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江苏省东台市政府官员工作日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江苏省东台市政府官员工作日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对江苏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贾利亚[1](2015)在《当代中国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构建进行了研究。描述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研究状况,指出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在。对反腐败社会参与等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了社会参与的理论基础。回顾与分析了我国近现代关于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状况,考察了清廉指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并得出对当代中国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根据机制的构成和运行原理,提出了当代中国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构成要素,包括:顶层设计、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形式、参与效果等。最后提出了反腐败社会参与教育动员、协调运行、量度适衡、规范制约、保障激励等机制的设计。本文认为:反腐败社会参与是中国反对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力量,而且,社会参与反腐败更具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和稳定性,因而也更具有治本功能,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的完善才是治本之举,也就是毛泽东所强调的民主监督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法宝;反腐败主体不只是“执政党+政府”,而应是执政党、政府和社会“三驾马车”的格局,在当前党委和政府作为体制内反腐败力量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明显效果的时期,得出这一结论,更显出作为理论研究应有的严谨态度;反腐败社会参与需要立法,要依法有序进行,做到有序有度有效,既不消极无为、松懈怠工,又不急进冒进、形成群众运动,而实践中反腐败社会参与的专项法规条例尚未制定;五大机制的构建并使其现实化是实现反腐败社会参与的重要标志和保障。

邹洪凯[2](2014)在《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全面掌握公共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正确行使权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内监督实践与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指导方针、权力结构、基础制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监督体制等方面还缺乏科学性,因此必须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科学组织支持党内监督,实现党内监督的科学化,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把党内监督置于大监督的视阈和反腐败的视角中研究,并引入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网络监督等新的方式方法,以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本文内容共分四部分八章,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第一章。分析党内监督的科学理论,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革命和建设实践提出的关于党内监督的科学思想。第二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二至四章。分析了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改革推动党内权力系统内部之间相互制衡和监督。阐述了党务公开在党内监督中的基础地位,对系统化推进党务公开的突破口——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并以财产申报制度为重点,分析存在的制度困境,提出完善制度的路径。第三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五至七章。在党内监督中引入廉政风险防控理念,提出党内监督的核心是规范权力运行,可以通过廉政风险防控实现全程监督。研究了党内监督的新形式——网络监督,分析了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提出网络监督的现实问题与规范发展的方向。分析了党内监督现行的评价模式,提出构建以勤廉满意度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第三方民意调查为主要方式的考评机制。第四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组织支持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第八章。指出现有的党内监督组织体系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要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地位和组建综合性反腐败机构为重点改革纪检监察领导体制,以突出巡视重点、改进巡视方式为抓手完善党内巡视监督制度,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突破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本文提出了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概念,从理论、制度、方法和组织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根据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思路对策,并以此指导党内监督实践,推动权力正确行使。

刘晓宁[3](2011)在《论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的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镇(街道)信访问题不仅关系到镇街民众的切身利益,还与社会稳定和国家镇街政权的稳定有着密切关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信访洪峰”,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缠访闹访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信访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镇街是矛盾纠纷发生的源头所在,在经济深入发展、利益结构调整的现状下,由此带来的诸如拆迁安置、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村务公开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涌现。客观思考之后,反观镇街信访活动和信访工作,其中信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就显现出来。本文从现在镇街信访工作的现状入手,总结现行信访运行机制的成效,并分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完善现有信访机制的构想。在行文过程中,以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的现状(包括组织机构、运行过程、运行方式)——机制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主要从信访机构自身、信访者和社会环境三方面进行阐述)——实践构想为研究框架,以政治沟通过程中信访机构——信访者——信访社会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广东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例,分析新时期镇街信访工作的新思路和面临的问题,以期与国家的信访制度遥相呼应,理清其主体思想的具体化表现,及其内在逻辑的显性化模式,从整合镇街信访资源、搭建镇街信访平台、加强镇街信访督办、倡导法治转变观念四个方面为完善镇街信访运行机制探索实践思路。

黄宝玲[4](2011)在《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思路 ——以泉州市下辖的县(市、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上公认的敏感发展阶段,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增多,转型所引致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在群众信访活动中,信访问题就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综合体现。在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国家的建构中,信访工作作为我国发扬民主政治、化解社会冲突的渠道,日益显露其作用。信访制度在历史上曾起到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作用,在当前的转型时期,在构建和揩社会进种中,不仅依然发挥着上述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民情上传下达、缓和社会冲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表明了信访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信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主要的对象是普通的老百姓,与他们接触最为频繁的是县(市、区)、乡镇、村级等基层组织,基层具有解决信访问题的基本条件,处理区域内的信访问题最有发言权、最有办法、也最权威,是做好信访工作的“第一线”。信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加强县级信访工作”,这是党中央反复强调固本强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及时就地消化社会矛盾和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减少越级上访,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范式和政治学中的政治参与视角审视我国社会转型期基层信访工作,以泉州市下辖县(市、区)为例,充分论述新时期基层信访工作的重要作用,从大量的信访现象中总结梳理,把握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深入分析当前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现状与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开创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寻求做好新形势下基层信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东台市委办公室调研科[5](2000)在《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实践新探索——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针对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东台市从1998年11月开始全面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规定每月20日为全市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这一天,所有机关部门一律不开会,机关干部除值班外,全部参加下访活动。每次下访活动分六步进行:一是提前播发通知,二是明确下访重点,三是配好下访人员,四是认真组织接访,五是集中回报会办,六是跟踪落实办理。下访效果直接作为机关干部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至今,东台市和乡镇两级机关干部共下访12400多人次,接访群众17600多人次,解决各类问题4100多件(次),劝阻和避免可能发生的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20多次,逐步呈现出信访总量下降、集体上访下降的良好势头。

东台市委调研科[6](2000)在《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对江苏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对江苏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对江苏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附图清单
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社会参与的界定
        2.1.2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界定
        2.1.3 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学科视域下的社会参与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参与的理论论述
        2.2.3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论述
3 中外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历史考察
    3.1 国内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3.1.1 古代中国社会参与的畸形状况
        3.1.2 近代中国萌芽式的社会参与
        3.1.3 国民党时期“遮遮掩掩”式的社会参与
        3.1.4 中国共产党对反腐败社会参与的探索
        3.1.5 国内反腐败社会参与历史考察的启示
    3.2 国(境)外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3.2.1 国(境)外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历史考察
        3.2.2 国(境)外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经验启示
4 我国反腐败社会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法与样本概述
        4.1.1 问卷调查过程与样本介绍
        4.1.2 深度访谈方式及基本情况
    4.2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现状
        4.2.1 参与热情较高,以法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
        4.2.2 参与渠道不断拓宽,政府和主管部门更加重视
        4.2.3 参与制度的建设逐步完善
    4.3 反腐败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
        4.3.1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运行关系出现障碍
        4.3.2 反腐败社会参与有失度失序失效现象
        4.3.3 反腐败社会参与自身参与能力不足
        4.3.4 反腐败社会参与激励保障缺失缺位
        4.3.5 反腐败社会参与法律制度规范尚未完善
    4.4 反腐败社会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政府部门对反腐败社会参与有不正确认识
        4.4.2 反腐败社会参与缺少有效的教育引导
        4.4.3 腐败自身特征不利于反腐败社会参与
        4.4.4 社会环境对反腐败社会参与存在制约
        4.4.5 反腐败社会参与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
5 当代中国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的要素构成
    5.1 反腐败社会参与顶层设计的确定
    5.2 反腐败社会参与主体的选择
    5.3 反腐败社会参与内容的归结
        5.3.1 对政令畅通和遵纪守法的监督
        5.3.2 对廉洁从政和作风效能的监督
    5.4 反腐败社会参与方式的筛选
        5.4.1 传统参与方式
        5.4.2 网络参与方式
    5.5 反腐败社会参与功效的实现
        5.5.1 反腐败社会参与功效的途径优势
        5.5.2 反腐败社会参与功效的评价标准
        5.5.3 反腐败社会参与功效的实现价值
6 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构建设计
    6.1 构建教育动员机制
        6.1.1 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6.1.2 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动员作用
        6.1.3 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作用
    6.2 构建协调运行机制
        6.2.1 协调反腐败社会参与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6.2.2 协调反腐败社会参与和发展稳定的关系
        6.2.3 协调反腐败社会参与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6.2.4 协调反腐败社会参与和专门机构的关系
        6.2.5 协调反腐败社会参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6.3 构建量度适衡机制
        6.3.1 把握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广度
        6.3.2 把握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程度
        6.3.3 把握反腐败社会参与的频度
        6.3.4 把握反腐败社会参与的效度
    6.4 构建规范制约机制
        6.4.1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制度化
        6.4.2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程序化
        6.4.3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组织化
        6.4.4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配套化
        6.4.5 反腐败社会参与的规范化
    6.5 构建保障激励机制
        6.5.1 反腐败社会参与要依法开展
        6.5.2 反腐败社会参与要予以保障
        6.5.3 反腐败社会参与要予以激励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反腐败社会参与的调查问卷情况
    (1) 调查问卷
    (2) 调查问卷各题情况统计
    (3) 对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建议汇总
    (4) 问卷分析的结论和启示
附录二:访谈基本情况一览表
作者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一) 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的必要性
        (二) 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的紧迫性
    二、 基本概念
        (一) 党内监督的概念
        (二)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概念
        (三)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功能地位
        (四) 国外政党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经验
    三、 研究现状
        (一) 党内监督一般理论研究
        (二) 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
        (三) 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 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认识立场
        (二)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思维准则
        (三)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原则
        (四)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学术品格
        (五) 坚持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着述方法
        (六) 坚持文献法与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五、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论渊源: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内监督的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监督思想
        (一) 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二) 主张实行党内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
        (三) 明确党的性质和党的组织纪律
    二、 列宁党内监督思想及实践
        (一) 党政分开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前提
        (二) 建立独立权威的监督机关是党内监督的基础
        (三) 严格执纪执法是党内监督的保证
    三、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思想的演进
        (一)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
        (二) 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
        (三) 江泽民党内监督思想
        (四) 胡锦涛党内监督思想
        (五)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
第二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
    一、 完善党内权力配置
        (一) 以推行常任制为重点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二) 以强化全委会职权为重点健全党委会制度
        (三) 以改革纪检体制为重点完善党内专门监督制度
    二、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
        (一) 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二) 地方党内选举的创新实践
        (三)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路径
    三、 健全党内决策机制
        (一) 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二) 党内重大决策实例
        (三) 党内决策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思路
第三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客观基础:党务公开
    一、 党务公开在党内监督中的基础地位
        (一) 党务公开畅通了监督渠道
        (二) 党务公开降低了监督成本
        (三) 党务公开夯实了监督基础
        (四) 党务公开增强了监督实效
    二、 党务公开的历史足迹和实践路径
        (一) 党务公开的理论渊源
        (二) 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务公开的历程
        (三) 国外政党推进党务公开的经验
        (四) 党务公开的实践路径
    三、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化推进党务公开的突破口
        (一) 党务公开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二) 大力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第四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重点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一、 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一) 利益冲突是当前影响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 中国共产党防止利益冲突的探索实践
        (三) 当前防止利益冲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二、 防止利益冲突的国际经验
        (一) 加拿大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二) 日本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三) 新加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三、 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核心制度——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一) 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民间呼声和制度困境
        (二) 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初步实践
        (三) 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
第五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念突破:廉政风险防控
    一、 廉政风险防控的一般理论
        (一) 风险和廉政风险
        (二) 廉政风险防控运行机制
    二、 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践模式
        (一) 江苏省苏州市:廉政风险防控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相结合
        (二) 湖北省:廉政风险防控与加强县委书记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 海关:廉政风险防控与执法风险防控相结合
        (四) 中国工商银行:廉政风险防控与金融业务相结合
    三、 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的综合举措
        (一) 加强廉政教育
        (二) 优化权力结构
        (三) 强化科技支撑
第六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载体创新:网络监督
    一、 网络监督及其特点
        (一) 网络的兴起与传播格局的变化
        (二) 网络监督的基本状况
        (三) 网络监督的特点
    二、 网络监督在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 网络监督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
        (二) 网络监督深刻警示了党员领导干部
        (三) 网络监督推动了监督平台建设
        (四) 网络监督改进了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作风
    三、 网络监督的现实问题与规范发展
        (一) 网络监督的现实问题
        (二) 网络监督的规范发展
第七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评价模式:构建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权威性和形式化
        (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的权威性
        (二)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的形式化
    二、 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一) 国际组织的廉政评价指标
        (二) 国(境)外城市的廉政评价探索
        (三) 国内各地党风廉政考评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三、 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第三方民意调查
        (一) 民意调查在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中的重要意义
        (二) 第三方民意调查在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中的突出优势
        (三) 第三方民意调查的指标构建
        (四) 第三方民意调查的执行实例
        (五) 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的思考
第八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组织保障:党内监督组织建设
    一、 改革纪检监察领导体制
        (一) 纪检监察体制的形成
        (二) 现状:从曹克明模式到张家界模式
        (三) 问题:独立性与专业化
        (四) 解决路径: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和组建综合性反腐败机构
    二、 完善党内巡视监督制度
        (一) 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创新举措
        (二) 巡视制度的现实困境
        (三) 完善巡视制度的路径
    三、 加强监督队伍自身建设
        (一) 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二) 大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期刊论文类
    三、 硕博论文类
    四、 法规文件类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论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研究
        1.2.2 信访制度存废问题研究
        1.2.3 镇街信访问题研究
        1.2.4 文献综述简评
    1.3 概念界定
        1.3.1 镇街
        1.3.2 信访
        1.3.3 运行机制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1.5.1 研究方法
        1.5.2 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现状分析:以X 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例
    2.1 镇街信访机制的运行方式
        2.1.1 机构组成多元化
        2.1.2 运行方式一体化
    2.2 镇街信访机制的运行过程
        2.2.1 运行过程综合化
        2.2.2 保障机制全面化
        2.2.3 防控体系多重化
第3章 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的成效及问题
    3.1 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的成效分析:以桃源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例
        3.1.1 资源整合,调处能力得到加强
        3.1.2 重心下移,稳控能力显着提高
        3.1.3 管理信息化,实现信访有的放矢
    3.2 镇街信访运行机制面临的问题
        3.2.1 镇街信访运行协调不畅
        3.2.2 镇街信访工作者素质偏低
        3.2.3 镇街信访工作思想有误区
        3.2.4 镇街信访工作行为有偏差
        3.2.5 非正常访案件不断增多
第4章 镇街信访运行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镇街信访机构的自身因素
        4.1.1 镇街信访机构责大权小
        4.1.2 镇街信访经费无保障
        4.1.3 镇街信访人才缺失
    4.2 镇街信访者的信访误区
        4.2.1 信访者的畸形信访心理
        4.2.2 信访者的异常信访逻辑
        4.2.3 信访者对信访机构的行为博弈
    4.3 镇街信访的外部挑战
        4.3.1 信访案件存量大,增量多,变量难控制
        4.3.2 信访主体复杂,事件发散快,处理难度大
        4.3.3 信访问题涉及面广,关联性大,对抗性强
第5章 镇街信访运行机制实践思路
    5.1 整合镇街信访资源,缓解信访机构压力
        5.1.1 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
        5.1.2 推进律师参与信访机制
        5.1.3 健全信访人员选拔培训机制
    5.2 搭建镇街信访平台,疏通信访渠道
        5.2.1 实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5.2.2 创建系统化接访机制
        5.2.3 探索信访代理机制
    5.3 加强镇街信访督办,确保案件有始有终
        5.3.1 厉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5.3.2 完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5.3.3 推行信访终结机制
    5.4 转变观念倡导法治,应对复杂挑战
        5.4.1 转变镇街信访观念
        5.4.2 积极倡导依法信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4)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思路 ——以泉州市下辖的县(市、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学界对信访研究的基本概况
    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转型期基层信访工作的作用和现状
    一、转型期基层信访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 政治参与视角下基层信访工作的作用分析
        (二) 社会冲突治理视野里基层信访工作作用分析
    二、转型期社会冲突状态下基层信访的现状分析
        (一) 社会转型期基层信访内容的基本构成
        (二) 社会转型期基层信访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群众在政治参与中合法性的流失
        (二) 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
    二、社会转型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 基层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政治参与方面
        (二) 基层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革发展方面
        (三) 基层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政府管理方面
第四章 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对策思路
    一、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 政治参与视角下基层信访发展趋势
        (二) 社会冲突视角下基层信访发展趋势
    二、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对策思路
        (一) 强化政府治理
        (二) 有效化解社会冲突
        (三) 畅通政治参与渠道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对江苏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反腐败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研究[D]. 贾利亚.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9)
  • [2]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D]. 邹洪凯. 苏州大学, 2014(09)
  • [3]论镇街信访运行机制的完善[D]. 刘晓宁. 汕头大学, 2011(04)
  • [4]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思路 ——以泉州市下辖的县(市、区)为例[D]. 黄宝玲. 华侨大学, 2011(05)
  • [5]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实践新探索——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 东台市委办公室调研科. 办公室业务, 2000(02)
  • [6]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对江苏东台市推行机关干部下访工作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 东台市委调研科. 秘书之友, 2000(01)

标签:;  ;  ;  ;  ;  

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探索——江苏省东台市政府官员工作日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