    1.3 智能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自适应控制快速算法的实现
    2.1 自适应滤波器基础
        2.1.1 滤波器结构
        2.1.1.1 滤波器构成
        2.1.1.2 滤波器特性
        2.1.2 自适应算法
        2.1.2.1 最速下降法
        2.1.2.2 牛顿法
    2.2 SISO自适应滤波算法
        2.2.1 FX-LMS自适应算法
        2.2.2 SFX-LMS自适应算法
    2.3 MIMO SFX-LMS自适应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测量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小型化实现
    3.1 压电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
        3.1.1 压电传感器原理
        3.1.2 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线路分析
        3.1.3 压电传感器测量电路的硬件实现
    3.2 压电驱动器的驱动电路
        3.2.1 开关功放和线性功放构成和比较
        3.2.2 PWM功率放大电路
        3.2.2.1 开关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2.2.2 主电路设计
        3.2.2.3 PWM信号产生电路
        3.2.2.4 驱动电路
        3.2.2.5 保护电路
        3.2.2.6 PI反馈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动控制系统的测控系统硬件实现
    4.1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4.2 DSP芯片
    4.3 DSP系统设计与开发流程
    4.4 测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4.4.1 A/D电路设计
        4.4.2 逻辑控制GAL16V8
        4.4.3 D/A电路设计
        4.4.4 3.3V和5V混合逻辑系统设计
        4.4.5 RAM、FLASH与TM5320VC5402 的连接
        4.4.6 电源设计
        4.4.7 时钟信号与复位电路
    4.5 硬件电路抗干扰措施
        4.5.1 电源部分的考虑
        4.5.2 器件布局的考虑
        4.5.3 印制版布线的考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振动控制系统的测控系统软件实现
    5.1 测控系统软件总体框架
    5.2 DSP软件开发设计
        5.2.1 DSP软件编程特点
        5.2.2 软件编程的步骤
        5.2.3 CCS开发环境介绍
        5.2.4 CCS的使用
        5.2.5 C5402 的并行引导装载
    5.3 DSP测控系统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型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对象的选择
    6.2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构建
    6.3 实验过程及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工作总结
    7.1 全文的总结
    7.2 进一步的工作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5)开放式故障诊断构架及动态测试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1.2.1 故障信息的提取
        1.2.2 信号分析及特征参数提取
        1.2.3 故障机理及诊断决策技术
    1.3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设备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1.3.1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设备的应用现状
        1.3.2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设备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开放式故障诊断平台
    2.1 前言
    2.2 开放式故障诊断平台组成及体系结构
        2.2.1 典型诊断支持系统
        2.2.2 基于网络的异地诊断支持系统(NDSS)
        2.2.3 开放式故障诊断平台系统结构
    2.3 开放式故障诊断平台软件构架
        2.3.1 远程计算机分析模块
        2.3.2 数据采集模块
        2.3.3 数据管理模块
        2.3.4 数据库管理模块
        2.3.5 通讯模块
    2.4 集成化设计理念的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动态测试及信号分析系统实现原理
    3.1 前言
    3.2 嵌入式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结构
    3.3 信号预处理模块设计
        3.3.1 信号调理
        3.3.2 抗混滤波
        3.3.3 程控增益放大器
    3.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4.1 数据采集指标的确定
        3.4.2 主控芯片定型
        3.4.3 数据采集模块原理
        3.4.4 A/D与FIFO接口设计
        3.4.5 DSP程序引导装载
        3.4.6 双口RAM实现DSP和CPU之间的通讯
    3.5 主从控制模块通讯总线
    3.6 数据采集板卡驱动的定制
    3.7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定制及时变连续信号采集技术
    4.1 前言
    4.2 微型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制
        4.2.1 XPE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4.2.2 XPE的定制步骤
        4.2.3 关键技术点的实现
    4.3 时变连续信号采集技术
        4.3.1 基于多线程的时变连续信号采集
        4.3.2 数据采集程序的速度保障
        4.3.3 环形内存池及分段操作模式
        4.3.4 用户空间缓冲区处理模式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时变连续信号采集技术的经验模式分解边界处理方法研究
    5.1 前言
    5.2 基本模式分量
        5.2.1 瞬时频率的概念
        5.2.2 基本模式分量
    5.3 经验模式分解与Hilbert-Huang变换
    5.4 真实数据延拓技术的边界处理方法研究
    5.5 实践应用举例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自适应扫频随机共振信号分析方法研究
    6.1 前言
    6.2 随机共振基本原理
    6.3 大参数随机共振研究方法
    6.4 自适应扫频随机共振算法设计
        6.4.1 待测信号的频率确定
        6.4.2 朗之万方程势垒参数的调节
    6.5 实验验证
    6.6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处理单元
2 AD转换单元
3 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具体实现
    3.1 抗混迭滤波器
    3.2 ADS7864与TMS320VC33的具体连线
    3.3 数据采集自适应的实现
4 结束语

(7)基于光散射法的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方法
        1.2.1 采样法
        1.2.2 光学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反演模型
    2.1 颗粒物的物理性质
        2.1.1 颗粒物的形状
        2.1.2 颗粒物的等效直径
        2.1.3 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2.2 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理论
        2.2.1 光散射理论
        2.2.2 散射光通量计算
        2.2.3 颗粒物质量浓度反演模型
    2.3 系统参数的标定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测量系统结构
    3.3 散射光采集系统
        3.3.1 硬件组成
        3.3.2 光电转换器件选型
        3.3.3 集成运算放大器选型
        3.3.4 信号调理电路
    3.4 线性电源电路
        3.4.1 ±5V电源
        3.4.2 可调电源
    3.5 数据采集
    3.6 本章小结
4 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软件总体设计
    4.3 上位机采集程序设计
    4.4 自适应滤波设计
    4.5 反演算法设计
        4.5.1 最值筛选模块设计
        4.5.2 分区间计数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节
5 系统参数标定及实验观测
    5.1 引言
    5.2 测量系统搭建
        5.2.1 实验平台搭建
        5.2.2 标定仪器
    5.3 测量系统实验
        5.3.1 测量系统参数标定
        5.3.2 系统实验
    5.4 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结果

(8)掘进机截割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自动截割控制策略
2 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 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 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四、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红外激光甲烷传感技术研究[D]. 宋芳. 吉林大学, 2020(01)
  • [2]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 王雨.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3]基于ICS-650数据采集卡和DSP6201的软件无线电平台[D]. 鞠晓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4]振动控制系统小型化及快速算法的研究[D]. 刘亚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5)
  • [5]开放式故障诊断构架及动态测试分析方法研究[D]. 邓学欣. 天津大学, 2004(11)
  • [6]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J]. 肖逾男,宋元胜. 继电器, 2004(01)
  • [7]基于光散射法的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采集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 吴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8]掘进机截割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J]. 邢跃斌. 机械管理开发, 2021(06)
  • [9]液相电极放电状态识别及加工工艺研究[D]. 任天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10]基于LabVIEW与MATLAB的摇臂式波浪发电装置数据采集系统[D]. 申宏群.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标签:;  ;  ;  ;  ;  

基于DSP的自适应数据采集卡前向通道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