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英《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

李尚英《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

一、李尚英着《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良[1](2018)在《2006年以来的莆田三一教研究》文中提出三一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1517—1598)创建的,至今近500年了。现在,三一教在莆田地区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影响广泛深远。同时,也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传播。三一教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后,成为莆田地区民间的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一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教义、心法,以及对三一教的演变过程、传播方式、经典文本等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的内容,包括三一教转型,面临的问题,仪式、功法的世俗化等,则涉及和研究得比较少。2006年以来,也就是莆田市三一教协会成立之后,三一教自身产生了一定的发展变化。本论文针对莆田三一教近十来的发展状况,通过田野调查,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加工而成。论文的内容一共有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2006年以来的莆田三一教发展状况,第三章莆田三一教的社会功能分析,第四章莆田三一教仪式功法与现代社会。本文以三一教合法化的2006年为界限,从莆田当代社会视角来研究三一教的发展与变化,主要通过对现代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间宗教三一教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而且,有选择地引用各地祠堂的口碑资料,论述了三一教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适当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着重对三一教的社会功能,仪式、功法的世俗化趋势,以及它们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考察研究。文章在资料收集利用上,为了弥补一定程度上资料的不足,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除了运用古籍资料外,更是下大力气,通过田野调研,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对三一教仪式和内修功法及其世俗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提升了文章的学术价值。总之,三一教作为莆田的本土宗教,同时,也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逐渐融入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胡云[2](2016)在《沅水流域辛女信仰研究》文中指出辛女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女性,据古史记载,她是上古时期帝喾的女儿,由于辛女的父亲帝喾所掌管的部落受到其他外来民族的侵扰,经过多次交战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在帝喾万般无奈之下,帝喾以悬赏的方式来招纳勇士与外敌征战,希望能有勇士出来把外来敌人打败,以此来扞卫自己部落的领土。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才出现了辛女与盘瓠的神话故事。论文以沅水两岸的辛女崖周边的几个村庄展开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这一带的老百姓视辛女信仰为自己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而不是以盘瓠为本族的主要民族宗教信仰。辛女信仰对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结合的方法来展开分析论述。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创新点,概述了辛女崖附近几个村庄对辛女信仰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辛女信仰的人文生态环境,主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来讲述。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辛女的来历及辛女信仰的传说故事,当地老百姓对辛女信仰的宗教场所及祭祀仪式。第四部分是论述辛女信仰的社会文化价值,辛女信仰是属于民族宗教之一,而且辛女信仰在当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它具有教育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对各民族的身份认同、民族融合和旅游开发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推进。

黄洋[3](2012)在《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的社会犯罪研究》文中提出清代的京畿地区主要由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御史与顺天府衙门共同管理社会治安,辅以保甲制度,可以说京畿地区的社会管理非常严密。然而,京畿地区仍然出现多种社会犯罪现象,有些社会犯罪甚至直接威胁宫内的安全,可谓非常严重。京城及其周边地区各种社会犯罪的发生,与长期以来的社会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嘉庆时期人民贫困、统治阶级腐朽不堪、流民不断增多却增加了犯罪机率,接连不断的天灾也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犯罪高发。官吏的犯罪腐蚀着上层的统治系统,下层的民间社会犯罪则愈演愈烈。社会问题和社会犯罪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通过分析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社会的管理,将社会犯罪进行分类,探讨社会犯罪发生的原因,揭示社会犯罪的影响。通过论述京畿地区的社会犯罪问题和社会运行状况,力图掌握社会犯罪对清朝由盛转衰的影响。从而,促进我们理解传统社会,并渴望对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华林甫[4](2008)在《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文中认为今天新修清史,继承历代纂修正史的传统,设立的《地理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志》将在充分利用各种史料、吸收现有清代地理志书成果基础上进行,充分借鉴历代正史地理志优点,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疆域、政区、山川、关隘、土贡等地理要素的沿革和变迁,从而不仅可望超越《清史稿·地理志》,而且可以、并且能够达到二十一世纪初清史地理研究的新水平。

周向阳[5](2008)在《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文中认为在中国古代,清代邪教犯罪尤为盛行,故清政府强化了邪教犯罪的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法律和措施具有典型意义,对中国现代构建和完善治理邪教犯罪的法律制度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清代邪教盛行的原因。本章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结构等方面入手,对清代邪教蔓延并屡禁不止的外在根源作了一个简要的探讨。第二章,清代邪教犯罪主要表现形式。本章主要考察了清代邪教组织在政治、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方面的犯罪行为,揭示出清代邪教组织给国家和社会稳定以及民众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及清政府制定和采取治理邪教的法律、措施的合理性。第三章,清代惩治邪教犯罪的法律制度。本章主要对清代惩治邪教犯罪法律规范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对其历史演变、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清代惩治邪教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并进而揭示出清代惩治邪教犯罪法律规范的利弊得失。第四章,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的行政措施。本章主要考察了清政府从经济、吏治、宗教、教化、基层政权控制等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做法。第五章,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的实践。本章主要考察了清代皇帝、官僚和民众这三种势力在治理邪教实践中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采取的不同行为,并对这种差异性加以剖析,进而在法律措施方面揭示清代官府在治理邪教上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清代治理邪教实践工作造成的影响。

金怡[6](2007)在《清代北京宫苑中的佛教建筑艺术》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北京清代宫苑中的佛教建筑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考证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清代宫苑中的佛教建筑进行梳理并初步建立分类系统。综合研究这些材料并进一步分析北京宫苑中佛教建筑的存在形式,并探究其艺术特点。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范围,关键词,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作框架做出了解释和说明。第二章为总论部分,把北京清代宫苑中的佛教建筑分为独立建置的佛教建筑和依附于其他功能建筑的礼佛空间,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概述,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框架背景。第三章为个论部分,以第二章分类为背景,分别选取代表标准式中汉藏结合式的北海白塔和永安寺,以及代表园林式的圆明园慈云普护的两处佛教建筑群,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个人观点,为他人进一步的研究作铺垫。第四章为结语部分,全面总结全文,并尝试探求清代北京宫苑中所出现各类佛教建筑的文化内涵。

冯大北[7](2004)在《唐宋福建民间祀神活动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唐宋福建民间祀神活动为切入点,运用文献材料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学术方法,详细探讨了唐宋时期福建民间信仰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其在宗教层面上的文化变迁。对唐宋福建民间祀神活动的两大趋势--正统化和淫祀化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认为它们是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是历史的特定产物。针对这一宗教文化变迁,笔者认为,社会变迁是决定性的因素。除此之外,知识分子参与民间祀神活动的方式和民众祭祀心态的变迁对其也起着制约作用。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8](2003)在《2002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指出

述堂[9](2003)在《李尚英着《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文中认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尚英的论文集《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一书,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一书,收录了着者自1981年至2001年20余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的论文22篇。其中,涉及清代几个主要或较为重要的民间宗教教派(如八卦教、天理教、离卦教、震卦教、坎卦

何孝荣[10](1998)在《明代南京寺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寺院是佛教的重要载体,研究寺院对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佛教以及深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古代佛教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寺院的研究一直着力不多,稍有涉猎者也主要限于寺院经济。尤其是对明代寺院的研究更少,而专门研究明代南京寺院者则尚未发现。本书从明代南京寺院背景、兴废和分布、建筑、僧人、经济、制度以及影响等方面着手,试图对其作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和推动对明代佛教、寺院以及明代社会、历史的研究,并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全书包括七章。第一章“背景”。分三节,分别探讨明代佛教政策、明代南京社会状况、东吴至元代南京的佛教和寺院。明代的佛教政策,以整顿、限制为主,个别时期甚至排佛、禁佛。但是,明代统治者又多大力提倡、保护佛教,这是南京寺院兴盛的重要原因。笔者特别提出,藏传佛教是明朝永乐以后最高统治者的共同信仰。对一些问题,如砧基道人的设置、《周知册》的颁布时间等,文中加以考证,纠正一些史书记载之误。明代南京先后作为首都和留都,政治地位重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文荟萃,民众佛教信仰浓厚,对其中的寺院有很大影响。东吴至元代,南京一直是重要的佛学中心,其中修建寺院众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明代南京的佛教和寺院。第二章“兴废和分布”。分三节,分别探讨了明代南京寺院的修建、毁废、分布以及总数估计。明代南京寺院的修建分为三个阶段:明初敕建一批寺院,带动南京寺院的恢复和发展;明代中期,僧人是寺院修建的主角,为南京寺院缓慢发展时期;明代后期,士、僧大建寺院,是南京寺院繁盛时期。笔者努力搜求各种方志以及一些考古发掘资料,对寺院加以考证,并增补史书记载之漏。明代南京寺院的拆毁和废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在人为原因的毁废中,以嘉靖年间霍韬拆毁南京尼寺的规模为最大。政府的其它毁废,僧人的破坏,势豪的侵占,以及僧人的弃走等,也是寺院人为毁废的重要方面。在自然原因的毁废中,主要有自然灾害和年久圮朽等。从地理分布来看,南京中城、东城地区寺院较多,南城地区最为集中,而西城、北城地区寺院则相对较少。寺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十里,有很多寺院甚至前后相邻,左右相接。笔者统计,明代南京寺院有名称可数者近二百一十所,总数起码有三百所,最多可能超过六百所。第三章“建筑”。分四节,从寺院布局、殿堂配置、殿宇结构、佛塔建筑等方面,全面探讨明代南京寺院的建筑。文中通过统计和比较,指出寺院布局在宋、元以来“伽蓝七

二、李尚英着《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尚英着《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1)2006年以来的莆田三一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林兆恩的三一教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一、国外及台湾学者对林兆恩与三一教的研究
        二、大陆学者对林兆恩与三一教的研究
    第三节 选题的依据
        一、以往研究的不足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文章的创新之处
        三、文章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2006年以来的莆田三一教发展状况
    第一节 莆田三一教现状
        一、祠堂、门人情况
        二、宗教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节 莆田三一教存在的弊端
        一、教派繁多,各自为政
        二、信徒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
        三、名利影响严重,内部争斗频繁
        四、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第三节 社会转型的影响
第三章 莆田三一教的社会功能分析
    第一节 主要社会功能
        一、社会整合功能
        二、心理调适功能
        三、文化教育功能
        四、社会交往功能
    第二节 促进国学复兴
    第三节 发展慈善事业
        一、慈善活动概述
        二、义工团活动
第四章 莆田三一教仪式功法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 三一教世俗化的趋势
    第二节 三一教仪式的世俗化
    第三节 三一教内修功法的世俗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沅水流域辛女信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与辛女相关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辛女信仰的人文生态环境
    一、分布的区域
    二、生态环境
    三、民族与文化
第二章 辛女信仰的叙事与仪式
    一、分神传说与娘娘庙的灵验故事
    二、主要祭祀仪式
    三、主要的宗教设施
第三章 辛女信仰的社会文化价值
    一、教育价值
    二、审美价值
    三、促进民族融合的功能
    四、旅游开发价值
结语:换一种眼光看民族宗教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的社会犯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2章 清初以来京畿地区的社会管理和治安
    2.1 清初以来京畿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
        2.1.1 清代北京的地方行政设置
        2.1.2 清初以来京畿地区的基层管理制度
    2.2 清初以来朝廷对京畿地区社会治安的关注
第3章 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的社会犯罪
    3.1 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社会犯罪的分类
        3.1.1 侵犯皇权与危害国家统治的政治性犯罪
        3.1.2 侵夺官私财产犯罪
        3.1.3 妨害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3.1.4 官吏职务犯罪
    3.2 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社会犯罪的监控与管制
第4章 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社会犯罪的原因
    4.1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4.2 统治阶层日趋腐朽
    4.3 人口失业流民增多
    4.4 灾害多发疫情频仍
第5章 嘉庆时期京畿社会犯罪的影响
    5.1 官吏社会犯罪的影响
    5.2 民间社会犯罪的影响
        5.2.1 宗教的影响
        5.2.2 鸦片流行的影响
        5.2.3 不良风气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基础与定位
二、资料长编
三、体例探索
四、编纂实践与问题探讨
五、结语
附件:
    新编《清史·地理志》编纂凡例(试行稿)

(5)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由来
    二、邪教及邪教犯罪的概念与内涵
    三、研究思路
    四、前期研究概况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代邪教盛行的原因
    一、经济上的原因
    二、政治上原因
    三、文化上的原因
    四、宗教上的原因
    五、社会结构上的原因
第二章 清代邪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政治性犯罪
    二、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
    三、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
    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
    小结
第三章 清代惩治邪教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 清代惩治邪教犯罪的法律规范
        一、《大清律例》中有关惩治邪教犯罪的条款
        二、《刺字条款》及其对邪教犯罪惩罚的补充规定
        三、惩禁与邪教关系密切的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
    第二节 惩治邪教犯罪刑罚适用原则
        一、从严从重的原则
        二、自首减免处罚原则
        三、累犯加重处罚原则
        四、共同犯罪区分首从的原则
        五、奖励告奸的原则
    小结
        一、清代惩治邪教犯罪立法的特点
        二、清代惩治邪教犯罪立法的缺陷与不足
第四章 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的行政措施
    第一节 清代治理邪教的行政措施
        一、推行安民的经济措施,消除邪教蔓延的经济根源
        二、重视教化,宣扬正统文化以消除邪教蔓延的思想基础
        三、整肃官场,严惩官员的贪渎职行为
        四、实行严格的宗教政策,截断邪教传播的途径
        五、禁淫祠
        六、针对邪教组织的治安措施
    第二节 编查保甲,加强基层控制
        一、保甲组织之概况
        二、强保甲以弭邪教
        三、保甲制度的功能评价
    小结
第五章 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的司法实践
    第一节 君主专制权力与邪教犯罪的惩治
        一、顺治:乱世重典,严厉打击邪教犯罪
        二、康雍:依法惩治,"宽严相济"
        三、乾隆:穷追严究,重惩邪教犯罪
        四、嘉道:先"宽"后严,变本加厉惩治邪教犯罪
    第二节 邪教案件中的专制权力与官僚权力
        一、君主对官僚的控制
        二、邪教案中官僚对专制王权的抵制
    第三节 民众与邪教
        一、邪教控制中国家法律制度与民俗的对立
        二、置身事外——多数民众在邪教案中的立场
        三、权力的幻觉——首告邪教者的心态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清代北京宫苑中的佛教建筑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念界定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2 清代北京宫苑中的佛教建筑艺术
    2.1 独立建置的佛教建筑
        2.1.1 佛教建筑群
        2.1.1.1 标准式
        2.1.1.2 园林式
        2.1.1.3 其他佛教建筑
        2.1.2 佛教建筑单体
        2.1.2.1 汉式建筑单体
        2.1.2.2 藏式建筑单体(喇嘛塔)
        2.1.2.3 汉藏结合式
        2.1.2.4 其他
        2.1.3 室内及装饰
        2.1.3.1 室内
        2.1.3.2 装饰
    2.2 依附于其他功能建筑的礼佛空间
        2.2.1 院落中的建筑单体(六品佛楼)
        2.2.2 建筑单体内的佛堂
        2.2.2.1 仙楼佛堂
        2.2.2.2 其他
3 清代北京宫苑中佛教建筑艺术个案研究
    3.1 白塔和永安寺
        3.1.1 历史沿革和建筑型制
        3.1.2 功能
        3.1.3 轴线和布局
        3.1.4 善因殿和白塔
        3.1.5 小结
    3.2 慈云普护
        3.2.1 建筑形制考证
        3.2.2 供奉
        3.2.3 轴线和布局
        3.2.4 动观的游览路线
        3.2.5 小结
4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出处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清单
致谢

(7)唐宋福建民间祀神活动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唐宋福建民间信仰的确立及其特征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福建民间祀神概况
    第二节 唐宋时期福建民间信仰的确立
    第三节 唐宋以来福建民间祀神活动的“淫祀化”
第二章 祭法与唐宋福建民间社会中的造神祀神活动
    第一节 造神运动的真实含义及其条件
    第二节 祭法在唐宋福建造神运动中的体现及其变迁
第三章 唐宋时期福建民间祀神系统的变迁
    第一节 闽越族部族祭祀系统的恢复
    第二节 中原民间信仰在福建社会中的生存形态
    第三节 本土神祗的兴起
第四章 对唐宋福建民间信仰变迁之诠释
    第一节 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参与方式及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第三节 唐宋时期民众祭祀心理的转变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0)明代南京寺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第一章 背景
    第一节 明代佛教政策
    第二节 明代南京社会状况
    第三节 东吴至元代的南京佛教和寺院
第二章 兴废和分布
    第一节 兴建和修理
    第二节 毁废
    第三节 分布及总数统计
第三章 建筑
    第一节 寺院布局
    第二节 殿堂配置
    第三节 殿宇结构
    第四节 佛塔建筑
第四章 僧人
    第一节 来源、等级结构
    第二节 佛学水平
    第三节 儒学修养及文学、艺术等才能
    第四节 名僧小传
第五章 经济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商业
    第三节 钦赐和施舍
    第四节 集体经济收入的去向
第六章 制度
    第一节 管理制度
    第二节 教育制度
    第三节 日常及特定佛事活动制度
第七章 影响
    第一节 对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对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四、李尚英着《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2006年以来的莆田三一教研究[D]. 王成良. 华侨大学, 2018(12)
  • [2]沅水流域辛女信仰研究[D]. 胡云. 中南民族大学, 2016(04)
  • [3]嘉庆时期京畿地区的社会犯罪研究[D]. 黄洋. 湘潭大学, 2012(01)
  • [4]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J]. 华林甫. 清史研究, 2008(03)
  • [5]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D]. 周向阳. 中国政法大学, 2008(09)
  • [6]清代北京宫苑中的佛教建筑艺术[D]. 金怡.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7]唐宋福建民间祀神活动之研究[D]. 冯大北. 福建师范大学, 2004(04)
  • [8]2002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 2003(05)
  • [9]李尚英着《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J]. 述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01)
  • [10]明代南京寺院研究[D]. 何孝荣. 南开大学, 1998(12)

标签:;  ;  ;  ;  ;  

李尚英《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出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