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

《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

一、“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论文文献综述)

曾宇[1](2020)在《小学低段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三年级A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小学低段(1-3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运算能力极其重要,因此有必要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教师,主要是通过计算教学、课堂习题、课后练习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计算教学就是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数与代数之间的运算关系,会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答出所需要的未知信息,把特定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构建联系,将两者或多者转化为所需的已知条件,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运算水平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逐渐受到小学低年段数学老师的关注,然而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却不如人意,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对运算的算理算法理解不到位、书写不规范、学生对计算题的分数意识淡薄等等。本文针对小学低段(三年级)数学运算教学的现状,遵循行动研究法的规则和步骤,结合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展开探究,尝试探索出适合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进行计算教学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行动研究的过程分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准备、计划、实施和反思四个环节。通过对大理州S小学三年级A班的数学课堂和学生日常学习的观察,以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该班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携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轮行动研究,笔者和Y老师共同制定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水平。最后笔者根据三轮研究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计算教学的有效方法:强化教师运算意识;规范运算题书面格式;培养学生运算习惯;算法算理两手抓;加减进退要牢记;审题运算有先后;强化解题时间观念;实施快乐运算教学。进过三轮研究的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改善计算教学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标。

李青青[2](2018)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小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题相对于别的类型的数学问题来说,更加抽象。同时,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中学后续的应用题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应用题在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此相对,应用题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主体进行入手,通过课堂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不同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对此进行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提出实质性策略从而使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情况得到改观。论文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从应用题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了解数学应用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应用题教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第二章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总的概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要求,了解小学生应用题的常规教学过程,从而对应用题如何教的典型做法进行概括和总结。第三章是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上海两所小学三个年级的应用题教学课堂进行观察,结合学生作品、师生访谈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应用情境创设困惑,情境理解缺乏启发性提示、课堂教学主导过多、教学方式单一、缺少解题方法的总结、忽视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等特点,学生学习方面存在不理解题意、不善于分析结构关系、计算操作能力差、解题模式局限、缺乏良好解题习惯等特点。第四章针对上海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出针对性策略包括:合理使用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对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策略、解题方法多样化训练策略和提高教师检查和评价水平策略,来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难点。论文最后对该研究进行总结,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为应用题教学服务,从而改进应用题教学效果。

赵文[3](2016)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西和县赵五学区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农村学区学校规模较小,教师人数过少,工作量大,各学校间很少举行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同时教研活动易受到时间、距离上的限制,而教研恰恰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最重要手段。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是目前网络教学研究的一种新热点,也是目前某些偏远学区教师实行联片教学研究的新的手段和方法。本研究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教研模式引入到农村偏远学区常规教研活动中,旨在克服传统偏远学区联合教研的弊端。本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广大农村偏远学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参考形式。本研究较全面地梳理情境认知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学习共同体、反思性教学等基础理论,笔者以此作为理论指导,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分析农村学区近几年教师教学研修的开展状况;使用调查研究法编制量表对农村偏远学区学校综合信息化建设情况、目前开展的教研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使用实地观察法直接或间接介入赵五学区语文等学科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模式的实践,结合学科案例进行教学评价、课堂观察,通过跟踪对比提出以“全面调研确立主题,精细筹备人人参与,扎实教研确保实效,认真反思化为己用,总结提升形成成果”的五步梯式推进模式,并对运用效果进行问卷分析。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设计、文献综述到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阐述;第二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农村偏远学区教研现状调查到完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的构建,并对模式构建进行详细解读;第三章为实践研究部分,以甘肃省西和县赵五学区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探析,从软硬件环境建设基础、网络学习空间的选择、教研组成员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中心教研点、分研点的建设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实践,详述了教研实施过程;第四章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效果分析与改进,通过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教研效果调查分析,发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为农村学区更好地应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教研模式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通过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的分析研究,筛选出适合偏远学区进行信息化环境下联片教研的模式,设计出可行的农村偏远学区教研实施方案。

秦桂花[4](2015)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课程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加了“数学广角”这一内容,对这部分新增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基本情况如何,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以方便在教学中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这项研究总体上要探讨三个问题:其一,教师的“数学广角”教学知识处于什么状况?其二,“数学广角”课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其三,“数学广角”课程的教学结果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情况?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有:调查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围绕论文要解决的三项问题,通过对昆明市、成都市和贵阳市三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从教师的观念、教师的实践、学生对“数学广角”学习的结果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中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对部分教师和学生来说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被调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相对而言比较喜欢这部分教学内容,原因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广角”教学的常态课与优质课进行分析,发现教师们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式上使用多元化的方法,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重视双基,但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不足,教师提问较频繁但是深层问题少;若要充分发挥“数学广角”的教育功能,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切实有效的培训是关键。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真实地了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渗透方面的情况,小学一线教师们的专业成长需求;也希望通过研究为小学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一些便利。

易婷,胡力[5](2013)在《挖掘简单内容背后的数学思维价值》文中指出一、问题描述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有这样一道例题(如下图所示)。这一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中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题甄别有用信息,选择相关联的条件解决问题,是本例教学的重点。下面是我的课堂教学实录。出示主题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几人没来?生1:还有7人没来。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剩7人没

武友松[6](201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展开的,教师和学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负有主要责任,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演进方向与效率高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其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参与热情是影响教师备课与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材的处理以及数学练习题的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教材内容的处理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资源优势的前提。练习题的设计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学实施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数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现实场景。“有效提问和讲授”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探究”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指通过对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教学进度的管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管理,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中各因素的整体效应,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主要从学科发展、生活数学、人文渗透与课堂生成四个角度讨论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张昆[7](2011)在《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作用于人的心灵深处:发展数学能力,完善意识机能,提升精神品格。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主体的某些优秀心理特质得以生长与磨砺,组织这些特质的动态性经验得以积累与综合,经由这些特质的连结与组合而生成的观念得以运动与重组,在运动与重组的过程中吸纳新材料形成再生性的观念。精神存在的持续寓于意识的内容总体或可再生的观念之中;观念所带动的精神运动与精神活力体现于这些因素在判断时进行结合与分离的过程中。正是这种再生性观念使主体发生了“思维的能产性”,形成了意识机能的创造性。第一章,现代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的几个层次:(1)获得数学知识;(2)发展数学能力;(3)渗透数学观念;(4)提升精神品格。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也就是数学观念水平上的教学。数学知识的形成富含着数学家思考数学问题的活的灵魂,在这些活的灵魂中,数学观念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项目;提升受教育者精神品格,是数学教育的归宿,它要通过主体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经由渗透数学观念的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促成主体精神品格的发展,从最高层次上体现数学教学对他们素质提高的巨大功能。研究的三个问题是:(1)数学观念与数学新课程所设定的几个核心目标的关系;(2)数学观念外化过程初探;(3)渗透数学观念的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研究。第二章,有关数学观念的文献主要以张乃达先生的专着及其论文为基础,过伯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数学观念进行过综述,这里作了重点借鉴。近15年数学观念的研究减弱了,要么从实践中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要么借助于张乃达先生的专着配之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例子,说明数学观念,没有人从理论上提出新问题。外国的文献很少,仅能找到一两篇文章。关于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献特别多,我们选择了部分有影响的研究者的文章,依据材料的结构作了综述与述评。第三章,探讨研究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思辨的方法为主,因此文献法是重头戏。从哲学上的观念到数学观念的演变,再到我们定义的数学观念,都是由思辨所得到的。因为观念近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数学观念是大脑中的数学思维活动展开的意向性动力机制。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分析,发声思考等手段进行调查与访谈。最后在检验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时,我们主要就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教学采用了实证的两个班级对比实验。第四章,我们探讨了观念在哲学史上的论争,并对要讨论的核心概念“数学观念”进行了定义: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数学观念以系统性的方式作用于问题,数学观念系统可以看成是由数学精神(理性探索精神),数学传统(数学文化对个体的“濡化”与数学共同体设定的约束个体的行为规范)和数学基本思想(包括由此形成的数学基本方法与主体对数学的基本态度形成的定势)所构成的认识系统。这种认识系统最终形成了精神本体结构的能动性及其逻辑之维,即主体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学观念的特性:(1)主观性与客观性;(2)知识性与认知性;(3)静态性与动态性;(4)层次性与系统性。数学观念的这四大特性,形成了人的数学能力的主观基础,它配置着内在思维材料(表现为静态的数学知识)与外在思维材料(表现为主体面临的数学问题系统中的未解决的数学问题),并使这两者组合起来,形成问题的空间,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形成了数学观念、优化了心理结构,达到了提升精神品格的目的。进而研究由数学知识与数学观念构作出的数学认知结构系统——“一体二面”架构。数学观念作成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动力系统。研究数学观念与新课程所提出来的几项教育目标的关系,使新课程目标的人为分化得以沟通并融为一体。揭示了数学观念与数学技能、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生活价值判断、数学理解、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系列数学教育项目目标的内在关联,并获得了一系列结果。第五章,探讨数学观念的外化问题,观念是精神资质中反映现实问题结构的一种意识与意向,它由模糊到清晰,可惜,如果不外化,那它只是出于一种个性的水平上的东西,特点是个体性;经验性与间断性,这都不利于持存对人(类)产生长期的影响。必须要经由外化,才能为人类的共同体所有,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数学观念的外化意义重大,它也涉及到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做了初步的探讨。这种探究过程主要是如何将模糊观念用语言进行表达,这是一个疑难之处,因为,我们普通的话语域,它涉及到所指定的直观的感性外物,是“所指”与“能指”的结合体,而数学观念的外化是高度抽象,不宜于人的直接经验成分的介入,因此,必须要选择精炼的数学符号,外化的过程就要用数学符号表达内在观念的过程。限于作者的水平,不能作深入的研究。这一章的结论中,我们还回答了数学观念为什么要进入数学教学目标系统。第六章,研究数学教学设计方法,探讨了数学教学设计的两点依据,一是数学知识的特性,高度抽象性、严谨性与应用的广泛性;二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所处于的年龄特征的过程,数学知识的特性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二者的统一是构成数学教学设计的依据。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就是将数学知识打开,进而找到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将数学知识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以保证数学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保证知识心理发生有效性的数学教学设计方法有许多限制,这里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三种主要限制: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的平衡;逻辑过程与心理过程的平衡;教师给予与学生创生的平衡。第七章,主要将前面所获得的一系列理论性的成果运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我们选择了初一方程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处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方程知识学习的具体疑难分析,确定了宏观教学设计与微观教学设计的两条路向及其合理整合的过程。重在作出切实可行的微观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经由微观教学设计渗透数学观念——本文的要旨的目的。第八章,本章是检验渗透数学观念的相关数学教育理论指导下,我们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方法有效性。检验的方案有三点:一是运用两个教学班进行对比试验,想法是通过初一方程知识的教学,一个班用常规的手段,另一个班采用渗透数学观念理论指导进行设计的教学。检验的方法是通过试卷测试,在一套试卷的21题目中,插进5道必须要具有某种数学观念才能解决的问题,以此检验经由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是否更有效。二是作品分析,利用学生答卷的文字进行分析,收集相关的数据,来探究渗透观念的作用。三是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进行访谈学生,探究观念指导学生数学知识发生的心理过程。我们的结论是,研究学生的数学认知的特性,据此分析数学知识特性,尽可能从数学知识的特性之中,模拟还原知识原创者由怎样的数学观念而外化成的知识,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这些观念,使学生形成数学式的思维方式。这一系列数学教育目标是能够达到的。第九章,本研究较为理论化地针对数学知识的特性,研究了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观念的意义及其具体教学设计方法。对数学知识所携带的数学知识原创者的观念如何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开拓出来没有作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是本研究的较为遗憾的地方之一,对于数学观念外化的过程仅作浅探等,这些构成了作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揭示出了数学观念的发展对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素质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我们对这一课题认识的深入,必将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目的,丰富数学教育的视域,从而真正使得利用数学知识促进一代新人的素质的提升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许志毅[8](2010)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而小学生感到应用题难学,数学教师感到应用题难教一直困扰着课堂教学实践。认知负荷理论能比较有效解释原因并指导改进教学。由于人类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当加工超过工作记忆容量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可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三种。其中内在认知负荷与外在认知负荷都是需要设法减轻的,而在没有超过总认知容量的情况下,则要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小学生无法解决复杂某类应用题是因为它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容量,产生了认知负荷。教师由于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认知负荷这个因素,设计教学手段去管理好学生的认知负荷,造成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为视角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学的原因是类型多样化、情境多变化、结构复杂化,并区分了三种认知负荷在应用题中的变现,指出了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再以减轻认知负荷的设计原则为指导,提出了管理学生认知负荷的若干建议。通过重组应用题题干内容,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设计教学减轻内在认知负荷。通过变换材料的呈现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计样例教学减轻外在认知负荷。通过归纳形成问题类型,建构图式促进图式自动化,利用元认知监控解题过程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案例研究是对认知负荷理论具体应用的检验,剖析了怎样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成功帮助学生,教师的教学则是分析真实的课堂教学实录来改进教学。

降伟岩[9](2010)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各国课程标准中都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置于重要位置。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也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换。“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恰好能促进这种转换。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弄清楚这其中变化的实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应用题教学宝贵的、成功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解决问题的教学。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情况开展深入研究,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个人实际教学实践等方式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比传统应用题教学与当前解决问题教学的论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相关的理论问题及实践问题,从而了解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等情况,以及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认识情况等。文章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将阐述解决问题教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研究。从应用题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编排特点分析、问卷调查分析、访谈情况分析及教学案例等方面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的新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思考。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与建议:1.教学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2.教学中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3.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反思。

魏佳[10](2009)在《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数学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晚清时期,伴随着中与西的文化激荡,传统与现代的思想交融,应政治经济需要而求教育作出突变之产物的小学数学课程诞生了。小学数学课程从民间传授算术到小学堂算术,再到小学数学,由于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或文化变革的强力作用,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小学数学教科书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载体,从原初的译介走向编着,从简单的移植走向创生,从匆匆的草创走向发展,在“日本化”、“美国化”、“苏化”的基础上,从不断的模仿照搬逐渐走向“自主化”,从不断的自主改革逐渐走向成熟,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概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集中体现、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乃至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之核心,其内容的取舍、深浅度是否合适,内容的编排、呈现方式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以至影响未来人才的质量。审视我们今天的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在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同样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科书先进的编写经验;另一方面从历史角度对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理论提升也是尤为必要的。本研究从历史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我国(主流)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百年演变历程作了全景式展示,以此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改革路径探幽的落脚点。全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充分挖掘、梳理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纵观这一变革过程,分析影响其变革的内外因素,在积极关照今天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分析这一历史画卷,从中探寻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和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其中既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古为今用”的现实感;既对我们当前理解21世纪基唇逃纬谈母镏行⊙öЫ炭剖槟谌莸母母锞哂邢质狄庖?又对我们明确今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变革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同时,这一系列演变与变革,也展现了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发展的脉络,会给我们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方向以启示,会给我们继承优秀传统、创新和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以帮助。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略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的重要概念以及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作出界定,力图使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第二章综述国内、国外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史的相关研究,既肯定前人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同时又指出尚存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寻找本论文研究的突破口。第三章以20世纪上半叶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演进为线索,进行历史剖析。依据重要的教育政策和事件,将20世纪上半叶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新政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02-1911);第二阶段民国初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12-1926):第三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27-1949)。分别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具体论述和分析。第四章剖析20世纪下半叶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依据同样的划分标准,将20世纪下半叶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0-1957);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8-1965);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66-1976):第四阶段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977-1985);第五阶段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986-2000)。各个阶段除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以外,民间的社会思潮及当时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也各有特点,它们共同营造了不同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特点。第五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变革与外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教育内部的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学制、课程观、数学观、知识观的嬗变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提炼出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因素;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因素;外因与内因从分离走向融合才能更加有利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第六章总结归纳20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得出八点启示。(1)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的阶段性特点。(2)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在相对稳定中谋求渐进式发展。(3)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直线式”与“螺旋式”编排的钟摆现象。(4)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呈现从重“演绎”转为重“归纳”。(5)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需在知识、儿童、社会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6)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几大趋势,即:①从一元走向多元;②从双基走向四基;③架设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④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⑤寻求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里发展顺序的动态平衡;⑥计算器、计算机走进小学数学教科书。(7)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足本国,处理好西学与本十化的关系,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8)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审权应在“统”和“放”中寻求动态平衡。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第一,以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据,首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建国前五十年不完全统计的135套小学数学教科书(不包括不完全统计的解放区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0套和汪伪政府的小学数学教科书9套)和建国后16套半全国通用小学数学教科书(不包括不完全统计的340套地方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整理,是本研究的一个新的发现。第二,基于史料的分析,从影响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近百年发展的因素中总结出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因素;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教科书内容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因素;外因和内因应从分离走向融合,才能更加有利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发展。第三,从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提炼出了对当今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有意义的启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发展路向。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解放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史料非常分散、零碎,解放后的地方小学数学教科书史料非常繁杂,致使资料的收集过程非常艰难,因此难免存在疏漏。第二,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很好地做到史论结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百年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学科导向走向价值导向,其中既有继承、传延的成分,也有新质因子的增长与嬗变。“统新故而视其通”——立足于今,融会古今;“苞中外而计其全”——立足于中,兼采中外。考察、审视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整个历程,科学总结既往的成功经验,认真吸取违背教育规律而曲折起伏的失误教训并辨析其演变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与未来。因为,历史会为我们解读今天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以最深刻的启迪,而面向世界又会使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明晰自己的使命。

二、“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低段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三年级A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理论背景
        2.实践背景
    (二)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的界定
        2.国内外研究综述
        3.国外研究综述
        4.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1.研究的主要观点
        2.研究思路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情况说明
        1.研究环境
        2.研究对象
        3.研究人员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量表测试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工具
    (三)四套测试卷质量分析
        1.难度分析
        2.区分度分析
        3.信度分析
        4.效度分析
    (四)研究过程
        1.研究过程简述
        2.数据收集过程简述
        3.数据分析方法简述
三、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前测准备
        1.四套试卷质量分析
        2.初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3.初步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4.初步评估三年级学生计算水平
        5.基于前测研究的启示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1.研究准备
        2.制定计划----第一轮教学设计
        3.行动实施
        4.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1.研究准备
        2.教学改进
        3.制定计划----第二轮教学设计
        4.行动实施
        5.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
        1.研究准备
        2.教学改进
        3.制定计划----第三轮教学设计
        4.行动实施
        5.第三轮行动研究小结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对整个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二)对小学低年段数学计算教学的启示
        1.强化教师运算意识
        2.规范运算题书面格式
        3.培养学生运算习惯
        4.算法算理两手抓
        5.加减进退要牢记
        6.审题运算有先后
        7.强化解题时间观念
        8.实施快乐运算教学
    (三)研究局限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前测计算题
附录4 第一套测试卷
附录5 第二套测试卷
附录6 第三套测试卷
附录7 第四套测试卷
附录8 教学设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价值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教学策略
        1.2.2 数学应用题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应用题教学研究现状
        1.3.2 国外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课堂观察法
        1.4.3 作品分析法
        1.4.4 访谈法
    1.5 相关理论基础
        1.5.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5.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5.3 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学理论
第2章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概述
    2.1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求
    2.2 应用题常规教学过程
    2.3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概况
        2.3.1 简单应用题的教法及举例分析
        2.3.2 复合应用题教法举例及其分析
        2.3.3 复杂应用题教法举例及其分析
第3章 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3.1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方法及工具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2.1 观察结果与分析
        3.2.2 学生作品分析
        3.2.3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3.2.4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3.3 教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及分析
        3.3.1 教师困于情境创设,情境理解缺乏启发性提示
        3.3.2 教师主导,忽略学生主体性
        3.3.3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3.3.4 教师缺少解题方法的总结
        3.3.5 缺乏对学生的反思习惯培养,教师忽视检查
    3.4 学生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及分析
        3.4.1 不理解题意
        3.4.2 不善于分析结构关系
        3.4.3 计算操作能力差
        3.4.4 解题模式局限
        3.4.5 缺乏良好解题习惯
第4章 改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4.1 创设多样化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4.1.1 指导学生观察,鼓励参与实践活动情境
        4.1.2 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加深理解
        4.1.3 通过情境数学化,帮助学生提取概括信息
    4.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生为本
        4.2.1 以直观操作强化意义理解
        4.2.2 主控转向调控,促进学生思考
    4.3 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3.1 改变“教师给予、学生接受”的方式
        4.3.2 教师创设积极宽松的氛围,提供学生探索空间
        4.3.3 课堂教学强化结构分析与计算推理训练
    4.4 强化解题方法多样化训练
        4.4.1 通过画图,解决审题教学中题意理解问题
        4.4.2 引导学生通过剖句,重组应用题题干内容
        4.4.3 教学中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化抽象为形象
    4.5 提高教师检查和评价水平
        4.5.1 引导学生养成回顾反思习惯
        4.5.2 教师及时评价,形成有效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试卷试题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课后练习题
致谢
附件

(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西和县赵五学区小学语文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1.1 教研模式
        1.4.1.2 网络学习空间
        1.4.1.3 学区
        1.4.2 研究现状综述
    1.5 理论基础
        1.5.1 学习共同体及启示
        1.5.2 情境认知理论及启示
        1.5.3 成人学习现论及启示
        1.5.4 反思性教学理论及启示
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的构建
    2.1 农村偏远学区教研现状调查
    2.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的构建
        2.2.1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环境的建设
        2.2.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的构建与解读
3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实践研究探析
    3.1 软硬件环境建设基础
        3.1.1 依托的基础
        3.1.2 网络学习空间的选择
        3.1.3 教研组成员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3.1.4 中心教研点、分研点的建设
    3.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实践
4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效果分析与改进
    4.1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教研效果调查分析
    4.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问及改进措施
5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今世界对人才的要求
        1.1.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变革
        1.1.3 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广角”教学的需要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的问题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的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2.2 何为教学
    2.3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
        2.3.1 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2.3.2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现状
        2.3.3 小学典型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2.4“数学广角”相关研究
        2.4.1 为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入“数学广角”
        2.4.2“数学广角”教与学的已有研究
    2.5 评述与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的确立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3.4 研究工具的设计
        3.4.1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广角”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3.4.2 小学生“数学广角”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3.4.3 小学生“数学广角”学习结果测试卷
        3.4.4 教师“数学广角”教学访谈提纲
        3.4.5 教学案例分析框架
    3.5 数据收集整理
    3.6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数据的编码与分析
    3.7 研究伦理
    3.8 小结
第4章 数学广角内容概述
    4.1 典型名题、趣题
        4.1.1 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分析
        4.1.2 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
    4.2 运筹学中的基本问题
        4.2.1 统筹思想、对策方法概述
        4.2.2 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
    4.3 排列组合的教学建议
        4.3.1 排列组合中常见的情况和体现的思想方法
        4.3.2 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
    4.4 重叠问题
        4.4.1 重叠问题的思想分析
        4.4.2 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
    4.5 等量代换
        4.5.1 等量代换思想
        4.5.2 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
    4.6 抽屉原理
        4.6.1 抽屉原理的思想方法分析
        4.6.2 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
    4.7 其他问题
        4.7.1 数字编码
        4.7.2 找次品
    4.8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5.1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5.1.1 调查结果分析(一):教师的态度信念
        5.1.2 调查结果分析(二):教师的知识
        5.1.3 调查结果分析(三):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力
        5.1.4 调查结果分析(四):教师的教学策略
    5.2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5.2.1“数学广角”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5.2.2 学生“数学广角”学习态度的分析
        5.2.3 学生“数学广角”学习结果分析
        5.2.4 学生对教师教学“数学广角”的认知
    5.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5.3.1 五、六年级学生测试的总体表现
        5.3.2 两个年级学生在不同题目上的表现
    5.4 小结
第6章 教学案例研究
    6.1 数学广角优质课分析
        6.1.1 优质课的概况
        6.1.2 教学目标
        6.1.3 课的结构
        6.1.4 教学内容
        6.1.5 教学方法
        6.1.6 教师教学能力素质体现
        6.1.7 小结
    6.2 常态课分析
        6.2.1 教学案例一教师C的课堂教学情况
        6.2.2 教学案例二教师D的课堂教学情况
    6.3 教师“数学广角”课堂教学特征分析
        6.3.1 优质课特征
        6.3.2 常态课特征
    6.4 教学建议与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对教师和学校的意义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B 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C 学生“数学广角”学习结果测试卷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师生互动类型记录表
附录F 课的结构观察表
附录G 教师提问技巧观察表格
附录H 开发多元智力的课程策略检查表
附录I 常态课课堂教学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一般研究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一、课堂教学
        二、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性质与标准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价值
    第二节 数学课程标准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目标
        四、典型案例分析
    第三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已有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操作探究与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三、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第三章 课堂教学设计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节 有效的教学目标确定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二、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
    第二节 有效的数学教材处理
        一、教材的作用与特点
        二、教材的研读策略
        三、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处理的策略与案例分析
    第三节 有效的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一、数学练习题的分类
        二、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原则
        三、案例分析
第四章 课堂教学实施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节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一、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特征与分类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四、案例
    第二节 有效提问和讲授
        一、有效提问
        二、有效讲授
    第三节 有效探究
        一、探究学习的必要性
        二、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现状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的策略
        四、案例分析
    第四节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三、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第五章 课堂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小学教学有效性
    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与小学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管理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三个维度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教育目标的人文取向
        1.1.1 教育目标的人文价值取向
        1.1.2 教育目标人文价值取向的嬗变
        1.1.3 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的再构
    1.2 数学教育目标的思考
        1.2.1 获得数学知识
        1.2.2 发展数学能力
        1.2.3 渗透数学观念
        1.2.4 提升精神品格
        1.2.5 数学教育目标体系
    1.3 现实数学教学渗透观念的必要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数学观念的文献述评
        2.1.1 张乃达的研究及我们的述评
        2.1.2 过伯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综述
        2.1.3 近十五年的研究
        2.1.4 国外相关文献略览
        2.1.5 对数学观念综述的总体评述
    2.2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献述评
        2.2.1 国内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献
        2.2.2 国外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献
        2.2.3 数学教学设计综述的述评
第三章 研究方法设计
    3.1 研究方法设计
        3.1.1 文献法
        3.1.2 访谈法
        3.1.3 作品分析法
        3.1.4 班级对比教学实验(比较研究法)
    3.2 研究方法的体系配制
第四章 作为教学目标的数学观念
    4.1 哲学上观念的演变与论争
    4.2 数学观念(系统)概念的界定与注释
    4.3 数学观念(系统)概念的示例
    4.4 数学观念(系统)的特性分析
    4.5 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观念系统
        4.5.1 《数学教育学概论》对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
        4.5.2 数学认知结构的构成分析
        4.5.3 数学认知结构是"一体二面"架构
        4.5.4 "一体二面"架构的现实意义
        4.5.5 数学观念系统与皮亚杰认知理论
        4.5.6 渗透数学观念——教学中的一个例子
    4.6 数学观念与数学新课程核心目标的关系
        4.6.1 数学观念与数学技能
        4.6.2 数学观念与数学思维能力
        4.6.3 数学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
        4.6.4 数学观念与数学情感价值判断
    4.7 数学观念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8 数学观念与数学问题解决
    4.9 本章结论
第五章 数学观念的外化
    5.1 内在数学观念的局限性
    5.2 数学观念的外化
        5.2.1 观念外化的意义
        5.2.2 数学语言是数学观念外化的产物
        5.2.3 数学观念外化过程初探
        5.2.4 数学符号促成数学观念结构化与压缩信息的功能
        5.2.5 数学观念外化的形式与意义
        5.2.6 一个教学中的例子
    5.3 数学观念成为教学目标的理由
        5.3.1 数学的作用发生了改变
        5.3.2 数学观念是提升精神品格的重要项目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数学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方法
    6.1 数学教学设计的依据
        6.1.1 数学知识抽象性特征——数学教育价值的典型体现
        6.1.2 数学认知特征——利用知识框架套用客观问题信息
        6.1.3 数学教学设计依据——实现高效教学与促进学生发展
    6.2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
        6.2.1 打开数学知识
        6.2.2 浓缩打开材料
        6.2.3 打开与浓缩的平衡
    6.3 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条件限制
        6.3.1 一个实际问题的三类教学设计
        6.3.2 三类数学教学计得失的思考
        6.3.3 平衡好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三种重要关系
    6.4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渗透数学观念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方法
    7.1 初一方程知识教育价值的探讨
        7.1.1 引进符号列方程的应用价值与教育价值
        7.1.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疑难分析
        7.1.3 国内外处置这一教学难点知识的经验
    7.2 渗透数学观念列方程的教学设计方法
        7.2.1 符号化语言的历史启示
        7.2.2 语言互化训练
        7.2.3 渗透未知数的符号表示与等号的对等性观念
        7.2.4 形成等量关系式
        7.2.5 列方程
    7.3 解方程中渗透相关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
        7.3.1 方程同解原理的建立
        7.3.2 同解原理的应用——解方程
    7.4 本章结论
第八章 渗透数学观念教学设计方法的施教效果检测
    8.1 实验的假设
    8.2 试卷测试检验及其学生正确答题数
    8.3 对学生答题的作品分析
    8.4 对学生答题的访谈分析
    8.5 效果检测结论
第九章 未竟工作及展望
    9.1 对数学观念(系统)的进一步思考
    9.2 数学观念(系统)在未来数学教育中可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小学生感到应用题难学
        (二) 数学教师应用题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二、利用认知负荷理论解决应用题学与教困难的思路
        (一) 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 怎样区分学生解决应用题时的认知负荷
        (三) 怎样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认知负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管理学生的认知负荷
    三、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的意义
        (二) 实践的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调查法
        (三) 案例法
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认知负荷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认知负荷的研究
        (一) 认知负荷的界定
        (二) 认知负荷的类型
        (三) 认知负荷的测量
        (四) 管理认知负荷的设计原则
    二、国内关于认知负荷的研究
        (一) 国内对认知负荷理论的理解
        (二) 认知负荷理论的整合研究
        (三) 数学中认知负荷的研究
第三章 认知负荷理论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 从认知负荷角度分析应用题学习的困难
        (二) 区分不同认知负荷在应用题学习的体现
        (三) 从认知负荷角度分析教师教学的不足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管理认知负荷的建议
        (一) 减轻内在认知负荷
        (二) 减轻外在认知负荷
        (三) 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第四章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案例分析
    一、针对具体学生教学的案例研究
        (一)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分析学生学习某类应用题的困难所在
        (二) 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三) 展示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过程
        (四) 阐述如何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解决问题的
    二、指导数学教师教学的案例研究
        (一) 从认知负荷角度分析教师的课堂实录
        (二) 设计样例改进教师的教学
        (三) 从认知负荷角度解释设计的理由
参考文献
后记

(9)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主题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一) 问题
    (二) 数学问题
    (三) 数学教育中的解决问题
    (四) 解决问题教学
    (五)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理论探析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 对小学数学教师解决问题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二) 对小学数学教师解决问题教学情况的访谈
    (三) 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的分析
    (四) 结论
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1.3 研究的问题、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的问题
        1.3.2 研究的思路
        1.3.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综述
    2.2 国外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综述
第3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历史沿革
    3.1 清末新政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02—1911)
        3.1.1 背景
        3.1.2 小学算术教科书编写概况
        3.1.3 小学算术教科书案例分析
        3.1.4 总体评价
    3.2 民国初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12—1926)
        3.2.1 背景
        3.2.2 小学算术教科书编写概况
        3.2.3 小学算术教科书案例分析
        3.2.4 总体评价
    3.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27—1949)
        3.3.1 背景
        3.3.2 小学算术教科书编写概况
        3.3.3 小学算术教科书案例分析
        3.3.4 总体评价
第4章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历史沿革
    4.1 建国初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0—1957)
        4.1.1 背景
        4.1.2 小学算术教科书编写概况
        4.1.3 小学算术教科书案例分析
        4.1.4 总体评价
    4.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58—1965)
        4.2.1 背景
        4.2.2 小学算术教科书编写概况
        4.2.3 小学算术教科书案例分析
        4.2.4 总体评价
    4.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学算术教科书(1966—1976)
        4.3.1 背景
        4.3.2 各地小学算术教科书编写概况
        4.3.3 总体评价
    4.4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977—1985)
        4.4.1 背景
        4.4.2 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概况
        4.4.3 小学数学教科书案例分析
        4.4.4 总体评价
    4.5 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986—2000)
        4.5.1 背景
        4.5.2 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概况
        4.5.3 小学数学教科书案例分析
        4.5.4 总体评价
第5章 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动因分析
    5.1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外部动因
        5.1.1 政治变革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影响
        5.1.2 经济变革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影响
        5.1.3 文化变革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影响
    5.2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内部动因
        5.2.1 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学制的嬗变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影响
        5.2.2 课程观、数学观、知识观的嬗变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影响
    5.3 外因与内因:从分离走向融合
第6章 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6.1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6.2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在相对稳定中谋求渐进式发展
    6.3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直线式"与"螺旋式"编排的钟摆现象
    6.4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呈现从重"演绎"转向重"归纳"
    6.5 小学数学教科书需在学生、知识、社会三者间寻求动态的平衡
    6.6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展的几大趋势
    6.7 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足本国
        6.7.1 实事求是地批判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洋为中用
        6.7.2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古为今用
    6.8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审权应在"统"和"放"中寻求动态平衡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段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三年级A班为例[D]. 曾宇. 大理大学, 2020(05)
  • [2]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 李青青.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1)
  • [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农村偏远学区混合教研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西和县赵五学区小学语文学科为例[D]. 赵文. 西北师范大学, 2016(12)
  • [4]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秦桂花.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4)
  • [5]挖掘简单内容背后的数学思维价值[J]. 易婷,胡力. 湖南教育(下), 2013(11)
  •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 武友松.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 [7]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D]. 张昆. 西南大学, 2011(09)
  • [8]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 许志毅.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9]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 降伟岩.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10]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 魏佳. 西南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两三步应用题》教学实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