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黄河三角洲——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

飘扬黄河三角洲——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

一、振翅黄河三角洲——一个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论文文献综述)

白瑞[1](2021)在《陕西榆林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需求,教育主阵地不只在校园和教室内发生,社会与自然环境逐渐发展成为了我们的第二课堂,成为重要的实践探究方向。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地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并且加以合理利用。研学旅行有机地将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将传统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其中地理研学旅行更是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知识融入研学当中,通过区域范围内的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乡土地理特色文化、特色区域自然概况,学习日常生活环境当中的乡土地理,以点带面,更好地有效帮助广大学生了解乡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促进学生地理技能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的提高,在研学中实施、实现素质教育。研学旅行的不断兴起与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契合度越来越高,在榆林市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与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资源背景下,对榆林市内乡土地理资源整合开发,进行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本文首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与研学旅行、地理研学旅行及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相关的科学文献、书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阅读,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陕西榆林的具有研学价值的资源进行分类梳理,结合文献资料,拟定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最后对已分类整理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点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不同研学资源点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性,结合地域优势开发研学旅行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研学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行前准备设计、行中课程设计和行后总结设计三个方面。为榆林市研学一线在研学旅行中充分应用乡土地理、设计方案、开发课程提供参考。

李文雅[2](2020)在《英日两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文中指出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和社会,将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创新形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使研学旅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学旅行以旅行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升华情感,其多维交互的价值意蕴为丰富我国现代中小学教育形式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和日本的研学旅行从萌芽到成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因此,论文选取英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研学旅行发展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英日两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历史、组织形式和保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两国研学旅行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发展,组织形式得到逐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两国的研学旅行创造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明确目标和内容、完善的实施方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目标模糊不清、师资力量不健全、组织形式单一、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鉴于英日两国的研学旅行经验启示,针对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研学旅行前活动设计、研学旅行中活动实施、研学旅行后活动评价三个环节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过程提供有益建议。

姜志刚[3](2020)在《井浅河深:黄河下游村落中的亲家关系》文中认为

孔爽[4](2013)在《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长三角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下简称“蓝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高级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蓝区内现有的32所高职院校理应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蓝区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借鉴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为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从五大部分进行阐述:论文的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章是对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首先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级技术型人才的现状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总体情况,逐一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所辖的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7市的高职教育进行摸底盘点,肯定成绩,分析不足,为下文的战略选择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第3章是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个案分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其高职教育水平也居于东部沿海甚至国内前列。通过对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第4章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首先确定制定发展战略的目标以及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然后针对前文讨论的蓝区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借鉴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提出服务蓝区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和归纳了本研究的结论,研究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展望。

王兴忠[5](2004)在《振翅黄河三角洲——一个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文中研究说明 “茫茫荒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每当我听到着名歌唱家刘秉义这熟悉的歌声,就总能想起为祖国石油石化工业培养高级人

刘宇[6](2018)在《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亦着重指出: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使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光彩。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古代家教的核心与关键。传统家训发展至明代,已进入繁荣和鼎盛时期。明代家训中所蕴含的家庭德育理论和实践方式能够为当代家庭德育带来诸多方面的借鉴与启发。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域对明代家训进行客观、辩证地勾勒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和阐述了明代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了全面准确地呈现出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整体特征与核心内涵,本文首先通过经济因素(即自然因素、生产关系、耕读方式等)、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等)、文化思想(即儒家文化、伦理文化、家礼文化等)以及社会风俗(即社会特征、民间教化、乡规民约等)四个方面(共计十二个因素)对明代家训的特定历史背景做出追溯。其次,对明代家训文献进行爬梳整理,概括出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读书治学之道、修身立命之道、齐家治生之道、蒙幼训女之道。再次,本文在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本质内涵、历史地位与时代局限加以审视的基础上,构建了明代家训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转化理路——即从审视维度、思维方式、转化原则、方向定位四个视角予以阐述,并将这一价值转化的目标与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层面、家庭和社会层面。最后,结合当代家庭德育现状及现实问题,从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中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简而言之,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借鉴明代家训中的“陶铸德性”“仁义修养”“事必有法”“化民成俗”和“博通四书”等德育内容,来补充和完善当代家庭德育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出发,探讨了明代家训德育思想在当代存续与继承的方式方法(即体现继承性、注重民族性、彰显时代性),这为拓展中国当代家庭德育实践路径、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尚、弘扬优秀家风家教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此外,本文还具体提出了家风“场域-惯习”论,意在为构建当代家庭德育的新范式进行可行性探索与初步尝试。

李冉[7](2016)在《高三文综规则提炼能力培养的傣族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任何问题都有其正确的解决方式,有些学生很聪明,学习也认真刻苦,可成绩就是迟迟不能提高,其原因就是“不得法”。因此,教师需要摸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炼规则是有关学业成就的认知指标之一,本论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提炼能力,指导学生将这一思维能力运用到文综科目中。本文旨在通过在校考试试卷和自然实验的数据截取,研究案例学生旺妹的文综规则提炼能力。本文将规则提炼指标分为“涤冗”、“线联”、“类比”、“归类”和“天钧”,并对这五个指标赋值。基于案例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研究其规则提炼能力的变化趋势。为了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学期的参与式观察和自然实验中搜集材料,对个案学生的文综规则提炼能力进行质性分析,揭示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在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案例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本论文正文包括三部分:第一章介绍规则提炼的五个指标、数据提取过程和分值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案例学生在规则提炼能力上的得分存在波动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类比”指标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天钧”、“线联”、“归类”和“涤冗”。将三个成绩(指标成绩、测试卷面成绩、在校考试成绩)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发现规则提炼能力和学校考试成绩成正比:规则提炼能力越强,分数越高。可见,规则提炼是一种思维能力,掌握规则提炼这一方法有助于案例学生旺妹学业成绩的提高。规则提炼能力对案例学生的文综成绩影响较大,从两次省统测和月考成绩统计看,案例学生旺妹的成绩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笔者的田野工作概况,然后描述了案例学生旺妹水性的文化与散动的思维。案例学生旺妹的水文化性格表现在敏感、自由、和谐方面;散动的思维表现在机灵和散漫方面。本章以民族志为基础,从案例学生旺妹的文化性格所引起的规则提炼能力的数据差异进行成因分析。第三章对案例学生进行质性分析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对策。从当今社会教育出现的弊端,即学校盲目地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不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监狱式”的管理并压抑学生的心灵,用这种严苛的管理制度和不公平的差异化教学方式来保证升学率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高考到底培养的是什么型人才?为增强说服力,本研究从案例学生旺妹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入手,对其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质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基于案例学生个性和认知特征的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崔洪文[8](2014)在《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以来,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从事体育健身运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已成为时尚,从而促使产生了体育产业。自体育产业诞生之日起,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身服务业具有资源节约、潜力巨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体育健身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如:倍力健身俱乐部、宝力豪健身俱乐部等已成为世界知名体育健身服务品牌。由于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优发展”总体部署和战略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地市级体育健身服务业是中国体育产业最基础、数量最庞大的力量,是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推动体育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明确、在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东营市体育产业破除困境面临的现实选择,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怎样的产业战略就变得重要而紧迫。本文首先对体育健身服务业战略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阐述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产业战略的原则和流程;其次,分析了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概况和现有的产业构成,探讨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在对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利用SWOT模型分析,总结出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可实施的具体战略,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切实可行,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地市级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刘琼[9](2014)在《“家”和“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文中研究指明“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颇具内涵的原型意象。很多学者都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关于“家”的本义和造字法依然争论不断。笔者以《汉语大词典》中的“家”词条为切入点,提取并整合“家”众多义位中有语义关联且包含公共义素[+封闭]、[+固定]的8个义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汉语中随处可见“家”参构的语词,这些语词中的“家”归属于不同的义位,而分析这些义位能加深我们对于“家”的概念认知。具体语境中“家”的不同语义引导笔者对“家”进行语义场归并,不同语境中的“家”可分为三类:血缘关系之“家”、政治制度之“家”、社会经济之“家”。另外,中国人的“家”意识异常复杂,本文分析两个典型文本,探讨两类典型的“家”意识:龙应台散文《寒色》中“家是港湾”的类义表述体现了人们对家的依赖;巴金小说《家》中“家是牢笼”的类义表述则体现了人们对家的排斥。

李洪晓[10](2012)在《传统文化现象的社会基础研究 ——以山东吕剧为例》文中认为文化源于生活,欲了解传统文化现象离不开对其社会基础的把握。本文从文化社会学和社会思想史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吕剧的社会变迁历程,将吕剧的兴衰还原到特定的环境中考察,同时从吕剧经典传统剧目中挖掘民间社会的社会思想,思考和重建传统文化现象与其社会基础之间血脉联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原因及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戏曲是当下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领域,而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实践中包含着大量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理念,这是一个亟待发掘的文化宝库。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现象的社会基础,在拓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同时,有助于为当下处于低迷状态的传统文化建言献策。第二章系统地梳理了吕剧的社会文化变迁历程。艺术源于生活,吕剧起源于黄河口难民行乞时吟唱的小曲。黄河口特殊的社会生态赋予了吕剧独特的魅力。从琴书化妆演出开始,短短五十年的时间,吕剧从田间地头唱到了城镇都会,从乡野小调成长为全国性的剧种,其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与社会和民众互动的历史。扎根于民间社会,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其迅速壮大的秘诀,而政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因素,与传统文化的兴衰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第三章从吕剧传统经典剧目中发掘和分析民间社会思想。吕剧作为一种草根文化,是民间社会之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理想的反映。本章通过对20出吕剧经典传统剧目进行分析,将其中的社会思想分为家庭伦理观、社会正义观、社会婚恋观和社会性别观四部分分别进行论述,并从中归纳出民间社会思想的三个特点:世俗性与功利性并存,伦理关系的双向互动,突出“爱”的维度。余论部分探讨了当代吕剧艺术的生存危机。本部分从当前学界内外关于吕剧走向的“末日说”与“复兴说”之论战入手,归纳了双方的立论依据及争论基点,并总结了当前吕剧生存危机在戏曲社团、戏曲人才、演出市场和戏曲创作等四个方面的表征。最后分析了当前吕剧生存危机的三个社会原因:社会环境与文化市场的双重影响,政治冰封的解冻与文化体制改革,艺术创作中的两个关系。

二、振翅黄河三角洲——一个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振翅黄河三角洲——一个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榆林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研学旅行相关文件的颁布
        2.陕西榆林研学旅行活动的推进
        3.陕西中考改革为研学旅行课程发展助力
    (二)研究意义
        1.拓展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2.加强乡土地理特色资源的体现
        3.提供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的参考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文本分析法
        3.实地调查法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研学旅行
        2.乡土地理
        3.课程设计
    (二)理论基础
        1.具身认知理论
        2.情境教学理论
        3.生活即教育理论
        4.认知-发展理论
三、陕西榆林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选择
    (一)研究区概况
    (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地域特色性原则
        4.地理性原则
    (三)研究区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选择
四、陕西榆林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一)行前准备
        1.目的地选择
        2.目标设计
        3.任务设计
    (二)行中课程
        1.研学基地利用
        2.研学教师指导
        3.研学学生内化
    (三)行后总结
        1.展示研学成果
        2.明确评价主体
        3.出示评价准则
五、陕西榆林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示例
    (一)府谷县墙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1.行前准备
        2.行中课程
        3.行后总结
    (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1.行前准备
        2.行中课程
        3.行后总结
    (三)红碱淖淡水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1.行前准备
        2.行中课程
        3.行后总结
    (四)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1.行前准备
        2.行中课程
        3.行后总结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英日两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学旅行的理论探源与价值定位
    一、概念界定
        (一)国外研学旅行的概念发展
        (二)我国研学旅行的概念
    二、内涵解读
    三、理论阐释
        (一)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四)体验学习理论
    四、多维交互的价值定位
        (一)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二)扩大学习空间,凸显教育资源多样化
        (三)重视个体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第三章 英国研学旅行的实践模式
    一、英国研学旅行的传统
        (一)16-18世纪:贵族化的大陆游学
        (二)19-20世纪:大陆游学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
    二、英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组织形式
        (一)人文体验式
        (二)自然体验式
        (三)生活体验式
    三、英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保障机制
        (一)经费保障机制
        (二)运行保障机制
        (三)双轨并行保障机制
第四章 日本研学旅行的实践模式
    一、日本研学旅行溯源
        (一)研学旅行的萌芽
        (二)研学旅行的普及
    二、日本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组织形式
        (一)政府部门参与式
        (二)姊妹学校联动式
        (三)专业机构指导式
    三、日本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保障机制
        (一)政策保障机制
        (二)运作保障机制
        (三)监督保障机制
第五章 英日两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日两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践经验
        (一)明确的目标与内容,回归教育本真
        (二)完善的保障机制,优化的实施过程
        (三)坚持育人为本,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和问题
        (一)研学旅行前:目标模糊,主体缺失
        (二)研学旅行中:实施方案单一,保障机制欠缺
        (三)研学旅行后:评价机制短缺,连贯性差
    三、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践走向
        (一)研学旅行前: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方案
        (二)研学旅行中:优化实施过程,健全保障机制
        (三)研学旅行后: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活动品质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4)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长三角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的文献研究
        1.2.1 关于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发展的研究
        1.2.2 关于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2.3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
        1.3.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高职教育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必要性
        2.1.1 人力资本理论与区域竞争力理论
        2.1.2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
    2.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2.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级技能型人才现状分析
        2.2.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总体情况分析
        2.2.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高职教育现状
        2.2.4 现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3章 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个案分析
    3.1 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3.1.1 高职教育综合实力强
        3.1.2 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多
        3.1.3 科研实力雄厚
    3.2 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
    3.3 经验与启示
第4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4.1 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与原则
        4.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
        4.1.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
    4.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的战略实施
        4.2.1 政府主导下的重点带动战略
        4.2.2 高职院校优势学科培育战略
        4.2.3 高职院校联盟发展战略
        4.2.4 借力蓝区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
        4.2.5 中高职院校沟通衔接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追本与溯源:明代家训与明代社会历史透析
    2.1 明代家训与传统经济形式
        2.1.1 地理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耕作方式和教育理念
        2.1.2 明代农耕经济与生产力水平奠定了家训发展的基础
        2.1.3 耕读传家的家庭观念促成了家训的思维与教化模式
    2.2 明代家训与明代政治制度
        2.2.1 中央集权的巩固与明代帝王家训的缔连
        2.2.2 明代科举制度对治学家训的促进与影响
        2.2.3 宗法制度、宗族制度与明代家训规约化
    2.3 明代家训与明代思想文化
        2.3.1 明代家训与儒家文化
        2.3.2 明代家训与家庭伦理文化
        2.3.3 明代家训与家礼、宗教文化
    2.4 明代家训与明代社会风俗
        2.4.1 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与家国情怀
        2.4.2 圣谕宣讲、私人讲学与民间教化
        2.4.3 乡规民约与社会风俗习气的营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挖掘与阐释:明代家训德育思想述要
    3.1 明代家训的特点分析
        3.1.1 明代家训的体例特点分析
        3.1.2 明代家训的德育内容特点分析
        3.1.3 明代家训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分析
    3.2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内容概述
        3.2.1 明代家训的读书治学之道
        3.2.2 明代家训的修身立命之道
        3.2.3 明代家训的齐家治生之道
        3.2.4 明代家训的蒙幼训女之道
        3.2.5 明代家训的处世交友之道
    3.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内核与实质
        3.3.1 以整体主义和家族本位明确德育目标
        3.3.2 以伦理纲常和等级秩序规定德育准则
        3.3.3 以地理位置和职位阶层区别德育内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思与超越: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化
    4.1 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历史性分析
        4.1.1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4.1.2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时代局限
        4.1.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现实之需
    4.2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化理路
        4.2.1 传统与现代: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审视视域
        4.2.2 辩证与中和: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思维方式
        4.2.3 批判与继承: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转化原则
        4.2.4 冲突与融合:对当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定位重构
    4.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价值转化的方向和目标
        4.3.1 个体层面:塑造面向现实生活的理想人格
        4.3.2 家庭层面:重构以家庭为本位的德育实践
        4.3.3 社会层面:实现自我与社会秩序的共同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境遇与应对:明代家训德育思想对当代家庭德育的启示
    5.1 现代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失范
        5.1.1 文化多元与价值认同危机
        5.1.2 信仰危机与社会群体冷漠
        5.1.3 道德传统断裂与道德虚无
    5.2 当代家庭德育现状与家庭德育问题
        5.2.1 当代家庭结构、功能的嬗变与家庭德育现状
        5.2.2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精神的错位
        5.2.3 家庭德育的现实弊端与缺憾
    5.3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借鉴与启示
        5.3.1 古今家庭德育论域之比较
        5.3.2 借鉴明代家训的“陶铸德性”明确当代家庭德育的目标
        5.3.3 借鉴明代家训的“仁义修养”重视当代家庭德育的主体
        5.3.4 借鉴明代家训的“事必有法”遵循当代家庭德育的规律
        5.3.5 借鉴明代家训的“化民成俗”营造当代家庭德育的环境
        5.3.6 借鉴明代家训的“博通四书”创新当代家庭德育的载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探索与选择:当代家庭德育的实践路径
    6.1 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存续与继承方式探究
        6.1.1 体现继承性:承续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教育理念
        6.1.2 注重民族性:挖掘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精神价值
        6.1.3 彰显时代性: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家庭道德文明新风尚
    6.2 中国当代家庭德育实践路径的拓展与完善
        6.2.1 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家训的再生和重塑
        6.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当代家庭德育体系
        6.2.3 弘扬传统优秀家风家教继承与践行传统家庭美德
    6.3 中国当代家庭德育的新范式
        6.3.1 “场域-惯习”论述要
        6.3.2 当代家风“场域-惯习”的运作逻辑
        6.3.3 实现当代家风场域和惯习的多维度统一
        6.3.4 构建当代家风场域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7)高三文综规则提炼能力培养的傣族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规则提炼作为一种思维能力
    第一节 规则提炼的主要形式
        一、涤冗
        二、线联
        三、类比
        四、归类
        五、天钧
    第二节 在校考试试卷的数据截取
        一、涤冗需要理性
        二、线联拒绝孤立
        三、类比推演属性
        四、归类确定种属
        五、天钧忌讳片面
    第三节 自然实验的数据截取
        一、涤冗:增长幅度最小
        二、线联:增长幅度居中
        三、类比:增长幅度最大
        四、归类:增长幅度居中
        五、天钧:增长幅度较大
第二章 水性傣族的机灵与散漫
    第一节 田野环境与研究对象
        一、教育救助中心
        二、案例学生旺妹
    第二节 旺妹的文化性格
        一、敏感
        二、自由
        三、和谐
    第三节 旺妹的水性思维
        一、机灵
        二、散漫
第三章 质性分析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睡眠好效率高
        一、高三考生的睡眠时间不足
        二、旺妹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节 成绩好不好要看心情好不好
        一、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与学习倦怠
        二、旺妹心情不好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第三节 好成绩需要好状态
        一、状态好理性足
        二、理性足成绩好
    第四节 水性傣族的因材施教
        一、培养规则提炼能力的教学建议
        二、文化性格之于学习态度的质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1 战略管理的定义
        2.1.2 战略管理的过程
        2.1.3 体育产业战略
    2.2 体育健身服务业相关理论
        2.2.1 体育健身服务的特点
        2.2.2 体育健身服务业的界定
        2.2.3 体育服务业的组成和构成
        2.2.4 体育健身服务业的产业化可能
        2.2.5 体育健身服务产业发展影响要素
    2.3 理论工具介绍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方法
第3章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环境分析
    3.1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概况
    3.2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4 科技人才环境分析
    3.3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3.3.1 基本情况
        3.3.2 组织结构
        3.3.3 服务提供能力
        3.3.4 人力资源
        3.3.5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东营市体育健身业产业战略资源分析
        3.4.1 行业优势战略资源
        3.4.2 行业非优势战略资源
第4章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的选择
    4.1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会分析
        4.1.4 威胁分析
        4.1.5 SWOT综合分析
    4.2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目标
        4.2.1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4.2.2 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发展目标
    4.3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战略的选择
        4.3.1 总体产业战略
        4.3.2 具体产业战略
第5章 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5.1.1 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5.1.2 完善税费价格政策
        5.1.3 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5.1.4 规范优化市场环境
    5.2 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5.2.1 政府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5.2.2 企业积极推进人力资本开发应用
    5.3 努力实现体育健身服务业在本地的“崛起”
        5.3.1 实现服务内容本土化
        5.3.2 打造行业品牌的竞争力
    5.4 积极开展新业务运营
        5.4.1 加快突破传统服务模式
        5.4.2 扎实扩大服务内容
        5.4.3 完善健身消费政策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家”和“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家”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 “家”的字形及其本义
    第一节 “家”的字形
    第二节 “家”的本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家”及“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家_1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二节 家_2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三节 家_3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四节 家_4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五节 家_5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六节 家_6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七节 家_7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八节 家_8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九节 小结
第三章 “家”参构语词的语义类型
    第一节 血缘关系之“家”
    第二节 政治制度之“家”
    第三节 社会经济之“家”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家”意识的双重性——“家是港湾”与“家是牢笼”的修辞性表述
    第一节 “家是港湾”的类义表述——“家”的积极性修辞认证
    第二节 “家是牢笼”的类义表述——“家”的消极性修辞认证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传统文化现象的社会基础研究 ——以山东吕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文化的社会学理论
        二、关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研究
        三、关于民间戏曲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吕剧艺术的社会文化变迁
    第一节 吕剧的源起及衍变
        一、吕剧的起源及其社会生态
        二、《王小赶脚》与吕剧的诞生
        三、戏班进城与吕剧的成熟
    第二节 吕剧艺术的完善及繁荣
        一、吕剧的定名
        二、从乡间小调到全国性剧种
    第三节 吕剧艺术的冰封及兴衰
        一、文革十年吕剧的冰封
        二、文革后吕剧的“兴与哀”
第三章 吕剧经典传统剧目中的社会思想研究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家庭伦理观
        一、亲子关系
        二、婆媳关系
        三、继亲关系
    第三节 社会正义观
        一、社会义利观
        二、社会公正观
    第四节 社会婚恋观和社会性别观
        一、社会婚恋观
        二、社会性别观
第四章 结论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基础
    二、民间社会思想的特点
余论 当代吕剧的生存危机及思考
    一、“末日说”与“复兴说”的论战
    二、当代吕剧生存危机的表征
    三、当代吕剧生存危机的社会原因探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振翅黄河三角洲——一个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榆林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D]. 白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英日两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D]. 李文雅.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3]井浅河深:黄河下游村落中的亲家关系[D]. 姜志刚. 上海大学, 2020
  • [4]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长三角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D]. 孔爽. 山东财经大学, 2013(08)
  • [5]振翅黄河三角洲——一个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J]. 王兴忠. 高校招生, 2004(01)
  • [6]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 刘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7]高三文综规则提炼能力培养的傣族个案研究[D]. 李冉.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 [8]东营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崔洪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12)
  • [9]“家”和“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 刘琼.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10]传统文化现象的社会基础研究 ——以山东吕剧为例[D]. 李洪晓. 南开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飘扬黄河三角洲——家长眼中的石油大学(华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