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解PERT问题的一种简便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夏禹辰[1](2021)在《氢氟酸冷却系统的热工性能》文中提出制冷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且用途极广,换热器又是制冷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设备。目前,很多化工及新材料生产过程中都面临着要将强腐蚀性工质加热或冷却到特定温度这一工序,本文基于实际应用,针对冷却罐和套管式换热器这两种可用于强腐蚀性流体换热的设备,进行了传热分析,用离散法及解析法两种方法对冷却时间及不同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从流动阻力、(?)分析等方面对冷却罐及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使用Refprop等软件和查询制冷行业相关标准手册对氢氟酸液体和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乙二醇溶液、丙二醇溶液的物化性质和热物性等进行了整理归纳。然后,对冷却罐中的传热进行了分析,根据传热分析用离散法和解析法对冷却时间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法在冷却时间的计算中,与离散法间的差值最大为6%,可作为一种简便算法代替离散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其次,对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传热分析和两种方法的换热时间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法在套管式换热器换热时间的计算中与离散法的最大差值为3%,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离散法的替代计算方法使用。最后,对两种换热设备中的流动阻力和(?)损失进行了分析和求解,并通过对两种换热设备性能的分析提出优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冷却罐中的流动损失和(?)损失较套管式换热器小,但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为使换热设备性能得到优化,在工艺要求的换热时间内,应尽量使换热温差及(?)损失最小。
张巧燕[2](2020)在《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当代工程项目的建造规模越来越高大,只有单个臂架的起重机已不能满足建设任务需要,具有组合臂架系统的起重机广受欢迎并逐步占领了市场。臂架数量的增加使得整个系统的长细比越来越大,格构式截面的设计应用使得臂架越来越柔软,由此为设计人员带来了臂架非线性分析方面的困扰。尤其在组合臂架同时受到横、纵载荷的协同作用下,小位移二阶效应越发显着,因此,如何精确地求解大柔度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变幅平面外的非线性变形问题是工程机械领域值得研究的一大方向。先前对起重机臂架系统非线性问题的理论分析大多停留在理想的线性理论层面,采用非线性理论分析时常常也是仅对单个臂架进行的,鲜有对组合臂架整个系统进行非线性问题的探究。这将为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后续的设计与制造留下了一定的误差,更为未来的实际施工作业潜藏了风险。在对格构式组合桁架臂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时,多使用有限元法,建模过程繁琐且最后所得的结果是带有误差的数值解,为化解这类难题,本课题旨在寻求一种能够更快更精确地解决组合臂架系统非线性问题的计算方法。首先,为更好的对格构式组合臂架进行非线性分析,利用惯性矩截面等效的方式将复杂的组合桁架臂简化为组合实腹臂模型。此方法不改变臂架的整体尺寸,为小位移二阶效应的高效引入做下良好的铺垫。同时,对组合臂架非线性变形问题求解时用到的挠曲线微分方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在对组合臂架系统进行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进行分析时,是以简化后的弯曲组合梁柱作为研究对象。最先选择组合变截面阶梯柱这一特例,当其受变幅平面内、外载荷作用时,计入二阶效应建立平面外挠曲线微分方程,代入边界条件及连接关系解得各柱端部平面外非线性侧向位移解析解,并进行非线性强度分析。在ANSYS软件参数化机械分析模块中使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建模,验证推导过程与结果是正确的。与工程上常用的载荷等效下移求解组合结构非线性变形的简化方法进行对比,表明本课题采用的方法更加准确。另外,分析了不计扭转时弯曲组合梁柱受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与强度问题。计算考虑弯扭耦合时组合臂架简化模型的平面外非线性变形问题,建立并求解了各梁柱的平面外挠曲线微分方程,得到各梁柱端部更加精确的平面外非线性侧向位移表达式,利用ANSYS软件验证了推导的正确性。探究扭转问题对平面外非线性变形的影响并将已算得的考虑弯扭耦合时组合梁柱平面外侧向位移表达式进行退化,得到不同结构的非线性变形情况。将动臂塔机中结构组成复杂的动臂部分运用简化前后稳定性相等的原则,简化为倾斜梁柱结构,利用ANSYS软件验证简化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当内部参数:高度、宽度及仰角改变时对组合臂架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李金玉[3](2020)在《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及其教育价值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王峻岑是我国近现代数学教育家和数学科普作家,他一生教书育人,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潜心进行数学科普创作,先后出版了六部数学科普着作《数学列车》《大大小小》《比一比》《数的惊异》《整数运算》和《图片展览》。在这六部着作中,王峻岑用通俗的语言以及活泼的笔调讲解数学知识,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与喜爱。数学科普着作作为数学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它可以普及数学知识、传播数学思想、弘扬数学科普精神、提升公众基本数学素养。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系统研究王峻岑的六部数学科普着作,分析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的特点及教育意义,以期为现今的数学科普教育提供参考。创新之处为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王峻岑的数学科普着作,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得到对数学科普教育的启示与借鉴。通过研究发现,王峻岑的六部数学科普着作各具特色,其特点的共同之处为:第一,善于运用故事性的讲解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第二,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采用大量生活实例,生动形象;第三,注重数学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通过研究发现,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的教育价值有:第一,了解数学发展,注重知识来源;第二,运用恰当材料,展示科目发展;第三,提高阅读兴趣,锻炼思想方法;第四,运用多种形式,深入浅出讲解;第五,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第六,倡导“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第七,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第八,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韩凯承[4](2020)在《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无论是2003版《课标》的“认识‘双基’”,还是2017版的《课标》提出的学生未来发展必需的“四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近来“数学运算”进一步被确定为数学学科的六个核心素养之一。然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解题方法”、轻“运算过程”,片面理解数学运算的现象。本文旨在调查了解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尝试寻找改进高中数学运算教学的方法,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出点力。研究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测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在了解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并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关于现状研究,本文利用SPSS和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测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对测试卷中学生作答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整理,从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方面综合得出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不注重运算技巧;以偏概全,解题思维不严密;思维定势,忽视隐藏条件;解题步骤不规范;不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审题不细导致答题出现偏差;概念模糊,对公式、性质掌握不准确;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透彻,畏难心理严重。结合测试调查分析、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影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成因如下:(1)学生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的记忆不牢固;认知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不透彻;(2)教师方面: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专业素养不强;(3)教学环境方面:初高中教材编排忽略内容衔接,出现知识的“断层”;课程容量大,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计算器的不合理使用;高中生过度依赖“搜题软件”。最后,给出了提高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建议: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加强数学知识的教学和运算技能的培养;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于劼[5](2020)在《黄宗宪数学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宗宪,字玉屏,号小谷(又作筱谷),湖北省新化县人,约生于十九纪四十年代,卒于二十世纪初,是清代末期着名数学家。黄宗宪与曾纪鸿及左潜等人同为丁取忠的弟子,他们常常一同探讨数学。作为最早赴欧洲的数学家之一,黄宗宪还将西方知识与中国传统数学相结合,将数学的实用性及其理论相结合。这些在其数学着作《求一术通解》、《容圆七术》、《曲面容方》和《练炮宜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本文对这四部数学着作展开研究。《求一术通解》共两卷。上卷主要是对秦九韶的“大衍总数术”的证明、改进与应用。提出的“反乘率”和“析根法”,使“大衍总数术”更加完整。运用“大衍求一术”可将“百鸡问题”的解法进行改进。下卷主要是对“大衍总数术”算法的改进和对“反乘率新术”的研究,体现了黄氏解法的算法化倾向。《容圆七术》共三卷。前两卷介绍任意三角形容圆问题的代数解法,第三卷介绍黄宗宪所创的“规绘捷法”。黄氏在算法上给出具体方程,量法上没有工具限制,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曲面容方》主要讲圆锥截曲面容方问题的代数解法。黄宗宪将西方知识用于解决中国数学难题,运用《代微积拾级》中的算式或方程列式求解。《练炮宜知》是对《火器真诀》的解释和补充。黄宗宪考虑到士兵的接受能力和实战情况,在原款后不仅介绍了具体的算法,还介绍了影响因素以及测敌我距离的方法。黄宗宪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善于将西方知识与中国传统知识相结合,他的研究成果是对中国传统数学的传承和发展。
牛立军,乔宽[6](2019)在《图示评审技术在建筑智能化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示评审技术(GERT),又称为随机网络技术,克服了传统上采用的肯定网络CPM和PERT的缺点,允许概率型分支和环路的存在,扩大了网络技术的实用性。以某公司C楼智能化项目为实例,详细介绍了GERT网络模型,通过创建针对建筑智能化项目特点的GERT网络模型与数学解析求解等方法探讨了GERT在建筑智能化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与"型节点网络结构采取分线路计算的简便算法,使GERT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叶银芳,李登峰,余高锋[7](2019)在《需求为三角模糊数的联合订货模型及其成本分摊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需求不确定的多销售商企业联合订购同种产品的库存管理问题.首先,构建允许缺货的需求用三角模糊数表示的联合订货EOQ模型,解得各销售商的三角模糊数订货量及各联盟的订货周期和三角模糊数平均成本.其次,根据定义的类联盟单调性条件,提出计算三角模糊数合作博弈的三角模糊数比例剩余分配值的一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得出三角模糊数比例剩余分配值的下界值、平均值和上界值可分别直接由相关联盟值三角模糊数的下界值、平均值和上界值计算得到,证明了三角模糊数比例剩余分配值满足的一些重要性质.最后,将三角模糊数比例剩余分配值用于分摊联合订货成本,用一个数值算例说明所提出的模型和成本分摊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研究工作可为解决复杂库存管理问题提供新途径与新方法.
曾杰[8](2019)在《基于多源LSSVM的车型识别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车型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得信息的不全面性和不准确性,为正确分类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使用红外与可见光传感器对目标进行图像采集,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融合来获得对目标的一致性描述。在众多分类算法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由于其识别精度高,参数数目少,算法简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围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车型识别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改进。考虑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没有完备的数学理论确定且又影响最终的分类结果,引入了差分进化算法对其进行参数寻优。在分析了传统差分进化算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其易陷入早熟收敛的问题做出改进。经过仿真试验证明改进算法可以跳出局部最优点,克服传统算法的缺陷,使用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参数寻优可有效提高其正确分类率。2、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红外图像的对比度不高、无法反映目标细节,需要进行预处理操作。本文选择了中值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作为红外图像去噪和增强的算法,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红外图像的特征向量;与传统算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输入原始图像,避免了繁复的预处理步骤,算法较为简便。但其需要海量样本数据训练,本文提出一种CNN-LSSVM算法来提取可见光图像的特征向量,避免了复杂的预处理步骤且经过仿真实验证明改进算法在小样本情况下依然有良好的分类率。3、将前文研究应用于车型识别。在分析了信息融合的各类结构模型及融合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典型相关分析进行特征级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实际多分类问题中需要对其进行多分类推广,本文对常用的几种多分类推广方法进行了对比,选择了编码法进行多分类推广。基于以上的研究,设计了基于多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车型识别实验并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陶良彦[9](2017)在《分层管控架构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进度计划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杂装备研制能力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复杂装备研制对于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复杂装备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数百家研制单位,技术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研制进度计划制定面临极大挑战。而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采购计划等工作的基础,因此针对复杂装备研制过程的特点,构建可操作性的进度计划模型对保证研制进度,提升复杂装备研制进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制定复杂装备研制进度计划十分复杂,分阶段分层管控模式被研制企业广泛采用。本文从该模式的内涵与结构入手,分析了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进度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难点。具体来说,项目立项论证阶段需要确定研制周期,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市场、技术等信息不足;涉及主制造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政府主管部门等众多参与方且各自利益诉求不同,需要综合权衡各方利益诉求。接下来,项目研制阶段的任务是在保证研制周期前提下,制定各层级的进度计划,需要处理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不确定性大,返工、迭代工作频繁等难题,并进一步识别进度计划的关键环节,为进度控制提供基础。针对这些难题,本文构建了系列新模型、新方法,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研制周期决策的偏好应变式冲突分析模型。研制周期决策需要综合权衡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初期市场、技术信息等较少,博弈模型难以适用,冲突分析模型由于所需信息量较少,故被用来分析不同利益诉求。近一步考虑复杂装备研制周期长,决策者偏好会随未来发展变化的情况,构造了偏好情景应变型冲突分析模型,定义了该模型的全局稳定和偏好集结型稳定。最后考虑前期获得的均衡可能并不是满意的。假设决策者的部分偏好可以被调解者或者具有较高谈判协调能力的决策者改变,本文分别以最小化投入成本和协调工作量为目标,以获得满意均衡结果为约束,构建了两类偏好优化型冲突决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了求解算法。(2)面向复杂装备研制过程表征的CF-GERT网络构建。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多,逻辑关系复杂,且常出现返工、迭代,形成工作回路,本文构建了以特征函数和传递概率为传递函数的CF-GERT(Characteristic Function based GERT)模型,证明了其与信号流图的等价关系,并设计了CF-GERT的矩阵式求解算法,最后利用傅里叶逆变换或数值法设计了概率密度函数推导方法,为表征研制过程及后续进度计划制定、进度风险分析提供了工具。(3)基于联合机会约束规划的复杂装备研制进度计划分解反向CF-GERT模型构建。大量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等会导致复杂装备研制过程CF-GERT网络存在部分未知参数。在研制周期或其他上层计划已确定的情况,如何优化这些参数是进度计划分解工作的主要问题。本部分以最小化期望完成时间为目标,以按时完工概率、资源总量限制等为约束,构建了反向CF-GERT的联合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算法,为总周期确定时的子任务进度计划制定提供了新方法。(4)CVaR准则下复杂装备产品交货期优化模型构建。针对研制周期随机情况下的交货期优化问题,设计了包含生产成本、产品价格、提前与延期惩罚成本的项目收益函数。进而引入决策者风险态度,构建项目收益的CVaR模型,最后求解了固定产品价格、线性可变产品价格以及分段可变产品价格三种情形下的最优交付期,分析了惩罚系数等相关因素对最优交付期的影响。(5)基于进度风险的复杂装备研制CF-GERT关键环节识别技术。识别进度控制关键环节可为管理者提供管控重点,有利于保证CF-GERT计划与交付期。本部分综合延期概率和延期成本定义了进度风险,进而将进度风险变动百分比与CF-GERT网络参数取值变动百分比定义为弹性,计算网络参数弹性,最后进行弹性分析遴选影响项目进度风险的关键路径。偏好应变式冲突分析模型拓展了偏好随情景或协调优化可变情形下的冲突分析方法,解决了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复杂装备研制周期冲突决策难题;CF-GERT模型及其矩阵方法求解算法除可获得与经典GERT模型相同结果,更易推导出概率密度函数等,且大大减轻了计算工作量;CF-GERT反问题的联合机会约束模型考虑了活动时间的随机不确定性,提高了进度计划分解结果的稳健性;CVaR准则下的复杂装备产品交付期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了产品价格和交付期的映射关系、生产成本、惩罚成本以及决策者风险态度,给出了随机完成时间情形下的最优交付期;最后基于CF-GERT的关键环节识别技术从延误概率和延误成本两个角度定义了进度风险,并利用弹性分析识别出进度风险管控关键环节。以CF-GERT网络模型为基础的后四个模型,为描述复杂装备研制过程,进度计划制定分解与交付期优化,识别进度风险管控关键环节提供了新方法。
宋杨[10](2011)在《节约法简便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节约法中节约值的计算次数明显提高,应用难度随之上升。由于在一条配送线路中,任何一个用户点只能与另外两个点(两个用户或一个配送中心与一个用户)相连,提出了只需找出与该用户点有关的最大节约值和次大节约值即可求解的算法简化思路。再结合节约法基本原理,分析节约法求解关键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节约法的简便算法,使节约值的计算量降至最低,明显减少了节约法的计算量,提高了节约法的应用效率,并结合实际算例证明了该简便算法的有效性。
二、求解PERT问题的一种简便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求解PERT问题的一种简便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氢氟酸冷却系统的热工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间接冷却制冷技术发展现状 |
1.2.2 换热器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载冷剂溶液及氢氟酸热物性参数 |
2.1 工质热物性参数查询工具 |
2.1.1 Refprop软件 |
2.1.2 Aspen Hysys软件 |
2.1.3 ASHRAE标准 |
2.1.4 AP1700 物质物性计算查询平台 |
2.2 氢氟酸 |
2.2.1 氢氟酸简介 |
2.2.2 氢氟酸物性参数 |
2.3 载冷剂 |
2.4 氯化钙溶液 |
2.4.1 氯化钙溶液简介 |
2.4.2 氯化钙溶液物性参数 |
2.5 氯化钠溶液 |
2.5.1 氯化钠溶液简介 |
2.5.2 氯化钠溶液物性参数 |
2.6 乙二醇溶液 |
2.6.1 乙二醇溶液简介 |
2.6.2 乙二醇溶液物性参数 |
2.7 丙二醇 |
2.7.1 丙二醇溶液简介 |
2.7.2 丙二醇溶液物性参数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却罐传热及冷却时间分析 |
3.1 冷却罐内的传热分析 |
3.2 离散法求解冷却罐中温降过程 |
3.3 解析法求解冷却罐中温降过程 |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套管式换热器传热及换热时间分析 |
4.1 套管式换热器内的传热分析 |
4.2 离散法求解套管式换热器温降过程 |
4.3 解析法求解套管式换热器温降过程 |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冷却装置性能比较和优化 |
5.1 流动阻力 |
5.1.1 沿程阻力 |
5.1.2 局部损失 |
5.2 (?)分析 |
5.2.1 冷却罐中的(?)分析 |
5.2.2 套管式换热器中的(?)分析 |
5.2.3 (?)损失计算 |
5.3 性能分析与优化 |
5.3.1 性能分析 |
5.3.2 性能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C 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2)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起重机臂架结构型式分析 |
1.3.2 结构稳定性理论的研究进展 |
1.3.3 结构非线性理论的研究进展 |
1.3.4 臂架非线性变形研究进展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格构式组合臂架非线性分析模型 |
2.1 引言 |
2.2 格构式组合臂架实腹式等效方法 |
2.2.1 基于稳定性的截面等效方法 |
2.2.2 基于位移比较的截面等效方法 |
2.2.2.1 缀条式双肢起重臂架的截面等效 |
2.2.2.2 缀条式四肢起重臂架的截面等效 |
2.3 臂架挠曲线微分方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组合臂架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3.1 引言 |
3.2 组合变截面阶梯柱非线性变形分析 |
3.2.1 复杂载荷作用时组合阶梯柱非线性变形分析 |
3.2.2 等效算例验证分析 |
3.2.3 复杂载荷作用时组合阶梯柱侧向位移简便算法对比分析 |
3.3 组合变截面阶梯柱非线性强度分析 |
3.4 不计扭转时组合臂架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3.4.1 端部受载时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3.4.2 复杂载荷作用时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3.5 弯曲组合梁柱非线性强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弯扭耦合时组合臂架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4.1 引言 |
4.2 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4.2.1 复杂载荷作用时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4.2.2 等效算例验证分析 |
4.3 扭转对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的影响 |
4.4 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退化分析 |
4.5 弯曲组合梁柱变幅平面外稳定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动臂式塔机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5.1 引言 |
5.2 复杂载荷作用时动臂式塔机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5.2.1 动臂式塔机力学模型简化 |
5.2.2 动臂式塔机简化模型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 |
5.2.3 动臂式塔机简化验证分析 |
5.3 臂架参数对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规律分析 |
5.3.1 臂架高度对变幅平面外变形的影响 |
5.3.2 臂架宽度对变幅平面外变形的影响 |
5.3.3 臂架仰角对变幅平面外变形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及其教育价值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科普 |
1.4.2 数学科普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王峻岑简介 |
2.1 王峻岑生平简介 |
2.2 王峻岑科普作品简介 |
2.2.1 王峻岑的科普文章 |
2.2.2 王峻岑的科普着作 |
第3章 王峻岑科普着作内容简介及特点分析 |
3.1 《数学列车》 |
3.1.1 《数学列车》出版初衷 |
3.1.2 《数学列车》内容简介 |
3.1.3 《数学列车》特点分析 |
3.2 《大大小小》 |
3.2.1 《大大小小》出版初衷 |
3.2.2 《大大小小》内容简介 |
3.2.3 《大大小小》特点分析 |
3.3 《比一比》 |
3.3.1 《比一比》出版初衷 |
3.3.2 《比一比》内容简介 |
3.3.3 《比一比》特点分析 |
3.4 《数的惊异》 |
3.4.1 《数的惊异》出版初衷 |
3.4.2 《数的惊异》内容简介 |
3.4.3 《数的惊异》特点分析 |
3.5 《整数运算》 |
3.5.1 《整数运算》出版初衷 |
3.5.2 《整数运算》内容简介 |
3.5.3 《整数运算》特点分析 |
3.6 《图片展览》 |
3.6.1 《图片展览》出版初衷 |
3.6.2 《图片展览》内容简介 |
3.6.3 《图片展览》特点分析 |
3.7 小结 |
第4章 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之教育价值 |
4.1 了解数学发展,注重知识来源 |
4.2 运用恰当材料,展示科目发展 |
4.3 提高阅读兴趣,锻炼思想方法 |
4.4 运用多种形式,深入浅出讲解 |
4.5 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
4.6 倡导“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
4.7 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
4.8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
4.9 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际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能力与数学能力 |
2.1.2 运算与数学运算 |
2.1.3 运算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 |
2.2 关于数学运算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运算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2 数学运算能力的结构划分 |
2.2.3 关于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文献研究法 |
3.2 测试调查法 |
3.2.1 调查的目的 |
3.2.2 测试卷的编制 |
3.3 问卷调查法 |
3.3.1 调查的目的 |
3.3.2 问卷的编制 |
3.4 访谈法 |
3.4.1 访谈的目的 |
3.4.2 访谈的对象 |
3.4.3 访谈结果预测 |
第四章 测试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测试卷结果分析 |
4.1.1 测试卷信度分析 |
4.1.2 测试卷总体成绩分析 |
4.1.3 测试卷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
4.2 学生存在问题及典型错误分析 |
4.2.1 学生运算思维水平低下 |
4.2.2 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 |
4.2.3 对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不透彻 |
第五章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5.1.2 学生学习和运算习惯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5.1.3 学生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认识对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5.1.4 教师的教学习惯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5.1.5 其他因素对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
5.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5.3 影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因素 |
5.3.1 学生因素分析 |
5.3.2 教师因素分析 |
5.3.3 教学环境因素分析 |
第六章 提高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建议 |
6.1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6.1.1 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
6.1.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
6.2 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和运算技能的培养 |
6.2.1 正确理解并熟记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 |
6.2.2 加强学生口头计算、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数感 |
6.2.3 重视学生运算技巧的培养,寻找做题规律 |
6.3 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
6.3.1 提高师生对运算能力重要性的认知 |
6.3.2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
6.3.3 适当限制使用计算器等辅助运算工具 |
6.3.4 限制学生使用搜题软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水平测试卷 |
附录二: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査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黄宗宪数学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引入 |
1.2 黄宗宪的生平活动和着述 |
1.2.1 黄宗宪的生平活动 |
1.2.2 黄宗宪的数学着作 |
1.3 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求一术通解》研究 |
2.1 黄宗宪对“大衍总数术”算法的改进 |
2.1.1 黄宗宪“大衍总数术”术文 |
2.1.2 黄宗宪“大衍总数术”算法解析 |
2.1.3 与秦九韶“大衍总数术”的比较 |
2.2 黄宗宪“大衍总数术”算法的简化 |
2.2.1 “置总数”的化简 |
2.2.2 “求乘率”的化简 |
2.2.3 特殊题型的简便算法 |
2.3 黄宗宪的“大衍总数术”新术讨论 |
2.3.1 新术内容分析 |
2.3.2 例题解析 |
2.3.3 与西方代数法的比较 |
2.4 黄宗宪加较术、减较术讨论 |
2.4.1 黄氏工作的起因及由来 |
2.4.2 加较术 |
2.4.3 减较术 |
第3章 《容圆七术》研究 |
3.1 直线三角形容圆 |
3.1.1 勾股容圆 |
3.1.2 不等边三角形容圆 |
3.2 弧线三角形容圆 |
3.2.1 半弧矢形容圆 |
3.2.2 三个两两相切的圆的缝隙容圆 |
3.2.3 圆与两通弦交于圆外形成弧线三角形容圆 |
3.3 圆锥曲线弧三角形容圆 |
3.4 规绘捷法 |
第4章 《曲面容方》解读 |
4.1 平圆面容方 |
4.1.1 .弧矢面容方 |
4.1.2 .残圆面容方 |
4.2 圆锥曲线面容方 |
4.2.1 椭圆面容方 |
4.2.2 双曲线面容方 |
4.2.3 抛物线面容方 |
4.3 截余面容方 |
第5章 《练炮宜知》简述 |
5.1 《火器真诀》解读的知识预备 |
5.2 枪炮使用的理论基础 |
5.3 平、斜面施放枪炮 |
5.3.1 已知平地最远射程和地炮距,求炮轴方向 |
5.3.2 已知平地最远射程和斜面倾角,求斜面最远射程及炮轴方向 |
5.3.3 已知斜面最远射程、斜面倾角和地炮距,求炮轴方向 |
5.4 黄宗宪对《火器真诀》的补充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图示评审技术在建筑智能化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3 研究框架设计 |
4 实例分析 |
4.1 某公司C楼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概况 |
4.1.1 项目概述 |
4.1.2 基本参数 |
4.2 GERT模型的构建 |
4.2.1 GERT网络中节点的形式 |
4.2.2 GERT网络图中的箭线 |
4.2.3 该项目的GERT网络图 |
4.3 GERT模型的求解 |
5 结论与展望 |
(8)基于多源LSSVM的车型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课题来源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2 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 |
2.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研究与分析 |
2.1.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 |
2.1.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现有缺陷分析 |
2.2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
2.2.1 差分进化算法理论 |
2.2.2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
2.3 改进DE优化LSSVM |
2.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2.4.1 改进DE与传统DE算法的比较 |
2.4.2 改进LSSVM与传统LSSVM 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车型识别的红外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
3.1 图像去噪 |
3.1.1 图像去噪方法 |
3.1.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3.2 图像增强 |
3.2.1 图像增强方法 |
3.2.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3.3 核主成分分析算法 |
3.3.1 KPCA推导 |
3.3.2 KPCA算法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车型识别的可见光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
4.1 图像灰度化 |
4.1.1 图像灰度化方法 |
4.1.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4.2 卷积神经网络 |
4.2.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4.2.2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
4.2.3 局部感知与权值共享 |
4.2.4 卷积与降采样操作 |
4.2.5 激活函数 |
4.2.6 CNN反向误差传播 |
4.3 CNN-LSSVM算法设计 |
4.3.1 CNN-LSSVM模型结构 |
4.3.2 CNN-LSSVM算法流程 |
4.3.3 仿真与实验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多源改进LSSVM的车型识别方法研究 |
5.1 红外与可见光传感器特征的分析 |
5.2 特征级信息融合与典型相关分析算法研究 |
5.2.1 特征级融合 |
5.2.2 典型相关分析 |
5.3 基于多源改进LSSVM的车型识别的设计 |
5.3.1 总体方案构建 |
5.3.2 基于多源改进LSSVM的目标识别流程 |
5.3.3 LSSVM多分类推广 |
5.4 基于改进LSSVM的车型分类实验验证 |
5.4.1 仿真实验及分析 |
5.4.2 车辆特征提取及特征库的建立 |
5.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分层管控架构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进度计划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复杂装备特征及其进度计划管理 |
1.3.2 资源受限项目调度研究 |
1.3.3 考虑干扰与不确定因素的复杂项目进度计划问题 |
1.3.4 多主体利益冲突分析模型 |
1.3.5 复杂过程表征的GERT模型 |
1.3.6 文献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复杂装备研制项目分层进度计划模式与模型需求分析 |
2.1 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特征 |
2.2 复杂装备研制项目进度计划工作难点 |
2.3 复杂装备研制项目分层进度计划模式 |
2.3.1 以工作分解结构为核心的任务分解 |
2.3.2 分层进度计划模式内涵分析 |
2.3.3 进度计划主要模型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复杂装备研制周期确定的偏好应变式冲突分析模型 |
3.1 问题描述 |
3.2 偏好情景应变式冲突分析模型 |
3.2.1 偏好情景应变式冲突系统 |
3.2.2 偏好情景应变式冲突系统的全局稳定 |
3.2.3 偏好情景应变式冲突系统的偏好集结型稳定 |
3.3 偏好优化型冲突分析模型 |
3.3.1 偏好矩阵 |
3.3.2 偏好优化型冲突模型构建 |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偏好优化型冲突模型求解 |
3.3.4 两类偏好优化型冲突模型分析步骤与比较 |
3.4 算例研究 |
3.4.1 偏好情景可变型冲突分析模型 |
3.4.2 偏好优化型冲突分析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复杂装备研制过程表征的CF-GERT网络模型 |
4.1 复杂装备研制过程特点分析与逻辑关系表征 |
4.1.1 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主要特征 |
4.1.2 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主要逻辑关系分析 |
4.1.3 CF-GERT网络模型的基本思路 |
4.2 CF-GERT网络模型构建 |
4.2.1 传递函数构造 |
4.2.2 CF-GERT模型主要结构 |
4.3 CF-GERT模型矩阵式求解算法设计 |
4.4 CF-GERT网络基本参数及概率密度函数推导 |
4.4.1 CF-GERT网络基本参数 |
4.4.2 等价特征函数的逆傅里叶变换 |
4.5 算例研究 |
4.5.1 CF-GERT矩阵式求解 |
4.5.2 研制完成时间的累积分布函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复杂装备研制进度计划分解反向CF-GERT模型构建 |
5.1 问题描述 |
5.2 复杂装备研制进度计划分解反向CF-GERT模型的基本结构 |
5.3 复杂装备研制进度计划分解反向CF-GERT模型的联合机会约束规划 |
5.3.1 准时完工概率约束 |
5.3.2 决策变量与决策目标 |
5.3.3 资源约束 |
5.3.4 联合机会约束规划 |
5.4 CF-GERT反问题联合机会约束规划的求解算法设计 |
5.4.1 上分位数的求解算法 |
5.4.2 求解算法设计 |
5.5 算例研究 |
5.5.1 某商用飞机改型项目进度计划CF-GERT反问题 |
5.5.2 最小化完成时间的联合机会约束模型 |
5.5.3 求解算法与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VAR准则下复杂装备产品交付期优化模型构建 |
6.1 问题描述 |
6.2 固定合同价格下复杂装备产品交付期优化的CVAR模型 |
6.2.1 复杂装备产品收益的CVaR度量 |
6.2.2 固定合同价格下最优交付期 |
6.2.3 与期望值导向最优交付期的对比分析 |
6.3 可变价格下复杂装备产品交付期优化的CVAR模型 |
6.3.1 线性可变价格下最优交付期 |
6.3.2 分段可变价格下最优交付期 |
6.4 提前惩罚系数对最优交付期影响分析 |
6.4.1 固定价格下提前惩罚系数影响分析 |
6.4.2 线性可变价格下提前惩罚系数影响分析 |
6.4.3 分段可变价格下提前惩罚系数影响分析 |
6.5 算例研究 |
6.5.1 固定价格下CVaR优化的最优交付期 |
6.5.2 线性可变价格下CVaR优化的最优交付期 |
6.5.3 分段可变价格下CVaR优化的最优交付期 |
6.5.4 对比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考虑进度风险的复杂装备研制CF-GERT关键环节识别 |
7.1 问题描述 |
7.2 复杂装备研制进度风险测度 |
7.3 基于弹性分析的CF-GERT关键环节识别 |
7.4 算例研究 |
7.4.1 紧急逃生系统研制项目进度风险测度 |
7.4.2 基于弹性分析的风险敏感性节点识别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工作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A.1 定理6.4证明 |
A.2 定理6.5证明 |
A.3 定理6.6证明 |
A.4 6.3.2节情景1最优交付期分析 |
A.5 6.3.2节情景2最优交付期分析 |
A.6 第三章案例遗传算法 |
(10)节约法简便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单一配送中心、多用户配送”问题的数学模型 |
3 基于节约法原理的求解关键步骤分析 |
3.1 循环路线原理 |
3.2 最大节约值原理 |
3.3 节约法求解的关键步骤 |
4 节约法简便算法的提出 |
4.1 节约法简便算法的思路分析 |
4.2 节约法简便算法的提出 |
5 算例 |
6 结论 |
四、求解PERT问题的一种简便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氢氟酸冷却系统的热工性能[D]. 夏禹辰.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变幅平面外非线性变形分析[D]. 张巧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王峻岑数学科普着作及其教育价值之研究[D]. 李金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D]. 韩凯承. 扬州大学, 2020(04)
- [5]黄宗宪数学工作研究[D]. 于劼.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图示评审技术在建筑智能化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J]. 牛立军,乔宽. 现代商贸工业, 2019(33)
- [7]需求为三角模糊数的联合订货模型及其成本分摊方法[J]. 叶银芳,李登峰,余高锋.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9(07)
- [8]基于多源LSSVM的车型识别方法研究[D]. 曾杰.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9]分层管控架构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进度计划模型研究[D]. 陶良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10]节约法简便算法研究[J]. 宋杨. 物流技术,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