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

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

一、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温晴[1](2021)在《泰来、锡林浩特、牙克石绵羊胃肠寄生虫调查及驱虫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振宇[2](2021)在《人工饲养东北虎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家培[3](2021)在《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香羊为贵州地方特色山羊品种,由于肉嫩味香而鲜,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雷山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有利于寄生虫生长,这些寄生虫严重影响小香羊产业发展。大量用伊(阿)维菌素、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防治羊寄生虫病,容易引起药物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寻找对羊无毒无害无残留,还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中草药代替抗生素药物,成为现今养羊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开展雷山县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苦楝皮煎液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小香羊苦楝中毒和解毒试验,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和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试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用肉眼观察法、粪便检查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小香羊养殖场(户)均检出三种蠕虫,其中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45.11%、31.47%、27.27%;小香羊三种蠕虫在规模场的混合感染率为25.42%,在散养场混合感染率为57.14%,两者差异极显着;绦虫在全年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绦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50%、39.29%、39.47%、55.17%),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在夏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节(肺丝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33.82%、42.86%、17.11%、31.03%;肝片吸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25%、42.86%、9.21%、31.03%);三种蠕虫在不同海拔和不同营养条件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比较,绦虫感染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绦虫感染率为25%和17.78%),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均差异显着(母羊和羔羊的肺丝虫和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5%、16.67%、6.67%和0)。这些结果表明,雷山县小香羊羔羊阶段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极低,但在半岁以上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2.苦楝皮煎液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试验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用草药“三步骤煎制方法”煎制得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装于试管中贮存,并于第1d、第90d、第180d进行药液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用水煮法制得400mg生药/m L的中华万年青煎液,测定其部分化学成分。结果发现,经煎熬后,苦楝皮制剂呈黄色、p H值为5.0,苦楝素含量为5.35mg/m L,密封储存6个月后,苦楝皮煎液的颜色没有改变,药液的PH值和药液中苦楝素含量均没有改变,表明苦楝皮煎液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很稳定;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学成分占比较重。3.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分别以灌服法和注射法对30—40kg小香羊给以不同剂量的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对中毒羊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400mg生药/m L)进行解救;选择性行为表现强烈的成年公羊,产羔2胎的双羔母羊,连续2d给服苦楝皮煎液共60m L拌料饲喂。结果显示:(1)灌服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580m L,注射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120m L。小香羊中毒卧地时,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解救,剂量达100m L时多数中毒羊得到恢复。小香羊苦楝中毒后,GPT、GGT、BUN、TBIL、ALP均升高,TP、ALP、CRE、IP、TCHO、GLU、GLOB、Ca均下降。解毒后这些生化指标均在恢复,到第10d时,基本恢复正常;(2)公羊的性行为表现没有变化,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明显,精子畸形率增加明显,经过30d后,公羊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基本恢复完全;(3)母羊当次发情期的排卵明显受到影响,交配后未能成功受孕,但是不影响下次发情周期时间、排卵效果、受孕效果和产羔性别比率。总之,苦楝皮煎液有毒,不同给药法中毒剂量不同,苦楝中毒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中华万年青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解毒后小香羊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苦楝皮煎液对公羊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和母羊的发情、排卵、受孕、产羔都有影响,但是当苦楝成分完全排出羊体后,这些繁殖性能都能得到恢复。4.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效果。对羊的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用不同剂量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别以口服法和注射法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羊三种蠕虫病治疗试验,治疗剂量为40m L和50m L时,注射法比口服法治疗效果好,治疗剂量为60m L时,两种治疗法效果相当。结果表明,苦楝皮是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的良药。综上所述,半岁以上的小香羊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苦楝皮煎液灌服法和注射法给药,小香羊中毒剂量不同,两种给药法都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相似改变;苦楝皮煎液对公母羊的繁性能都有影响,但药物代谢排出后均能恢复正常;用含苦楝素5.35mg/m L的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剂量为60m L时,口服法和注射法对小香羊三种蠕虫病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良好解救药物。

罗晓平[4](2021)在《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调查及耐IVM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分析》文中认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作为全球分布且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寄生虫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防控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加剧,给全球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内蒙古作为我国肉羊主产区,生产模式正在向多元化转变,不同饲养模式下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驱虫药物耐药现状是否一致还尚不清楚,尤其是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耐药机理至今没有统一定论,已发现的耐药基因是否适用于国内现场虫株的耐药性检测知之甚少。为此,本论文从生产实际出发,首先开展内蒙古不同养殖模式下,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性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及敏感虫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就分离株耐阿苯达唑情况及已报道的与伊维菌素耐药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了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的新基因。上述研究内容为制定不同生产模式下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研究国内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机制提供了虫种资源,更为发现用于评估和检测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新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所取得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对绵羊胃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羊只所感染的优势线虫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其在纯舍饲条件下的牧场感染率为0;在纯放牧模式下,羊群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则最为严重,平均感染率达到了94.1%,且EPG≥1000的羊只平均占比达到了24.1%;而半舍饲模式下羊群感染状况则介于两者之间,感染率为27.0%~100%,EPG≥1000的羊只平均占比为12.9%。其次,通过粪便虫卵减少试验,了解了纯放牧及半舍饲模式下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现状,结果显示,85.7%的群体对伊维菌素耐药;75.0%的群体对阿苯达唑耐药;但60.0%的群体对氯氰碘柳胺钠敏感;且部分种群对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呈现双重耐药现象。上述结果为筛选适用于本地捻转血矛线虫防控的敏感高效驱虫药物和制订不同防控方案及兽医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依据。(2)针对本地区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严重的问题,为进一步弄清已报道基因是否适用于现场虫株的耐药性检测,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开展了国内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的分离,并对其耐药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到了3个对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双重耐药的虫株及1个敏感虫株。其中编号为WSHc-001、WSHc-003及CYHHc-136虫株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比率分别为5.82、26.00和11.26;对阿苯达唑的EC50值均大于0.1μg/m L,鉴定为双重耐药株。编号为YCHc-022虫株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比率仅有0.89,阿苯达唑的EC50值则小于0.1μg/m L,为双重敏感虫株。其次,通过直接测序技术,对上述分离虫株的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耐药分离株种群内有超过10%的个体携带198位点纯合耐药基因型;有超过10%的个体在198位点和200位点同时存在杂合子基因型。而在敏感分离株中,这2个指标均低于10%。最后,采用RT-q PCR方法,对捻转血矛线虫各分离株P-gps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不同虫株间比较而言:在未用药刺激情况下,国际耐伊维菌素虫株中的P-gp1、P-gp2、P-gp3、P-gp11及P-gp12基因表达均较国际敏感虫株显着升高;但对于现场分离的耐药虫株而言,只有P-gp1和P-gp11的表达量较国际敏感虫株显着升高;而P-gp2、P-gp3、P-gp9及P-gp12较国际敏感虫株表达量显着下调。使用药物刺激后,与国际敏感虫株相比,各耐药虫株只有P-gp12在药物刺激后显着升高,其余几种P-糖蛋白则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对同一虫株用药前后比较,发现在国际虫株和分离虫株之间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该研究成果证实了利用现有耐药性标记分子在进行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检测时,其结果会有所差异。(3)为筛选适用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检测的新基因,采用基于2b-Rad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方法,以捻转血矛线虫国际耐药虫株和敏感虫株作为研究对象,在基因组中筛选潜在的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的基因。最终,获得了9个可能具有伊维菌素定向选择特征的基因,其中7个可能编码一些耐药相关功能蛋白。进一步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筛选出的3个耐伊维菌素候选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分析并确定了1个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候选功能基因HCOI00506600及1个可作为伊维菌素耐药性诊断的候选标记分子HCOI01200700;也证实了基于2b-Rad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在开展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候选基因筛选中的有效性。

樊雅茹[5](2021)在《厚垣普可尼亚菌与埃普利诺菌素联合制剂的研究》文中指出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是一种重要寄生虫虫卵寄生性生防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但目前尚缺乏其作用机理和应用制剂的研究资料,阻碍了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基于中国的国情现状,为开发一种高效的寄生虫生防制剂,提高厚垣普可尼亚菌对寄生虫的防控效果,论文首先对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制备EPR-NE厚垣普可尼亚孢子悬液,进而再研制厚垣普可尼亚菌-埃普利诺菌素(EPR)的联合制剂,并进一步对EPR-NE厚垣普可尼亚菌分生孢子粉混悬液生防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测试,以获得适于临床应用的生防制剂与驱虫药联合制剂。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虫卵侵袭试验表明,厚垣普可尼亚菌对猪蛔虫虫卵、球虫卵囊、肝片吸虫虫卵和马蛲虫虫卵均有一定的侵袭力。(2)由EPR-NE纳米乳制剂的组方优化试验结果得知,最佳油相为乙酸乙酯,最佳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为吐温-80,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为无水乙醇,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最佳比例为1:6,并最终确定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的配方为10%乙酸乙酯、70%水、20%乳化剂(吐温2.8%、无水乙醇17.2%),EPR-NE类型为水包油型。EPR-NE厚垣普可尼亚菌孢子混悬液性质稳定,其中的孢子亦能萌发。(3)将所制备的联合制剂按0.2 mg/kg体重的剂量给羊只用药后,对EPR相应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测试得知,在12.3 h时血液中EPR浓度达最大,为22.17 ng/m L,曲线下面积为687.42 ng·h/m L,血液中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12.15h,清除率为300.19 m L/(h·kg),平均残留时间为25.84 h,说明口服制剂的吸收和代谢速率较快。通过研究,论文最终确定了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的配方,并成功制备了EPR-NE厚垣普可尼亚菌孢子悬液,为今后寄生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畜牧养殖业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白财福[6](2021)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美洲钩虫耐药β-tubulin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钩虫病是以人体感染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其中以美洲钩虫感染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苯并咪唑类药物是最常用的三类驱虫药之一,现研究提示耐药性的产生是由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编码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造成的,且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两个位点198、200的突变(E198A和F200Y)有关,但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美洲钩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耐药性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为该地区钩虫病诊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策略。[方 法](1)对样本虫卵ITS-2基因的PCR扩增鉴定:按不同的海拔区域、不同的民族聚居地,分别收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曼典村(傣族坝区寨子)、景洪市基诺山乡新司土村(基诺族低山区寨子)、勐海县勐往乡糯东村(布朗族中山区寨子)常住人口的粪便样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一粪三检”,通过镜检确定感染寄生虫类型并对各种虫卵分别进行计数,筛选出钩虫卵密度较高的阳性样本保存于4℃冰箱。根据美洲钩虫的ITS-2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常规PCR方法对样本虫卵DNA进行扩增并测序,经Blast 比对确定钩虫种类。(2)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的PCR扩增与耐药相关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通过合成针对美洲钩虫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鉴定为美洲钩虫的基础上,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扩增西双版纳地区收集并鉴定的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送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对耐药性相关的198、200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 果](1)3个地区镜检钩虫卵阳性样本共77份,其中勐海县勐往乡糯东村39份;景洪市基诺山乡新司土村32份;景洪市嘎洒镇曼典村6份。用常规PCR方法对77份样本虫卵DNA进行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结果,有74份样本均扩增出大小约190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后通过Blast比对,结果样本虫卵基因序列与美洲钩虫的ITS-2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均在99.47%-100%,即鉴定为美洲钩虫。经半巢式PCR方法对72份已鉴定为美洲钩虫的β-tubulin基因进行扩增,结果有60份样本均扩增出大小约315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后重点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美洲钩虫耐药相关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表明在检测的60份西双版纳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序列中,198和200位点处均无耐药性碱基突变,未发现有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共检测到一种基因型,即纯合敏感型(Hs-198,Hs-200),占总数的100%,为优势基因型。(2)新发现37份样本在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第251位密码子处存在同义突变,发生了单个碱基的转换,缬氨酸(GTG→GTA,由G转换成A),但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3)本研究中经过反复的探索与试验,建立并优化了样本虫卵ITS-2基因与美洲钩虫β-tubulin基因在PCR扩增过程中的反应体系、反应程序。(4)系统进化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ITS-2基因与多哥、伊朗、澳大利亚及我国南宁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ITS-2基因间亲缘关系最近;与澳大利亚外群的ITS-2基因之间有很高的亲缘关系。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β-tubulin基因与美国地区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美国地区外群β-tubulin基因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 论]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β-tubulin基因中暂未检测到198、200位点处存在苯并咪唑类药物耐药性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共检测到一种基因型,即纯合敏感型(Hs-198,Hs-200),为当地美洲钩虫优势基因型。发现在β-tubulin基因第251位密码子处存在同义突变。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ITS-2基因与多哥、伊朗、澳大利亚及我国南宁地区间的种群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91%;与美国地区的外群有明显的分支,表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差较大。西双版纳地区的美洲钩虫种群β-tubulin基因与美国地区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置信度为93%;与墨西哥、荷兰、英国地区的外群有明显的分支,表明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张雪[7](2020)在《朝阳市某羊场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朝阳市羊场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们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本市某羊场进行了寄生虫的流行情况调查,即通过尸体剖检和粪便检查法对羊场蠕虫的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以间接血凝试验和普通PCR法确定了弓形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由调查结果得知,由该羊场共检出捻转血矛线虫、肝片吸虫、毛尾线虫、莫尼茨绦虫、弓形虫和隐孢子虫六种寄生虫,其中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最为严重;粪便虫卵计数表明,该羊场寄生虫的感染率为86%(86/100),其中六月龄以内的母羊感染率为95%,六月龄以内公羊感染率为70%,而六月龄以上母羊感染率为88%,公羊为80%。通过间接血凝实验得知弓形虫感染率为7.5%(9/120),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得知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7%(7/100)。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别为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的驱虫药对该羊群进行了驱虫实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 4.1%、6 5.4%、62.2%;驱虫后40天羊只平均增重分别为4kg、3.06kg、2.9kg;进一步分别以正常剂量、加半倍量和加倍量的用量给药,虫卵减少率则分别为伊维菌素66.2%、72.5%和93.1%,阿苯达唑43.5%、45.7%和53.2%,左旋咪唑50.4%、59.8%和 57.3%。综合实验结果发现,该羊场以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为主,且多为混合感染;同时,该羊场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性也应得到重视。针对调查结果,为加强羊场的寄生虫防治效果,该羊场应在加强羊群饲养管理的同时,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合理放牧,定期以选定的驱虫药物驱虫。

刘阳[8](2020)在《捻转血矛线虫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分析及耐IVM候选基因功能研究》文中指出捻转血矛线虫是寄生于反刍动物皱胃的一种常见胃肠道代表性线虫,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类寄生虫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依赖于使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物。然而,伊维菌素的反复使用和滥用造成了大范围的耐药性问题产生。寄生虫对伊维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明确。据报道耐药性的形成需要耐药基因的存在,且具有多基因性。因此,探究伊维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发掘可能的耐药基因是寄生虫耐药性研究的关键。本研究首先通过幼虫发育抑制试验、幼虫移行抑制试验和运动行为检测等寄生虫耐药性检测方法,对捻转血矛线虫分离株YC-S和WS-R进行了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在幼虫发育抑制试验中,YC-S株耐伊维菌素的LD50为2.17ng/mL,小于已报道的伊维菌素LD50敏感阈值9 ng/mL,表明捻转血矛线虫YC-S株为伊维菌素敏感株;而WS-R株的伊维菌素LD50为15.28ng/mL,高于伊维菌素LD50敏感阈值,且与YC-S株的耐药比率(RR)大于7,显着高于已报道耐药株的耐药比率值(1.7),表明捻转血矛线虫WS-R株为伊维菌素耐药株。结合幼虫移行抑制试验和运动行为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捻转血矛线虫分离株WS-R为伊维菌素耐药株,YC-S为伊维菌素敏感株。随后对伊维菌素作用前后,捻转血矛线虫敏感株和耐药株的转录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39个基因在四个比较组中均被显着调控,这些基因的GO注释大多与代谢过程、催化活性和热应激等功能相关。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基因被显着富集到物质和能量代谢、TCA循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等通路,表明伊维菌素作用后,机体开启了对外源性物质的转运、代谢或外排过程。此外,研究发现,MRPs、P-gps和细胞色素P450s(CYPs)等已报到的耐药基因以及UDP-糖基转移酶(UGT)等基因也均被显着调控。在转录组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伊维菌素作用前后捻转血矛线虫敏感株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伊维菌素作用后,敏感株有354个差异表达蛋白,耐药株有89个差异表达蛋白被显着调控;这些蛋白被注释到氧化还原、分解代谢、物质运输等功能,被富集到多种物质代谢和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TCA循环等通路。将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关联分析发现CYPs、P-gps、unc以及glc等众多耐药基因在伊维菌素作用后的捻转血矛线虫中被显着调控。此外,敏感株在给药前后有3个基因及其相应的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个上调,2个下调;耐药株在给药前后有1个基因及其相应的蛋白表达被下调。给药前的耐药株与给药前的敏感株相比,有10个基因及其相应的蛋白呈现相同的表达趋势,其中1个上调,9个下调。给药后的耐药株与给药后的敏感株相比,有3个基因及其相应的蛋白表达下调。对这些基因和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发现,显着富集到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多种相关通路中,表明这些基因在伊维菌素与虫体的相互作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之后,从这些差异基因和蛋白中筛选了 GST、UGT、Hsp70、TRINITYDN30265c0g1i51以及已知耐药相关基因pgp-9,作为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候选基因。最后对上述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探究。首先验证了通过浸泡法来进行RNAi的可行性,进而对5个基因进行基因沉默,然后对基因沉默后幼虫的运动行为和摄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sp70和TRINITYDN30265c0g1i51基因沉默前后幼虫对伊维菌素的敏感性无显着变化,而Pgp-9、UGT和GST基因沉默后的幼虫对伊维菌素的敏感性显着上升,表明这3个基因与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性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几种耐药性检测方法,对捻转血矛线虫两个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了伊维菌素作用下,捻转血矛线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变化。并最终通过组学关联分析及RNAi等确定GST、UGT以及pgp-9与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本研究不仅为更好地理解伊维菌素与捻转血矛线虫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生物学信息,也进一步为捻转血矛线虫药物靶点的预测及耐药性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

林春玉[9](2020)在《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提出在养殖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山羊作为一种草食动物越来越受养殖户欢迎,莒口镇许多散猪养殖户都改养山羊,减少了许多环保压力。消化道寄生虫虽然不易引起山羊的急性死亡,但是易引起山羊发育不良,令养殖成本投入增大,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通过随机采集莒口镇8个羊场的481头山羊的粪便样本来调查莒口镇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再依据调查情况选定羊场开展驱虫试验。试验主要方法:麦克马斯特计数法计算每份样品消化道寄生虫虫卵感染强度;计算各羊场消化道寄生虫检出率;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样品中的虫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虫卵形态并拍照,根据虫卵形态判断虫卵种类;使用地克珠利和阿苯达唑分别治疗焦岚村黄某、策口村王某两羊场的球虫感染和石庵村翁某羊场的线虫感染,对比驱虫前后相应虫种的检出率和感染强度。试验结果:莒口镇山羊存栏2606头,共检出8种消化道寄生虫虫卵,焦岚村黄某的羊场寄生虫检出率最高,为88.71%,马伏村邓某的羊场寄生虫检出率最低,为50.68%;大部分羊场都是球虫、线虫的检出率大于绦虫的检出率,各采样羊场球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均最大;山羊各虫种感染强度公羊和母羊的数值相近;月龄大于12个月龄的山羊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3.80%,6-12月龄的山羊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6.40%,0-6月龄的山羊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3.40%;驱虫后的球虫检出率由59.68%降为4.84%,线虫检出率由73.33%降为3.33%。结论:莒口镇存在8种山羊消化道寄生虫;莒口镇优势虫种为球虫;莒口镇山羊的球虫、线虫和绦虫的感染强度与山羊性别无关;莒口镇山羊的球虫、线虫和绦虫的检出率与山羊年龄有关;地克珠利驱山羊球虫和阿苯达唑驱山羊线虫的效果明显。

陆宝燕[10](2020)在《苦楝对羊捻转血矛线虫驱治效果的初步评价》文中指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隶属毛圆科血矛属,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皱胃或小肠,以吸取宿主血液为生,导致宿主贫血、消瘦,严重时可引起宿主死亡,每年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古代已被用来治疗消化道寄生虫病,作为医药使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其果实、根、皮及茎均可入药,具有祛湿止痛、治疝、疥、驱虫等功效,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苦楝在农林上应用很广泛,以杀虫而闻名,但其对捻转血矛线虫的驱治效果目前尚不清楚。目的:为研究苦楝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本课题通过观察苦楝提取物对虫卵和幼虫活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苦楝提取物,进行体内动物实验,检测用药前后虫卵减少率和剖检后羊皱胃中捻转血矛线虫雌雄虫的数量变化,初步评估苦楝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治效果,以期为家畜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及植物驱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捻转血矛线虫卵,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采用贝尔曼漏斗法收集感染性三期幼虫,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力情况并计数;采用溶液浸提法和超声波协助法浸提苦楝,通过旋转蒸发后冻干获得苦楝粗提物。(2)体外驱虫试验:将苦楝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设置5个浓度进行虫卵孵化试验和幼虫活性试验,药物作用48 h后,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虫卵及幼虫进行计数,并观察药物作用后虫卵和幼虫的孵化状态及形态变化。(3)体内动物试验:对8月龄公羔人工感染约1万条捻转血矛线虫iL3,试验羊感染20d后进行体内药物试验,将苦楝子乙醇提取物设为低中高3个剂量即20mg/kg、40mg/kg、60mg/kg,通过口腔灌服给药,早晚各一次,连续给药3d,检测用药前后虫卵的减少率,停药10d后,杀羊取胃,剖检皱胃中的捻转血矛线虫雌雄虫的数量变化。结果:(1)苦楝提取物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未经药物处理的虫卵和幼虫活力良好,苦楝提取物作用48 h后,虫卵呈未孵化、半孵化状态,发育至桑葚期、蝌蚪期及幼虫期死亡,并且各浓度苦楝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虫卵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浓度25mg/mL时,对虫卵孵化的抑制率高达98.2%,相同浓度的苦楝子醇提物与苦楝皮醇提物,其对虫卵的抑制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苦楝子提取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仅在50mg/mL时,对幼虫有较高致死率,死亡率为82.6%。苦楝皮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幼虫的致死效果尤为突出,幼虫死亡率为97.0%,死亡的幼虫呈“直线型”或“弓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同浓度苦楝水提取物之间的致死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浓度苦楝醇提取物对幼虫的致死率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苦楝提取物体内驱虫试验结果显示,与伊维菌素组比较,苦楝子醇提物组的虫卵减少率明显较低,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9.0%、31.7%、22.8%,所对应的给药前后EPG均值差异性不显着(P>0.05)。而阳性对照组(伊维菌素组)给药前后排卵率明显降低,虫卵减少率为77.4%,给药前后EPG均值差异显着(P<0.05)。苦楝子醇提物组给药前后的EPG变化情况与阴性对照组变化趋势略有相似,与阳性对照组EPG变化趋势不同,可见其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效果并不显着。结论:综合体内外试验结果表明,苦楝提取物对体外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 mg/mL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50 mg/mL苦楝皮水提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作用最明显。苦楝子醇提物对羊体内的捻转血矛线虫具有一定的驱治效果,其中高剂量组给药前后虫卵减少率为39.0%,但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和伊维菌素组其体内驱治效果并不显着。

二、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小香羊概述
        1 小香羊分布特征和饲养方式
        2 小香羊外形和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
    二、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控研究进展
        1 羊寄生虫病的分类
        1.1 羊的外寄生虫病
        1.2 羊的内寄生虫病
        2 羊寄生虫病诊断方法
        3 小香羊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4 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三、苦楝树研究进展
        1 苦楝的药用价值发展要略
        2 苦楝化学成分
        3 苦楝功效
        3.1 杀虫作用
        3.2 抑菌作用
        3.3 抗病毒作用
        3.4 抗生育作用
        3.5 抗炎和镇痛作用
        3.6 抗肿瘤作用
        3.7 抗溃疡和抗腹泻作用
        3.8 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3.9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10 抗血栓形成作用
        4 苦楝的毒性副作用及解救研究
        4.1 不良反应
        4.2 中毒原因
        4.3 解救方法
        5 苦楝加工炮制及临床应用
        5.1 炮制加工
        5.2 中药制药工艺
        5.3 苦楝临床应用
    四 研究中草药防治小香羊寄生虫病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选定
        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1.3 三种蠕虫调查和记录方法
        1.3.1 待宰羊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3.2 带羔母羊和羔羊的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4 三种寄生虫检查及判断依据
        1.4.1 绦虫
        1.4.2 肺丝虫
        1.4.3 羊肝片吸虫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 同一季节三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2 不同季节同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3 全年三种蠕虫的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2 不同养殖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不同养殖方式小香羊三种蠕虫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不同乡镇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各乡镇内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4.2 各乡镇间小香羊同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5 不同海拔地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5.1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2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3 在同一季节中同种蠕虫在不同海拔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6 不同营养条件下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7 不同年龄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8 带羔母羊和羔羊三种蠕虫调查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苦楝皮煎液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测定及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苦楝皮和中华万年青的选择
        1.2 方法
        1.2.1 苦楝皮药液煎制方法
        1.2.2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方法
        1.2.3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1.2.4 数据统计及显着性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分析
        2.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
        3.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与编号
        1.1.1 苦楝皮煎液中毒和缓解试验羊的选择
        1.1.2 苦楝皮煎液影响繁殖性能试验羊的选择
        1.2 主要器材
        1.3 药物煎制方法
        1.3.1 苦楝皮药液
        1.3.2 中华万年青药液
        1.4 给药方法
        1.4.1 中毒和缓解试验的给药方法
        1.4.2 影响繁殖性能的给药方法
        1.5 繁殖性能试验羊饲养管理方法
        1.6 测定方法
        1.6.1 中毒和缓解试验血样采集及其生化检测方法
        1.6.2 公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3 母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4 公母羊选配方法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服和注射苦楝皮煎液致小香羊中毒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3 小香羊中毒前、后和解毒后致恢复正常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2.4 公羊性行为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4.1 性行为表现结果分析
        2.4.2 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5 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排卵、受孕和产羔结果与分析
        2.5.1 发情结果分析
        2.5.2 排卵检测结果分析
        2.5.3 受孕结果分析
        2.5.4 产羔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煎液皮灌服法和注射法后致小香羊表现中毒反应
        3.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效果
        3.3 解毒前后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4 公羊性行为表现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变化的讨论
        3.5 关于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表现、排卵、受孕产羔结果讨论
        4 小结
        4.1 苦楝致小香羊中毒及中华万年青缓解
        4.2 苦楝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
    第三章 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和分组
        1.2 苦楝皮煎液煎制方法
        1.3 给药方法
        1.4 试验羊饲养管理
        1.5 绦虫、肝片吸虫和肺丝虫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1.6 数据统计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活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2.1.2 屠宰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小香羊蠕虫定性检查(测)方法
        3.2 关于苦楝皮煎液剂量的选择和给药方法
        3.3 关于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肝片吸虫病和肺丝虫病效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1 结论
    2 创新性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4)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调查及耐IVM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内蒙古地区羊产业发展概况
    1.2 捻转血矛线虫及捻转血矛线虫病概述
        1.2.1 捻转血矛线虫分类地位
        1.2.2 捻转血矛线虫生活史
        1.2.3 捻转血矛线虫病及其危害
        1.2.4 捻转血矛线虫病防控技术
    1.3 常用驱捻转血矛线虫药物概述
        1.3.1 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
        1.3.2 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
        1.3.3 氯氰碘柳胺钠(Closantel Sodium)
    1.4 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1.4.1 耐药性检测技术
        1.4.2 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的耐药性
        1.4.3 捻转血矛线虫对阿苯达唑的耐药性
        1.4.4 捻转血矛线虫耐驱虫药候选基因研究概述
    1.5 2b-Rad技术及其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试验一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状况调查及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比较
        2.2.2 剖解羊只后胃肠道线虫成虫检测结果
        2.2.3 所选驱虫药有效成分检测结果
        2.2.4 用药后不同采样时间点对常用驱虫药物耐药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2.2.5 纯放牧模式下的羊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耐药性情况
        2.2.6 半舍饲模式下的羊捻转血矛线虫对常用驱虫药耐药性情况
    2.3 讨论与小结
3 试验二捻转血矛线虫国内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对伊维菌素耐药捻转血矛线虫虫株分离结果
        3.2.2 对伊维菌素敏感捻转血矛线虫虫株分离结果
        3.2.3 不同分离虫株耐伊维菌素特性检测结果及比较
        3.2.4 不同分离虫株耐阿苯达唑特性检测结果及比较
        3.2.5 不同分离虫株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
        3.2.6 不同分离虫株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特异性位点SNP分析结果
        3.2.7 不同分离虫株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型及其频率分析结果
        3.2.8 伊维菌素刺激前后不同分离虫株P-gp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3.3 讨论与小结
4 试验三基于2b-Rad的捻转血矛线虫耐IVM候选新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SNPs发掘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分析
        4.2.2 耐药与敏感虫株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结果分析
        4.2.3 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相关候选基因筛选结果
        4.2.4 HCOI00378500 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
        4.2.5 HCOI00506600 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
        4.2.6 HCOI01200700 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
    4.3 讨论与小结
5 结论
6 本课题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厚垣普可尼亚菌与埃普利诺菌素联合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寄生虫防治现状
    1.2 厚垣普可尼亚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2.1 厚垣普可尼亚菌的形态
        1.2.2 厚垣普可尼亚菌的应用现状
        1.2.3 厚垣普可尼亚菌生防制剂的研究进展
    1.3 埃普利诺菌素
        1.3.1 埃普利诺菌素概述
        1.3.2 埃普利诺菌素作用原理
        1.3.3 埃普利诺菌素在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
        1.3.4 埃普利诺菌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1.3.5 埃普利诺菌素制剂的研究
        1.3.6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的概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一厚垣普可尼亚菌对常见寄生虫虫卵的侵染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厚垣普可尼亚菌对猪蛔虫虫卵的侵染试验结果
        2.2.2 厚垣普可尼亚菌对球虫卵囊的侵染过程
        2.2.3 厚垣普可尼亚菌对吸虫卵的侵染过程
        2.2.4 厚垣普可尼亚菌对马蛲虫虫卵的侵染过程
        2.2.5 厚垣普可尼亚菌对秀丽新杆线虫虫卵的侵染过程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研究二EPR-NE与厚垣普可尼亚菌分生孢子粉混悬液的研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油相的选择
        3.2.2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乳化剂的筛选结果
        3.2.3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助表面活性剂筛选的结果
        3.2.4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最佳比例的筛选结果
        3.2.5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类型
        3.2.6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pH值的测定结果
        3.2.7 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稳定性测试结果
        3.2.8 EPR-NE与厚垣普可尼亚菌混悬液的pH值测定结果
        3.2.9 EPR-NE与厚垣普可尼亚菌混悬液中孢子萌发率的测定结果
        3.2.10 EPR-NE厚垣普可尼亚菌孢子混悬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研究三EPR-NE与厚垣普可尼亚菌孢子混悬液中埃普利诺菌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标椎曲线
        4.2.2 样品回收率
        4.2.3 实测样品色谱图及血药浓度
        4.2.4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云南省西双版纳美洲钩虫耐药β-tubulin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体钩虫病流行现况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朝阳市某羊场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羊养殖业概况
    1.2 国内外羊寄生虫病研究概况
    1.3 羊常见寄生虫病
        1.3.1 内寄生虫病
        1.3.2 外寄生虫病
    1.4 寄生虫的危害
    1.5 寄生虫病常用诊断技术
        1.5.1 流行现状调查
        1.5.2 完全剖检技术
        1.5.3 病原学诊断
        1.5.4 血清学诊断
    1.6 常用驱虫药及其使用情况
    1.7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1.7.1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1.7.2 加强羊群的饲养和管理
        1.7.3 建立科学的放牧制度
        1.7.4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1.7.5 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
    1.8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实验器材
        2.1.2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品
        2.1.3 羊场情况以及羊群发病情况调查
        2.1.4 样品采集
        2.1.5 粪便虫卵检查
        2.1.6 尸体剖检
        2.1.7 间接血凝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镜检观察结果
        2.2.2 羊完全剖检结果观察
        2.2.3 寄生虫感染情况粪检结果
        2.2.4 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结果
3 隐孢子虫的巢式PCR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DNA的提取
        3.1.3 PCR扩增
        3.1.4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4 羊场常用驱虫药的驱虫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药品
        4.1.2 驱虫实验方案
        4.1.3 驱虫效果的判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临床症状观察
        4.2.2 驱虫前后粪检结果
        4.2.3 驱虫后增重结果
5 羊场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性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6.1 检测方法
    6.2 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6.3 驱虫药筛选及耐药性检测分析
    6.4 寄生虫防治建议
    6.5 试验不足之处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捻转血矛线虫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分析及耐IVM候选基因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捻转血矛线虫病概述
        1.1.1 病原及其生活史
        1.1.2 流行状况及分布
        1.1.3 临床症状与诊断
        1.1.4 治疗及防控措施
    1.2 线虫耐药性研究进展
        1.2.1 伊维菌素简介
        1.2.2 耐药发生机制
        1.2.3 耐药性检测方法
    1.3 组学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1.3.1 转录组学研究
        1.3.2 蛋白组学研究
    1.4 RNAi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一 捻转血矛线虫分离株耐药性检测
    2.1 幼虫发育实验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2 幼虫移行抑制实验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3 幼虫运动行为检测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4 小结
3 研究二 伊维菌素作用前后捻转血矛线虫分离株比较转录组学研究
    3.1 材料
        3.1.1 试验虫株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
        3.2.1 测序样本收集
        3.2.2 测序样本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3.2.3 文库构建
        3.2.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
        3.2.7 荧光定量PCR对RNA-seq的验证
    3.3 结果
        3.3.1 测序结果统计评估
        3.3.2 Reads污染检测结果
        3.3.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及样品间相关性检测结果
        3.3.4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3.3.6 q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的验证
        3.3.7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3.3.8 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4 研究三 伊维菌素作用前后捻转血矛线虫分离株蛋白组学研究及分析
    4.1 材料
        4.1.1 试验虫株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方法
        4.2.1 测序样本收集
        4.2.2 样品总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4.2.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2.4 蛋白酶酶解及iTRAQ标记
        4.2.5 反相色谱分离及LC-MS/MS分析
        4.2.6 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和GO、KEGG富集分析
        4.2.7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4.3 结果
        4.3.1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4.3.2 SDS-PAGE结果
        4.3.3 主成分分析结果
        4.3.4 差异表达蛋白筛选结果
        4.3.5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分析
        4.3.6 差异表达蛋白的KEGG富集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4.3.7 蛋白组学与转录组学关联分析结果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5 研究四 捻转血矛线虫耐IVM候选基因的功能探究
    5.1 材料
        5.1.1 试验虫株
        5.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 方法
        5.2.1 捻转血矛线虫RNAi方法的建立
        5.2.2 捻转血矛线虫RNAi后的运动行为检测
        5.2.3 捻转血矛线虫RNAi后的移行抑制试验
        5.2.4 幼虫饲喂抑制实验
        5.2.5 捻转血矛线虫TRINITY_DN30265_c0_g1_i5_1等候选基因的研究
    5.3 结果
        5.3.1 捻转血矛线虫siRNA浸泡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5.3.2 捻转血矛线虫RNAi后的运动行为检测结果
        5.3.3 捻转血矛线虫RNAi后的移行抑制实验结果
        5.3.4 幼虫饲喂抑制实验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我国养羊业概况
        1.1.1 养殖条件
        1.1.2 主要饲养地区
    1.3 我国羊感染寄生虫概况
        1.3.1 部分地区羊感染寄生虫情况
        1.3.2 羊寄生虫危害
        1.3.3 羊寄生虫检测途径
        1.3.4 常见的几种羊消化道寄生虫病
        1.3.5 常见羊消化道寄生虫驱虫药
    1.4 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山羊养殖情况
        1.4.1 养殖数量
        1.4.2 养殖环境
        1.4.3 养殖方式
        1.4.4 现有关于南平市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调查情况
    1.5 调查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
        2.1.2 试验器械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莒口镇山羊场(户)基本情况调查
        2.2.2 采样方法
        2.2.3 虫卵计数方法
        2.2.4 虫卵收集与保存
        2.2.5 驱虫方案设计
        2.2.6 统计学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山羊养殖场(户)基本情况
    3.2 采样羊场驱虫情况
    3.3 寄生虫感染情况
        3.3.1 各场寄生虫检出率比较
        3.3.2 各场感染强度
        3.3.3 不同性别寄生虫感染强度
        3.3.4 不同年龄山羊寄生虫检出率
    3.4 主要感染虫卵形态学鉴定与图片
        3.4.1 山羊球虫
        3.4.2 山羊线虫
        3.4.3 山羊绦虫
    3.5 驱虫前后对比
        3.5.1 驱球虫结果
        3.5.2 驱线虫结果
4 讨论
    4.1 山羊养殖场(户)基本情况
    4.2 莒口镇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4.3 驱虫效果
    4.4 本试验的不足
    4.5 给莒口镇养羊户的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羊场以及采样图片
附录B 驱虫药封面图片
附录C 山羊养殖场(户)花名册
附录D 问卷调查表
致谢

(10)苦楝对羊捻转血矛线虫驱治效果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 捻转血矛线虫概述
        1.1 捻转血矛线虫的形态及生活史
        1.2 捻转血矛线虫的流行病学
        1.3 捻转血矛线虫的临床症状及危害
        1.4 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控现状
    2 捻转血矛线虫抗药性概述
    3 抗动物寄生虫中草药研究进展
        3.1 抗寄生虫中草药的起源
        3.2 中草药在动物寄生虫病上的应用
        3.3 中草药驱治寄生虫的药用优势
    4 苦楝的研究进展
        4.1 苦楝的简介
        4.2 苦楝的化学成分
        4.3 苦楝的药理作用及机理
        4.4 苦楝的应用
        4.5 川楝素的研究进展
        4.6 苦楝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5 苦楝在寄生虫上的研究进展
    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内容
    试验一 苦楝提取物对捻转血矛线虫卵和幼虫活性的影响
        1 材料
        1.1 虫株及苦楝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苦楝的处理
        2.2 捻转血矛线虫卵与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收集与观察
        2.3 苦楝提取物的制备
        2.4 虫卵孵化试验
        2.5 幼虫活性试验
        2.6 虫卵和幼虫形态变化的观察
        2.7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正常发育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幼虫的孵育情况
        3.2 不同浓度苦楝子、苦楝皮提取物对捻转血矛线虫卵孵化的抑制情况
        3.3 不同浓度苦楝子、苦楝皮提取物对捻转血矛线虫幼虫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苦楝子醇提物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治效果
        1. 材料
        1.1 苦楝子及试验羊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仪器设备
        2.方法
        2.1 试验羊常规检测及驱虫
        2.2 感染性三期幼虫的培养及纯化
        2.3 苦楝子提取物的制备
        2.4 试验羊分组感染虫株
        2.5 体内药物试验
        2.6 各项指标检测
        2.7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对照组与药物组给药前后羊捻转血矛线虫EPG变化情况
        3.2 给药后对照组与药物组粪便中虫卵EPG值的动态分布
        3.3 剖检后皱胃中的捻转血矛线虫数量
        3.4 对照组与药物组皱胃中捻转血矛线虫雌雄虫数量对比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泰来、锡林浩特、牙克石绵羊胃肠寄生虫调查及驱虫比较[D]. 温晴.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人工饲养东北虎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D]. 赵振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D]. 王家培.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4]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调查及耐IVM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分析[D]. 罗晓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5]厚垣普可尼亚菌与埃普利诺菌素联合制剂的研究[D]. 樊雅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6]云南省西双版纳美洲钩虫耐药β-tubulin基因多态性研究[D]. 白财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朝阳市某羊场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研究[D]. 张雪.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8]捻转血矛线虫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分析及耐IVM候选基因功能研究[D]. 刘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9]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D]. 林春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10]苦楝对羊捻转血矛线虫驱治效果的初步评价[D]. 陆宝燕.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驱虫药联合应用驱除肠道线虫效果的初步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